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波
摘要:立德樹人要善于應用科學有效的激勵評價方式去發展學生。要注意觀察學生品德的閃光點,哪怕是孩子心靈迸濺的一顆閃亮火花,一個微不足道的進步亮點,都不要忘掉及時給予弘揚與光大。這是老師的心血滋潤的花朵,是老師的汗水孕育的果實,應當冷靜反思和加倍珍惜。無論是聾啞孩子們的知識探求,還是美好夙愿的憧憬以及健康心靈的養成,都應用一顆愛心來激勵、來鼓舞,讓聾啞兒童也能自主發展、全面發展。
關鍵詞:特殊兒童 愛心 激勵 立德樹人
一、用愛心激勵特殊兒童的求知欲望
作為特教工作者,應用愛來滋潤特殊兒童的心田,用情來維護特殊兒童的尊嚴,用心來溫暖特殊兒童的情感。在育人實踐中為他們增添奔向未來的羽翼,探求豐富適時的生活知識,掌握改造命運的生存本領,為未來生活創造生存智慧和條件。
聾啞兒童由于先天的缺陷,致使他們學習成長頗有很大的自主障礙,尤其聽障更是探求知識的一大困難。在課堂教學中要用愛心來激勵戰勝困難的勇氣和意志,激勵求知渴望的成功和喜悅,激勵面對現實的感恩和幸福。在生活中還要關注良好性格的養成與發展,克服孤僻、怪癖、自私、自卑等性格心理。引導自主、合作的學習方式,誘導鉆研、探究的學習興趣,培養勤奮、刻苦的學習品質。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以興趣養成為動力,以愛心活動為抓手,把性格養成實踐體驗,把知識探求融入游戲,把關愛春霖滋潤心田。還要通過德育課例和例會活動等載體培養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力,使其求知欲和立新人之培養,互為表里,互為統一。同時還要健全科學有效評價機制,激勵踴躍投入豐富健康的智育和德育活動,鼓舞積極自覺參加校內外生活技能學習實踐活動,并建立學生個人成長評價檔案袋,進行及時鼓勵和表揚。這樣,經過勤奮努力與自主實踐,學生不僅在課堂上獲得了“成功”,而且在心靈上亦充滿了老師和社會的關愛,讓他們從內心里感受到跟所有孩子一樣,享受社會的美好與幸福。使這些特殊兒童更加充滿了生活的樂趣,更加充實了奮進的信心,更加充盈了學習的欲望。
特殊教育的師德要求,還要提高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度。師生的親和力度,也是教師關愛學生的有效反應,只有“親其師”,才能“信其道”。在教育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因為喜愛某位教師,進而對其所教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同理學生所喜愛的老師,該老師與其進行思想交流、生活交際以及情感交往等,就能產生良好效果。比如師生的特殊語言交流,雖然教師已掌握了一定的基本交流手語,但學生手語中的許多方言和土語卻很難理解準確。就須積極深入學生當中,感知學生的“語言”,感悟學生的“心意”,感受學生的“苦衷”。為取得學生的信任,創造交流條件,奠定感情基礎,最終實現特殊教育的成功。師生親和力的提高,促進了學生學習興趣的提高、學習效益的提高、學習欲望的提高和學習能力的提高。另外,組織學生開展課外學習活動,開闊了視野,陶冶了情操,豐富了知識,增強了信心。
二、用愛心激勵特殊兒童的美好夙愿
耳聾學生是屬于社會中一個特殊的群體,聽覺障礙給他們的發展帶來一系列困難,教育他們成人成才,需要教師付出常人難以體會和理解的艱辛。作為特教工作者,應用全身心的愛,去彌補學生先天的缺陷。世界上最美好的,但并一定是最完美的。聽障孩子由于聽力的殘疾,造成了疑心重、自卑感強、自我封閉、偏狹固執等心理障礙。我們深知,這不是學生的錯,而是他們太缺乏對世界的理解,缺乏與社會的交流,缺乏更多的關愛。作為特教工作者就要用自己無私的愛來彌補他們人生的缺憾,讓他們感受到世界的美好,讓他們體驗到做人的尊嚴,讓他們看到生活的希望。
愛需要培養,更需要呵護。有的聽障孩子由于與外界交流的障礙,導致性格上的偏執、孤僻,同學們都不愿意接觸她。這就更加需要教師給她一顆溫暖的愛心,教導大家主動與她交朋友,經常和她親近。同學們看到老師那么關心這位學生,也能積極熱情和她交往。從此她的性格變的開朗了,學習也變得主動了。
愛心、耐心、細心和真心乃是特殊兒童班主任工作盡責的標尺。我們要勤于思考與探索,在特殊教育長期實踐中闖出一條走內涵式發展的新路子。每位學生都有他的閃光點,每位學生都有他的特長處,特殊兒童也不例外。要善于深入了解學生的學習、生活與思想、性格,讓每位學生都會得到愛護和關懷,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鼓舞和幫助,讓每位學生都能得到快樂和希望。
三、用愛心激勵特殊兒童的健康心靈
特殊兒童優良品德的形成是一個長期而艱巨的過程,在這個德育辛勞過程中,作為一個特校教育工作者,應該用熱心、愛心、信心、恒心付諸實踐,讓特殊兒童能夠同其他兒童一樣健康地成長,享受童年的快樂,享受生活的陽光,享受關愛的溫暖。為此,在性格養成育人工作中應時刻用自己愛的行動去感染每一位學生,用自己愛的師表引領每一位學生。以學生身邊的立德典型作為學生效仿的范式,以自主體驗實踐感受作為學生良好性格養成的標準。教師在自主體驗的實踐中也是學生學習的表率,不僅用心引導體驗感悟,而且細心誘導自主實踐。特教老師的言談舉止直接影響學生固有美好的心靈,以身作則,“言傳”身教,能夠收到良好效果。特殊兒童的是非觀念本來就很淡薄,老師若不注重自身的行為修養,就不能成為學生的立德樹人之表率,相反倒產生了負面影響之作用。看來,培養特殊兒童健康心靈,老師有其雙重的引導作用。一是關愛的引導作用,二是表率的引導作用。關愛的引導,變性格孤僻、自卑為相容、自尊;表率的引導,變夙愿失望、失意為理想、抱負。但還要清醒認識到,特殊兒童良好性格和良好行為習慣的養成,并不是一帆風順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還須持之以恒,常抓不懈,不斷發展和長期實踐。這主要是因為他們的自控能力和自主體驗還是有一定局限的,客觀表現出來的不良行為,往往還會波浪式地反復發生。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不能急于求成,要有充足的信心和耐心。既要真誠地珍惜肯定聾啞孩子們點點滴滴的進步,又要冷靜地分析和應對他們在自主發展中的反復與無常。做到關心體貼,而不溺愛,嚴格要求,而不輕視。
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是植根于愛的。基礎教育離不開愛,學前教育離不開愛,特殊兒童的教育更離不開愛。聾啞兒童的快樂成長需要用愛心來呵護,用汗水來澆灌。無論是聾啞孩子們的知識探求,還是美好夙愿的憧憬以及健康心靈的養成,都應用一顆愛心來激勵、來鼓舞,讓聾啞兒童也能自主發展、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丹梅,用熾熱愛心撫慰兒童的心靈[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旬刊.2012(4):9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