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瑩


摘要:《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基于這種課程理念,教師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采取有效措施全面打造以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為基礎的高效科學課堂。本文對此做了深入研究,首先分析了初中科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結合實際情況探討了初中科學教學改革的有效測控,希望可以促進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有效提升,實現素質教育的目的。
關鍵詞: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核心素養;教學改革
引言:
新課改的實施要求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對此教師要積極迎合新課改教育理念,在組織教學活動的過程中為學生創造各種參與學習的條件和機會,支持和促進學生的學習和發展,幫助學生在參與中獲取知識,鍛煉能力。對于初中科學教學來說,科學的核心素養是指學生了解必要的科學知識,認識科學本質,具備科學思想,崇尚科學精神,并具備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本文主要結合自己的教學體驗,談談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如何通過教學改革來提升學生科學核心素養。
一、初中科學教學存在的相關問題
相關調查研究顯示,在現行的初中課堂教學中,還存在很多的問題和弊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整體的學習質量。具體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課堂教學理念落后
一些教師在科學課堂教學中,教學理念較為傳統落后,依然秉持著傳統的滿堂灌式教學,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習慣性以自身為中心展開課堂教學,強制性的要求學生學習各類知識和理論。基于這種環境下,學生很難激發學習興趣,自然也會降低自身的主觀能動性。
2課堂教學方式單一
教師在科學課堂教學中并沒有注重教學方法的創新,依然采用傳統教學方式,忽略了對于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導致課堂教學枯燥無趣,學生之間缺乏良好的交流和互動,這樣一來,也就很難提升課堂教學效率。
3.科學教師水平較低
長時間受到傳統教育理念的影響,導致現有的初中科學教師雖然理論知識扎實,但在教學經驗和專業水平方面存在一定問題,其綜合素質難以滿足新課改下初中科學教學的實際需求。而且多數學校并未注重對科學教師的教育和培訓,認為科學學科不是主要科目,因此并不需要予以太多關注。導致教師很少有機會參與培訓活動和教研活動,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教師的創新性和專業性,不利于課堂教學的改革。
二、初中科學教學改革的有效策略
針對上述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存在的相關問題,教師必須要注重理念的創新和方法的轉變,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核心,采取多樣化手段來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1.做好課前預習
對于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來說,課前預習的開展十分重要,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學生后續的學習質量。對此教師應該重視起來,積極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結合課本教學的實際需要提前為學生布置預習任務,讓學生在課余時間自主預習,為后續的課堂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例如在初中科學《物質的溶解》相關內容的時候,教師便可以提前組織學生進行課前預習,為學生制定相應的預習學習單,其中適當編入本課的學習目標、學習要求、重難點知識等內容,然后要求學生利用網絡查詢相關資料,并完成相應的預習報告,并將其發送到班級微信群中,之后教師根據學生的預習報告來調整教學方案。
通過這種方式的教學,實現了先教后學,讓教師可以提前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認知能力,隨后根據學生在預習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制定針對性的教學計劃,不僅為后續教學奠定了良好的基礎,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2.注重課堂導入
在初中科學課堂教學中,課堂導入的實施十分重要,是影響學生學習興趣、科學探究意識和后續教學順利推進的關鍵所在。對此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合理設計課堂導入環節,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有效吸引學生對于新知的積極性,這樣才能更好的保證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興趣。
例如在復習浙教版初中科學《酸、堿、鹽》一課的時候,在課堂導入環節:
師:炎炎夏日,大家都很喜歡喝飲料,今天課堂上來給大家自制幾種飲料。
首先展示出四杯溶液,分別是碳酸鈉溶液(神仙水)、無色酚酞、稀鹽酸、氯化鋇溶液。把碳酸鈉溶液(神仙水)分別加入三種溶液中(圖1),三杯溶液的現象分別是:變成紅色(火龍果汁),產生氣泡(雪碧),生成白色沉淀(椰奶)。
師:大家想知道這些“飲料”是分別用什么物質制取的嗎?
然后要求學生進行思考和分析,調動學生的好奇心,活躍課堂氣氛,隨即可以引出今天的復習內容。
通過這樣一個環節的設計,實現了良好的課堂導入,不僅避免了復習課的“炒冷飯”現象,而且有效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欲和探索欲,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科學探究意識,為學生的后續學習和探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3.實施生活化教學
生活化教學是讓學生認識科學知識的有效途徑,也是培養學生科學探究興趣的關鍵所在,對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教師應該重視起來,結合實際教學內容來引入生活化元素,讓學生認識更多的科學現象,了解科學的本質,從而形成良好的核心素養。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一課時候,教師就可以聯系生活實際,列舉出生活常見的反應現象來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和學習,加深對于這些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具體如下:
(1)塑料、橡膠用久了容易老化;
(2)蘋果長時間放置之后會發霉;
(3)糧食長時間發酵后會釀成美酒;
然后鼓勵學生再聯系生活實際列舉一些其他的科學現象,并探究一下這些現象分別具有什么樣的性質,使其感受到科學知識與現實生活之間的關系。這樣的課堂教學,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同時也能激發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使其迫不及待的尋找這些變化的產生原因,有助于豐富學生的科學知識,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
4.利用多媒體教學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廣泛應用,教育事業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積極也有現代化教育技術,構建高效靈動的現代化課堂。對于初中科學教學來說也是如此,教師必須要跟上時代的腳步,將多媒體技術靈活應用的科學課堂教學中,在豐富學生知識視野的同時培養學生的科學精神,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創造有利條件。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九年級《體內物質的運輸》一課時,會涉及到關于“血液循環”相關內容的學習,對此,關于血液循環的途徑,學生僅靠簡單的記憶或者機械的背誦難以保證良好的效果,而且不容易理解到位。對此教師便可以將血液的循環途徑利用多媒體以動畫視頻的方式播放出來,組織學生認真觀看,這樣一來不僅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同時也能將復雜抽象的知識生動形象的展現出來,既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也幫助學生加深了記憶和理解,獲得了良好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再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人體的激素調節》和《神經調節》等相關內容的時候,這一部分內容較為抽象,在教學過程中如果教師單純按照課本上的內容來講解,學生很難理解和掌握。對此為了有效提高學習效果,教師便可以應用多媒體來進行輔助教學,將神經系統的調節方式原理制作成相應的視頻動畫,利用箭頭標注激素和神經系統的傳遞方向,通過這樣的方式來展示一個生動形象的神經系統(圖2),讓學生通過反復的觀看視頻動畫,便可以輕松理解其中的重難點內容。這樣一來,不僅營造了良好的教學情境,讓學生感受到了課堂學習的趣味性,同時也能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5.利用問題引導
在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中,問題引導式教學發揮了重要作用,指的是教師根據教學內容設定問題、提出問題,激發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在探究問題的過程中實現學習技能的強化,在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簡單來說就是讓學生帶著問題參與課堂活動,并在此過程中積極思考和主動探究,為其創造發現、探索與實踐的機會。通過這樣的教學,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同時也能促進學生科學思維的開發,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意識。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八年級《二氧化碳的制取》這一內容的時候,會涉及到制取二氧化碳這個實驗的學習,對此教師可以首先引導學生展開自主探究,為其準備好“石灰石”、“鹽酸”等試驗用品,然后鼓勵學生利用上一節課氧氣制取知識的掌握來尋找探究方法,過程中教師可以適當的進行提問,比如:
師:可以直接將石灰石與濃鹽酸放在一起制取二氧化碳嗎?”
學生:不能
師:為什么呢?
學生:直接將二者放到一起會生成大量的氯化氫(HCl)且不易控制反應的速率
師:那要怎么操作呢?如果將鹽酸換成稀硫酸是否可行呢?
引導學生不斷思考,得到用稀鹽酸以及借助分液漏斗控制反應速率等,和若將稀鹽酸換成稀硫酸生成的硫酸鈣會包裹在石灰石表面,阻止反應進一步進行等的答案。
通過這樣幾個問題的提出,有效引導了學生的探究方向,讓學生在思考過程中也實現了思維的碰撞,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的同時使其感受到了科學實驗的操作必須要細心、認真,有助于強化學生的科學探究技能。
6.實施小組合作
小組合作學習是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初中科學教學中,很多知識學生難以靠個人力量深入理解和掌握,對此,教師便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引導其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深入理解科學本質,并培養良好的科學探究思維,同時促進學生實現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的提升。這對于學生科學核心素養的形成來說也有著重要意義。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氧化與燃燒》相關內容的時候,會涉及到關于“燃燒的條件和滅火的原理”等相關內容的學習,對此,教師可以列舉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消防員滅火的事例進行講解和闡釋,過程中提出問題:“想要實現燃燒需要滿足什么條件呢?我們平時的生活中一些物質很容易便可以燃燒,但是有些物質卻很難點燃,這是為什么呢?”然后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合作探究,聯系生活實際中的現象進行分析和思考,大家共同尋找問題的答案。
通過這樣一個小組合作學習的開展,讓學生以小組探究的方式共同努力思考和解決問題,有效促進了課堂互動的開展,不僅活躍了課堂教學氛圍,同時也提升了課堂教學質量,更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
7.組織實驗探究
在初中科學學習中,涉及到了很多方面的知識和內容,因此實驗探究也是其中的重難點所在。對此,教師必須要結合實際情況,積極組織實驗活動,并鼓勵學生親自參與到其中來,使其在實驗探究的過程中培養良好的科學探究意識,發散科學思維,并形成一定的科學精神。
例如在學習浙教版初中科學《鐵生銹》這個實驗的時候,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探究性活動:
(1)引導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提前準備實驗材料,其中包括:三只干凈的、規格相同的小瓶、鐵釘;
(2)課前十天將1號瓶倒入少許水,2號瓶裝滿水,3號瓶保持干燥,隨后分別在每個小瓶放入一枚鐵釘。引導學生每天觀察鐵釘變化,并做好觀察記錄;
(3)十天后,讓學生將實驗成果帶到課堂上來,鼓勵學生小組討論的方式分析實驗結果,最后全班交流,教師予以總結。
通過這樣一個實驗活動的設計,讓學生親自參與實驗研究,幫助學生獲得了良好的科學探究體驗,使其將科學思維始終都投入在實驗探究中,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和科學精神。
8.優化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是課堂教學中的重要一環節,也是不容忽視的內容。不僅影響著學生的學習興趣,也關乎到教師教學方案的調整,對此,教師應該予以高度重視,組織多樣化的課堂教學評價,關注學生的綜合表現,培養學生的學習信心。由于教學評價的內容和目標影響了最終的評價方式,因此在初中科學教學中,關于教學評價的開展,教師要注意以下事項:
(1)在設置評價內容的時候綜合考慮到學生的學習態度、實踐探究、概念理解等多方面內容。
(2)保證評價方式的多樣化特點,既要有前置性的預習評價,也要有發展性的過程評價以及總結性的終結評價。
(3)豐富評價主體,通過不同主體的參與和互動來凸顯教學評價的多樣化和交互化。
通過設計合理的課堂教學評價,來對學生的學習效果和學習過程實現客觀、公正、公平的總結,同時也能反饋出學生的學習表現和相關問題,為后續教學活動的調整與改進提供了有力依據。
結語:總而言之,從當前的實際情況來穿看,傳統的初中科學教學中還存在很多問題尚未解決,不僅教學觀念落后,而且教學方法單一,嚴重違背了素質教育的初衷,不利于學生的學習與發展。對此,身為新時期的初中科學教師,必須要予以高度重視,針對當前存在的問題,多方面分析產生的原因,然后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通過不斷的創新與改進來促進初中科學課堂的教學改革,從多方面培養學生的科學核心素養,真正意義上達到立德樹人的目的,促進學生實現更好的學習與發展。
參考文獻:
[1]張有浦.新課程改革實施后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方式的轉變分析[J].教育觀察(下半月),2015,000(008):138-139.
[2]包必劍.初中科學課堂教學改革初探.新課程(上),2010.
[3]吳蓉娟.以多元教學改革構建初中科學高效課堂——對新時期初中科學課堂教學的有效分析[J].新課程(中學版),2018,000(003):41-42.
[4]趙建余.問題化教學在初中科學教學中的運用探析[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000(005):7.
[5]白麗麗.提高初中化學教學中課堂質量方法探析[J].中華少年.科學家,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