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甄珍
摘要:眾所周知,溫故而知新。復習對于小學生而言可以很好的查缺補漏,所以它在數學課程中占據著很重要的地位,是對學生所學知識的總結歸納,并在此階段學生可以復合之前所學知識,并在自己的腦海中構建完整的數學知識架構。因此在當前小學高年級總復習階段,對于復習的內容要有科學的實踐,要不斷促使學生對于此項行動產生興趣,并主動參與其中,這樣才能促使學生在復習整合中整體提升學力。在本文中,筆者將以蘇教版小學數學畢業班數學總復習為例,分析探究如何在復習整合中提升學生學力。
關鍵詞:總復習;學力;蘇教版數學;思考和實踐。
引言:在傳統數學復習階段,學生針對于數學復習的認識,停留在知識總結習題訓練查缺補漏的階段,而在當前新課改的時代背景下需要關注到如何完善學生的數學認知架構,并且可以在復習整合中不斷提高自身學力,這是當前小學畢業班數學老師應該思考的一大問題,基于此,筆者將在本文中淺談自身思考。
一、數學復習需要貼近學生身心
小學生身體和心理的發展會隨著年級的不斷變化而變得成熟,而目前將其主要劃分為三個層次,低年級、中年級和高年級階段。這三個階段中學生的身心發展呈現相當大的不同。低年級階段學生的腦功能處于高速飛躍發展時期,又好動又活潑。到了中年級階段,學生會根據自我意識,對事物對錯作出判斷,不聽話現象開始出現。而到高年級階段學生的注意力水平和自身的意義識記開始占據主導地位。并且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大部分學生在參與到知識復習時會逐步利用自身學習方式來理解問題。此外,在高年級復習鞏固階段學生的記憶特點,呈現反復性和技能型特征。因此在當前復習階段,老師要貼近學生身心發展規律,選擇適當的復習方法,讓學生記憶所學知識并且將其轉化為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掌握相對技巧,提升自身學力。那么對于小學數學老師而言就可以創設趣味教學情境,提高學生的數學學力。比如在課上采用多媒體課件屏幕呈現:一個圓柱體木料,底面直徑3分米,高5分米。(1)根據已知條件,結合圓柱、圓錐的知識,想一想底面積×高是所有立體圖形體積的計算方法嗎?(2)然后讓學生動手測量、計算中應用公式計算立體圖形體積,強化立體圖形體積計算條件和方法的理解。結合立體圖形特點,認識立體圖形的計算方法。
二、復習在蘇教版數學課程整合中促進學生學力的思考實踐
2.1 關注基礎,掌握技能
同通用版教材相比,蘇教版教材在設計之初就關注到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心理特征,并且其設計遵循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要使得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掌握相關知識技能,并且難度層層遞進。因此在展開數學總復習時,一定要關注到學生是否掌握相關解題技能和知識。例如:以蘇教版數學復習中的解決實際問題類題型為例,部分小學生在解題時會比較被動,總是從最簡單的條件入手,然后對于較難的思路會選擇放棄。但在上文中筆者提到過,蘇教版教材的設計關注到了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那么作為老師就要引導學生針對解決實際問題的題目學會分析,分散思考,并最終解決出答案。在此過程中,老師一定要關注到數學基礎,使得學生掌握相關解題技能,這樣才可以使得當前復習階段的基本目標逐步形成,并為當前小學高年級學生學力的提高奠定良好的基礎。
2.2 注重能力,關注學生的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
毋庸置疑,蘇教版教材目前我國各類教材中難度較大的。雖然其在設計之初就關注到了學生的特點,并且強調技能地逐步滲透。但蘇教版教材對于一部分學生來講學習難度較大,那么此時復習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此時老師只關注到技能和知識的訓練而不對學生思考和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引起重視,那么很大程度上就會導致學生學習思想的缺失,并且學生能力得不到發展,從而產生厭倦的學習心理。因此在當前小學高年級復習階段,老師要積極挖掘蘇教版教材中課程趣味內容,并展開教學,提高小學高年級學生的數學水平。并且鼓勵學生采用更加簡便的運算解決問題,舉一反三。激發學生對于數學知識展開深度思考。再比如整個教學的過程中就可以以提高學生的數學學習素養為整個的教學目的來展開教學。例如:在復習立體圖形相關知識時,老師就可以通過展開循序漸進的教學環節不斷提升學生的理解能力,可以以這樣的形式展開教學。將圓柱削成一個最大圓錐,在活動和討論中加深理解兩者之間的關系,存在這樣關系的前提條件是什么?從而進一步理解兩者的內在聯系,學生的空間觀念也在這循序漸進的思考過程中得以發展。老師可以選擇在教學課件出示一個正方體里面削一個最大的圓錐的示意圖。并提問在底面積相等高相等的情況下,圓柱、圓錐、長方體和正方體之間又有著怎樣的關系?讓學生針對于此項問題展開討論的同時也可以完美的解決對應問題,從教材出發,破解課堂難點,對于蘇教版數學老師而言,在展開數學知識講解過程中,不僅要有效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還要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
2.3 關注提高學生的思維創新和實踐能力
在數學復習階段也要更加關注學生的思想創新能力的提高,并且在蘇教版教材中更為重要的,就是學生思維實踐能力,所以作為蘇教版數學老師就要著重強調學生的創新能力的重要性。在當前新課程標準中提出:要使得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形成相對應的較為優化的解題策略,并最終發展數學思想。基于此,在數學總復習中老師應當有機結合復習內容設計開放性題目,讓學生的數學思維和探索解題能力在這個過程中充分發揮,使得學生的數學思維不斷開放,從原有的理性思維逐步向理性精神靠攏。另外在復習時要關注到學生興趣的重要性,不斷把握學生數學知識鏈中的斷點、漏洞進行自我修復。蘇教版教材由于對學生的能力要求較高,所以在復習的過程中老師要注意查漏缺補的同時關注到不同學生間出現的問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為主要目的展開數學教學。另外,在展開數學教學過程中,要將課本知識課外學情有機結合,并時刻關注到當前蘇教版的編排特點,最終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和數學學力。
總結:在當前新課改下小學數學復習階段,教師需要把學生的知識斷層作為復習教學的起點和依據,有效培養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在教學過程中,以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為目標展開教學,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復習整合和提煉。在復習整合中促使自身學力的提高,從而使得自身學習水平得到穩步發展的同時為后續的數學學習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陸鵬程.基于學情分析的小學數學單元教學設計的研究[D].上海師范大學, 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