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較本科院校有學生來說成績較低,因此高職院校更加注重對學生技能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的全面培養,要想使得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得到提高,就應當在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有利于高職院校對人才的培養。據調查顯示,我國部分高職院校忽視了課程思政實施的重要性,使得教師在授課中無法將專業課與思政知識相互結合,缺乏相應的監督機制以及考核制度。基于上述高職院校教學課程中出現的問題,我國高職院校必須及時做出相應制度的確立和完善,促進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中的快速發展。
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中的開展能夠促進其對學生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價值觀是課程思政中所包含的理念,對學生的政治素養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具有較大的推動作用。近年來國家較注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發展,因此在召開國家領導會議時也強調了課程思政的重要性,并指出高職院校在開展課程思政的同時,要緊跟時代的發展潮流,并不斷在其發展中進行加強完善,以此來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課程思政在開展中并不是只針對某一門課程,更多的是針對學生在任一專業課中的各個方面與環節的學習,高職院校中的其他教育活動以及教學科目作為開展課程思政奠定了基礎。
高職院校與本科院校的學生在成績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所以,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在教學中會更加注重對學生技能以及教育方面的培養,隨著我國近幾年來的快速發展,我國出現了各種各樣的思想觀念,高職院校開展課程思政顯得尤為重要。但是據調查顯示,我國多數高職院校開展的課程思政并不完善,甚至有些不能夠滿足學生的發展需求,與社會嚴重脫節,此外在開展相應的關于思政的選修或者必修課程時仍然缺乏課程實踐,在調查中顯示,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等課程在高職院校中僅僅被作為選修課程被學生所了解,這種選修課程不能夠加深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的了解,學生對我國歷史的發展過程不清楚,從而導致思想政治精神的落后。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時應當注重對深層次教育元素的提取,在進行各個專業課程的授課時,可以通過歷史視野、國家視野等方面與課程思政教學相結合,使得課程思政的教學課堂變得有趣,此外,教師應當加強對國家發生的大事以及國家提出的思政教育理念進行關注,這樣可以確保教學內容以及方式與時代步伐保持一致,并將提前獲取到的知識在思政教學中講解,從政治上出發,加強高職院校課程思政的教學,從而使得思政教學效果達到最大化。
教師黨支部在高職院校的教學發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中,為其發展奠定了基礎,黨支部在新時代中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其中“課程思政”的開展就是其面臨的巨大挑戰之一,黨支部在課程大綱的編纂以及將正確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與課程教材理念相互融合中具有重要的引導和組織作用。在進行課程思政教學時,黨員教師教其他教師來說,其對思想政治的專業知識了解較為透徹,因此黨員教師在教學中可以運用獨特的專業知識對知識進行挖掘和解析,并利用獨特的優勢將課程思政與其他專業學科相互結合,使得其充分與教學融為一體。所以,高職院校應當注重對黨員教師的思想政治工作進行階段性的改進和加強;此外,在發揮黨支部的引導作用以及對師德師風的建設時,應當結合時代的發展現狀,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以中國夢作為重要使命,不斷對其課程思政進行完善,促進其在各個學科中的結合應用。黨支部在高職院校的課程思政教學中具有引導作用,因此高職院校應當加強對黨員教師隊伍的建設,對于非黨員教師來說也要對思想政治領域進行學習,使德育與教學相互結合貫徹;教師在進行專業課的教學時,可以提前在互聯網上挖掘一些與專業課有關的相關教學案例。由于專業的不同,因此工作的要求也不盡相同,所以黨員教師應當積極參與到各個專業學科的教學前鋒中,找到不同專業所適合的思想理念,并對其精髓進行提取;另外,校企合作對課程思政教學的開展也具有推動作用,黨員教師通過深入到企業中學習、鍛煉,最終總結出適合高職院校發展的課程思政教學理念,促進其快速發展。
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以及思想道德基礎與法律修養是高職院校思政課程中所包含的理論課,它與課程思政教學不同,課程思政在發展中包含很多中思政課程,并不只是局限與上述的兩種課程。高職院校學生與本科院校學生相比成績可能較差,此外在自主學習方面、對新事物的適應能力以及認知傾向都存在一定的差異。一般高職院校的學生往往對生活與政治方面的接收度大于對思政知識教育的接受度,因為學生本質的問題,高職院校的學生在對思政知識教育學習時并不想對此有過多的了解和研究,所以高職院校在德育方面的行動力往往較本科院校強。基于上述問題,高職院校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需求來確定用哪種教學方式來完成課程思政內容的呈現。高職院校在教學中比較注重對學生技能的培養,在課程設置中存在實用主義。最后,高職院校在建設課程思政的過程中,不要只在理論知識中尋找突破口和結合點,在教學中教師可以將思政要素引入到實際的場景中,將教育興國的思想作為借鑒。比如,在計算機實操課程中增加中國科技領先世界的發展理想,在地質勘探教學中為學生傳播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人生指南,在雕塑課程中增加學生對傳統藝術文化的了解。教師應當根據學生需求,將思政教育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使得學生能夠更加快的接收課程思政的教學內容。
高校中有多個專業,每個專業都有不同的知識類型都要學習不同的專業技能,所以,高職院校在如何對不同專業中實行的課程思政效果進行合理完整的評價中缺乏一定的考核制度。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中的開展主要分為課程思政與專業之間的包含與占據的兩種關系,對于學生評價的來源主要在上述兩中關系中選擇其一,但是究竟選擇哪一種關系仍然是高職院校目前面臨的比較重要的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對課程思政在校園中的評價不能夠做出統一的分析。此外在開展課程思政時還要考慮思政教育在專業課中所占的比例,還有如果將專業課作為思政教學的中心位置,對大學生的思想教育考核的評判標準是否存有誤差等,因此,高職院校在制定課程思政的考核制度時不能夠與其他專業考核制度相同,必須將筆試以及實踐部分相結合,最終以二者的平均分以來作為思政期末考試是否合格的評判依據,這種考核制度還能夠促進學生對思政教育的主動學習,推動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中的發展。
課程思政作為加強學生德育能力的發展的途徑,在高職院校中的發展初期仍然存在較多問題,因此高職院校在開展課程思政教學時應當要注意避免實施中的遇到的問題。比如在實施過程中可能遇到教學內容與學生需求存在差異的問題,這時相關調研小組應當及時對教學內容作出針對性的完善。在實施課程思政教學時要切記不能夠死搬硬套,在進行教學時要針對學生的需求不定時對教學形式作出完善。在實施初期可以選擇一些與思政教育較為相近的專業作為實驗課程,然后不斷對實驗課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及時的解決,最終再逐漸向其他專業課程引進、開展,避免了一系列不必要的麻煩。此外,課程思政教學并不是形式主義化教學,它是與時俱進且對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具有傳播的作用,它在專業課程中的開展,能夠引導學生對國家文化的了解,促進學生德育方面的發展,引發學生的共鳴。課程思政是在高職院校中具有重要作用,它的主要目的是為了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養,因此在開展過程中一定要具有獨特的教學創新理念,不斷對其自身規律進行探索、挖掘,以此來促進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中的發展,提高大學生的文明素養。
“課程思政”是完善文明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高職院校在開展課程思政時,要根據學生的需求做出具有針對性的教學內容;此外,教師應當在教學中具有創新精神,高吸院校在實施課程思政中要對各種局限進行突破,并對錯誤思想進行抵制,最終促進課程思政在高職院校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