宋貽舉
摘要:紅色文化中包含有深刻的精神品質和厚重的文化內涵,將其融入思政教育中,不僅能夠促使學校思政教育與紅色精神協調兼并發展,還能弘揚和傳承中國共產黨紅色文化,體現其先進性和優越性,最終推動高職思想政治教育進程。在新時期的融媒體發展下,紅色文化在高職思政教育中的滲透也有了新的路徑和渠道。本文基于融媒體的新發展視野下展開探究,針對紅色文化與高職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路徑進行了分析,希望能夠提供可靠借鑒。
關鍵詞:融媒體;紅色文化;高職;思想政治教育
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下,多所高職已經意識到在學校思政教育中融入紅色文化有著重要的育人作用,不僅是輔助課程教學開展課堂教學的有效途徑,還能實現紅色美德傳承、紅色基因延續。融媒體技術的發展,為高職院校紅色文化的思政滲透開拓了新的渠道路徑,有利于學生思政教育的高效開展。對此,高職院校應積極挖掘融媒體、紅色文化和思政教育的融糅發展措施,實現學生思想水平和道德修養的升華。
一、借助融媒體,深挖紅色文化資源
高職課堂是開展思政教育的主陣地,因此,課程教師在參與思政教育之前應先向學生灌輸在課堂上滲透紅色文化的現實意義,從而有效解決紅色文化教育的缺失問題。教師若一味地沿用先前的融入方式是很難實現激趣教學的,從而無法發揮紅色文化的育人作用。鑒于此,高職教師應大膽采用新穎有效的融入方式,借助融媒體技術,深挖紅色文化資源,以此來增加紅色教育內容的趣味性、娛樂性和豐富性,從而有效提高學生參與紅色教育的積極性和活躍度。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廣播、電視、互聯網等多種媒體平臺查詢紅色文化的資料,并將其整合成為微課、課件或文本資料等,使其形成可以在課堂應用的教學資源。在課堂上,將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投影儀等技術向學生展示以課件、微課視頻為載體的紅色文化知識。比如,可以以革命時期英雄人物為主題開展ppt演講,可以講述人物的革命事跡、生活軌跡以及人格品質,從而使得紅色教育自然地融入課堂教學中。或者可以依托影視片段或紀錄片向學生傳達紅色文化精神,如可以向播放熱播劇《覺醒年代》中的經典判斷,向學生普及陳獨秀兩個兒子的革命事跡,向學生講述魯迅棄醫從文的偉大抉擇;播放《建黨偉業》中的群像視頻,向學生傳達革命時代的偉大創舉。此外,教師還可以開發時政新聞資源,通過感動中國人物、戍邊戰士事跡、“七一勛章”人物等,為學生展現青年一代的使命感和責任感,引導學生向這些時代楷模、優秀青年學習,提升到學生的個人修養。
二、以融媒體為基,豐富紅色文化宣傳渠道
高職舉辦的各類文化宣傳活動能夠為沉悶的學習增添一些樂趣和光彩,也是實現紅色文化有效滲透的有效途徑。為深化紅色文化的育人價值,高職應豐富其宣傳渠道,以融媒體為基礎,創設出濃厚的紅色校園文化氛圍,使得學生在紅色教育中得到熏陶和洗禮。基于此,高職學校除了要通過校園景觀實現紅色文化的傳輸,如建造革命英雄石雕、建立當地紅色革命紀念館、設計有紅色文化標志的教學樓等,還可以借助融媒體開拓宣傳渠道。比如,教師可以將紅色教育領地展開延伸,鼓勵學生向校園廣播投遞紅色文化主題演講稿,如針對歷史的革命事跡、精神,當代的戍邊戰士、英雄黨員等展開事跡講述或精神歌頌,或通過校園廣播開展紅色文化宣講,將紅色文化知識傳遞到校園的每個角落,以此來深化學生對紅色精神與紅色知識的理解和認知,從而使得紅色文化與思政教育實現有效融合。同時,學校可以在七一建黨節、十一國慶節等時間設置“紅色文化節”,并開展相關主題活動,除了以往的線下紀念館、遺址參觀外,還可以開展愛國主題“微電影”“短視頻”攝影比賽,要求學生拍攝一段視頻,比如可以展現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呈現某一段紅色事跡、講解某一場重大歷史事件、重現某一段紅色影視作品中的經典畫面等。讓高職學生切實感受到紅色文化背后的精神與內涵;或是可以開展“紅色文化觀影活動”,組織全校師生觀看紅色電影或電視劇經典片段,如《建黨偉業》《覺醒年代》等,從而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使得學生自覺地沉浸其中,積極接受紅色教育。此外,還可以借助校園公眾號、微博、B站等網絡媒體平臺,展開紅色文化宣傳,利用這些媒體平臺在青年學生范圍內傳播廣泛的優勢,進一步拓展紅色文化的傳播廣度,實現潛移默化地滲透。
三、結語
總而言之,為提高高職學生的政治意識、道德素養以及個性品質,高職應積極開展思政教育,并通過融入紅色文化來發揮思想、精神文化的熏陶作用,基于此,高職學校和教師應積極探索在當前融媒體視域下紅色文化資源在高職思政教育中的融合路徑,比如可以借助融媒體,深挖紅色文化資源;以融媒體為基,豐富紅色文化宣傳渠道等措施,為學生營造濃厚的紅色教育氛圍,使其深刻感知到紅色文化、影視資源背后的豐富精神和高貴品質,從而積極參與到社會主義建設中。
參考文獻:
[1]苑素梅,宋學珍.融媒體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嬗變與重構[J].黑龍江生態工程職業學院學報,2020,33(06):104-107+141.
[2]董牧孜.回歸革命史觀——《覺醒年代》的史觀轉向[J].文化縱橫,2021(03):114-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