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建偉
摘要: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7月24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教育部同日發文闡述《意見》出臺的背景和過程,表示現在義務教育最突出的問題之一還是中小學生負擔太重,短視化、功利性問題沒有根本解決,一些問題導致學生作業和校外培訓負擔過重,家長經濟和精力負擔過重,嚴重對沖了教育改革發展成果。小學生年紀小,身體正在發育,教師應當及時調整教學方法。在小學體育教學中,生活化教學不失為一個好方法。
關鍵詞:雙減背景;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55
小學體育教學應注重學生的生活經驗,賦予教學以生活的意義,賦予學生以生活的主體、學習的主體和體育活動的主體地位,此乃小學體育教學的最終目的?!扼w育課程標準》指出:小學體育教學內容要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體現在課堂教學中即要求體育貼近學生的生活,使學生置身于生活的氛圍中,浸潤在生活的情景中,在玩和活動中積極思考、強化鍛煉,充分感悟。體育教學生活化,就要以體育活動為形式和內容,以學生身心健康和高品質生活為目的,使體育成為學生生活的自發需求和日常行為。
1.凸顯教學理念生活化
小學體育教學強調體育活動與生活世界的聯系,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滿足學生健康發展的需要,這就從根本上強化了體育教學的生活意義與生命價值。筆者嘗試予體育教學以生活化的活動,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新課程背景下的體育教學,“生本”是課堂的重心?!吧尽闭n堂應給予學生選擇的權利,給予學生自我組織、自我學練、自我評價的權利。教學中,教師可根據學生的個體差異,提供有選擇機會的體育活動,或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要求和目標,將課程內容分解成不同的板塊供學生選擇,讓學生在積極參與體育運動的同時,感受到“體育源于生活,又服務于生活”。
例如:為了真正體現生活化的教育理念,筆者把生活中的家務勞動過程創編成體育游戲——拖地游戲。整節課不使用任何體育器材,而是通過自然而然的模仿活動層層鋪開來,借助“運動——洗拖把、勞動——拖地、游戲——拖地比賽”設置了學生熟悉的情境,不僅讓學生學會拖地方法,而且將拖地的動作表現通過肢體語言表達出來,更重要的是,使學生在思維方式、觀察模仿、合作交流等方面體驗到勞動的樂趣,使他們學會自理,愛上勞動。整節課體現了“生活即教育”的設計理念,讓學生在平等的、開放的、充滿活力的游戲中,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2.呈現教學內容生活化
實踐表明,體育教學內容越接近學生的生活經驗,就愈能啟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因此,在教學中,要把教材內容與生活情境有機結合起來,把教學內容納入到學生生活常識中去,組織生活化的活動,使體育知識成為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的現實,讓學生真正體會到生活中充滿體育,從而增強他們學好體育的信心。
例如:執教“走和跑的練習”一課時,筆者采用了“生活情境教學法”,把走和跑的技能融進“我會過馬路”的游戲,即讓學生按照“紅燈停、綠燈行”的交通規則,加上體育走和跑的技能和動作,穿越“人行橫道”。同時,在技能上,加入走和跑的動作要求:綠燈亮時,走得直、跑得快;在情景上,采用了過斑馬線、看信號燈的方式進行。如此讓學生身臨其境,親身實踐如何在識別交通信號的情況下,迅速安全穿越斑馬線,既發展了學生的體育技能,提高了靈敏度、速度,又把交通安全教育融貫在教學之中,把體育技能融匯到生活實際中,使學生體會到學習體育對生活的價值所在。
3.體現教學目標生活化
新課程以目標為主體,以目標來統領內容。體育教學必須把滿足學生的現實生活需求、建構學生可能的生活作為教學的根本目標。因此,在目標的設計上要考慮到:一是體育與學生現實生活需要的整合;二是體育與學生生活經驗及發展需要的整合;三是體育與學生生命價值觀的整合。即體育課堂教學目標的確立應以學生生活經驗為起點,以現實生活需要為條件,以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為根本著眼點,從培養身心健康的未來世界的主人的角度構建目標。
例如:“拖地游戲”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回憶家人拖地的情景,說出過程,自己能從體育游戲中體驗拖地方法;將拖地的場面進行創作表演;與同學合作進行創作;能交流自己的感悟等。這些就充分體現了體育教學目標的生活化。
再如:“10分鐘耐久跑課”,目標是發展耐久活動的能力,只要能達到這個目標,方式可以多樣。學生們經過討論,提出了運球、跳繩、跳臺階、呼啦圈、跑跳結合等方法和手段。由于采用了學生喜歡的方式實現發展耐力的目標,學生真正地成了課堂的主人,始終處于和諧愉悅的狀態中,課堂學習的有效性也大大提升。
4.實現教學方式生活化
體育課堂是以學生實踐活動為主要方式的,缺乏主體實踐的課堂,必然缺乏生機和活力。新課程背景下的小學體育課堂在傳統的傳授式教學法基礎上,提出了主題教學法、情境教學法、發現教學法、游戲教學法等新的教學方法,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更利于學生掌握體育知識與技能,形成終身體育的思想。
例如:跳躍基本素質練習可以提供不同的練習所需的情境與場地,像皮筋、小墊子、有一定間隔的點子圖等,各小組選擇所需的情景和場地進行練習,每組完成一組練習后再進行組間輪換體驗。整個練習由學生自己設計和討論選擇,教師只進行指導和提示,學生在自主選擇器材和合作設計練習方式的過程中,充分體驗到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的樂趣,興致高昂,學習方式充滿創意,這也正是體育教學生活化的體現。
體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發展生活。作為一名體育教師,要努力讓體育課堂成為流淌著情感的課堂,成為緊密和學生生活聯系的課堂,成為生活化、現實化的課堂,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感受體育,觸摸體育,讓體育成為學生成長和未來高品質生活的動力。
參考文獻
[1]王紅偉.關于小學體育生活化教學的思考[J].神州,2017(2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