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 彪
甘肅省廣河縣幼兒園
幼兒的自主表達是一種主動的、有表達愿望的表述,是不受外界一些因素的影響而自我展示的過程,在幼兒階段開展的科學探究活動是較為簡單的、符合幼兒身心發展和興趣的小游戲、小實驗。在這些科學類活動中,幼兒親自參與進來,在幼師的引導下進一步探索、理解,是讓幼兒在“玩?!敝袑W習,在參與中表現,此時幼兒的表達愿望會更強烈,想要與身邊的人去分享科學活動中的新發現,進而促進幼兒的自主表達。
1.利用幼兒的好奇心,在感知世界、認識世界的科學探究活動中促進幼兒的自主表達能力。
幼兒天生具有很強的好奇心和探索性,生活中的任何事物都有可能引起他們的關注和注意,而科學探究活動則需要這種探索性去發現,通過科學探索活動,滿足幼兒對世界事物的好奇性。比如在秋天的公園里,面對滿地的落葉幼兒會將很多落葉堆積到一起,在撿拾落葉的過程中會向身邊的人提出很多疑問:這些樹葉的顏色怎么是黃色的呀?樹葉的顏色不都是綠色的嗎?為什么都掉下來了呀?這些看似簡單無聊的問題是幼兒初步認識世界的開始,也是幼兒在內心形成科學概念的重要時期,需要身邊人耐心的講解和引導,讓幼兒在接觸世界萬物的同時感受科學知識,不需要高深理論的談論,但要抓住這種科學探究活動的機會,和幼兒在問答過程中接受科學知識的初步認識,增強幼兒用自己的語言描述世界的能力。
2.利用幼兒對科學探究活動的興趣,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促進幼兒的自主表達能力。
科學探究活動的最大優勢是趣味性、動手性強,滿足了幼兒天性愛玩、愛動手的需求,利用這一優勢能夠讓幼兒在動手操作的過程中去表達。比如在了解電能的科學活動中,教師可以拿出一根帶有開關的插板和一個電能消耗完畢的可充電手電筒,可以以問題的形式開始這次科學探究活動:小朋友們,手電筒怎么不亮了呀?你們有什么辦法讓手電筒亮起來呢?然后讓幼兒自己動手去給手電筒充電,幼兒在幼師期待的目光下都想去嘗試讓手電筒重新亮起來的成就感。完成操作后幼師可以嘗試著讓幼兒去講述整個探究的過程,和其他小朋友分享家里還有哪些電器是需要充電才能持續使用的。這種探究活動的小實驗不但是愉快的,而且幼兒發言的興趣非常高,對其自主表達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1.舊物新用、發揮效能,讓幼兒在新的發現中增強自主表達能力。
提起科學探究活動,在人們固有的思想里應該是非常深奧的理論和復雜的實驗,這種關鍵對幼師來說也有一定的影響。科學教育活動中,更多的是沿用教材中的知識和小實驗完成科學教學,這個過程中忽視了幼兒在實踐中的感受,而且還有一個缺陷是:課本上的科學知識面較窄,也沒有將科學探究和幼兒的自主表達有機結合起來。其實,仔細觀察,生活中的很多事物都可以成為科學探究的工具和教材,比如在每個學期的開學,幼師會讓每個幼兒帶一盆綠植到教室,作為教室的點綴。面對每天的綠植,幼師可以將他們作為一向科學探究的教材,讓幼兒在課間對教室內綠植的名稱、外形進行描述,并且可以根據每個綠植的外形起一個可愛的名字。對綠植的探究活動可以持續一個學期,每兩周讓孩子們仔細觀察一次,說出和上次看到的相同和不同之處?!伴L高了、有分叉了、葉子多了、有的小葉子怎么黃了?”,面對幼兒不同的回答,幼師引導幼兒去思考這種不同產生的原因。思考是幼兒思維發散的過程,將自己思考的結果表達出來則是鍛煉幼兒對思考結果的語言組織和答案敘述。在這種類型的科學探究中,面對教室內的各種綠植,每個幼兒都有自己的觀察和想法,有話可說、有內容可表達,比較能夠實現讓每個幼兒都有言可發的愿望,也是激勵幼兒表達欲望的機會。
2.圍繞游戲,引發討論,讓幼兒在思考和辯論中增強自主表達能力。
幼兒在園內一日生活中的活動多以游戲的形式展現出來,對幼兒語言的表達也是在游戲中得到鍛煉。因為幼兒自主的表達是一種主觀上的意愿,要在幼兒有興趣、愿意說的情況下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這種語言能力的提升不是專門性的,而要體現在活動中的每一時刻中,以實際訓練為契機,提出問題引發幼兒的討論。比如在探索人體的奧秘時,小游戲的名稱是《說哪里、指哪里》,即幼兒根據幼師的口令指出身體相應的部位。幼兒在有趣的游戲氛圍下熟練地指出自己的眼耳鼻口、四肢等部位,這時問題來了:這些我們能用手觸摸到的身體部位大家都很熟悉,那你們知不知道身體里有哪些部位是我們肉眼看不到的呢?在問題的引導下,可以讓幼兒去思考身體內部的器官。有的幼兒就想到了心臟、血液、胃等內部器官;繼而引導幼兒對這些器官的作用進行表述,并且讓幼兒意識到身體的每一個部分都是獨一無二、極其重要的?;顒娱_展過程中幼師要注意的部分是:尊重幼兒的想法和表達內容,即使是不符合邏輯的表述也要從不同的角度去鼓勵,增強幼兒自主表達的信息和勇氣。
3.借助生活現象,探索科學奧秘,讓幼兒在身邊的科學探究中增強自主表達能力。
生活現象中有很多和科學有關的奧秘,比如衣服上的靜電就是一種非常有趣的科學探究活動。對于靜電的現象,幼兒剛理解起來可能不太容易,幼師可以配合教學需求穿一件人工合成面料的外套或者裙子,讓幼兒去觀察為什么漂亮的連衣裙總是粘在腿上呢?可以讓幼兒拿出一把梳子在頭頂上摩擦幾下,然后在梳子和頭發間隔兩厘米的距離下讓幼兒觀察頭發的變化:頭發豎起來了!在幼兒的驚呼下向幼兒解釋這種摩擦產生的現象就是靜電,衣服粘在腿上也是這個道理。
以這種生活中的小事例導出的科學探究活動更能激發幼兒的好奇心和對科學探索的欲望,鼓勵幼兒在小實驗后將今天在園內有趣的發現回家后分享給自己的爸爸媽媽,并且以小視頻講解的方式錄制下來分享到班級群里,看看哪個小朋友能夠將有趣的小實驗講得清楚、明白?這種以視頻講解的方式不僅是鍛煉幼兒對活動歸納總結的能力,更是鍛煉幼兒自愿和父母溝通、表達自己小小成就的過程,需要家長的鼓勵和配合,促進幼兒更進一步的自主表達能力的發展。
4.根據實際,分層教學,有效促進幼兒自主表達能力的提高。
圍繞科學探究活動開展的旨在提升幼兒自主表達能力的教學過程中,需要幼師根據幼兒年齡的特征去準備教材,開設符合各個年齡段幼兒的科學活動,才能讓幼兒獲得更多真實的體驗,促進幼兒表達能力的提升。
一是以生為本,面向全體。幼兒由于生長環境、性格的不同,語言的表達能力高低不一,在各類活動中需要幼師要尊重幼兒自身成長的規律,做到以幼兒為根本,在尊重幼兒的前提下循循善誘地引導幼兒去表達。對于不善于表達的幼兒,要對給予關懷,機會也要傾斜性的偏向于這類孩子,一次勇敢的表達需要幼師的鼓勵,讓幼兒感受到幼師的對自己的期許,而不是被忽視的個體。
二是合作學習,共同進步。很多科學探究活動需要的是集體一起動手,讓幼兒以分組合作的形式開展,每個人負責不同的事情,幼兒在分工合作中需要進行必要的溝通和交流才能合力完成;活動結束后每個小組也可以推薦一名幼兒將本組實驗結果和大家一起分享,讓幼兒在探索科學奧秘的同時增加了自主表達的機會。
三是針對個別,給予關注。面對不善言辭的幼兒,需要幼師更多的關注和耐心。通過長時間的觀察,加強與幼兒家長之間的聯系,找出幼兒不善于表達的真正原因,與家長形成合力共,從幼兒熟悉的人和事說起,激發幼兒想去表達的意愿。幼兒不愿意在全體小朋友面前表達時可以讓幼師成為他們的聽眾,逐漸引導幼兒走出封閉的自我圈,勇敢地向大家展示自己。
科學探究活動的生動有趣性是幼兒有意愿去表達的有力條件,幼師要以此為契機,在各種科學探究活動中激發幼兒語言的思維能力、組織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幼兒敢于說、有話說、愿意說、有能力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