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元學
摘要:小學生素質培養的內容十分的廣泛,例如體育,聲樂等。音樂教學,不僅能夠使得學生取得音樂藝術上的成績,提高藝術鑒賞能力等,更是能夠成功的塑造其的美好品質,并且對未來的人生發展起到積極且深遠的影響。可是,小學音樂教育在教學體系、師資力量、創新性與藝術性等各方面都存在一些問題。本人在查閱大量資料的基礎上,積極融合自我的教學經驗,為了小學音樂教學更加高效的開展提出相關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教育;音樂教育;現狀;策略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410
音樂是人類共有的精神食糧,音樂無處不在,又與生活緊密相連,它不僅是一種文化的延續,更是發揚與傳承傳統文化的有效途徑。音樂可以培養學生理解、觀察、語言、想象甚至感知美的能力。小學音樂教育是兒童接受社會教育的重要發展階段,對孩子的人生具有啟蒙意義。因此,學校應當深刻的意識到初級音樂課程的重要性,一改傳統的教學形式,尊重學生在音樂課程中的主體地位,不斷激發學生在上課過程中的創造性。
一、小學音樂教育的意義
小學生正處在一個少年兒童發育、成長的關鍵發展時期,音樂文化教育對其的發育成長,與世界觀的形成都有著重要的作用。音樂教育有著生動的場景,充滿激情和想象力,知識面非常廣泛,靈活性強,可以很容易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音樂文化教育能讓小學生在一個輕松歡快的課堂學習氛圍中,對學生的思想道德、情感身心、智能技術素質等各方面起到重要教育作用。毋庸置疑的是,音樂教學是小學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升小學生綜合素質的必要手段,能對學生的終身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二、小學音樂教育所面臨的問題
現代化背景下新課改的教學管理模式,已經成為了提高我國文化教育教學發展的主流趨勢。現如今,小學音樂課程的成果已得到社會的廣泛認可。作為整體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某種程度上音樂課程,已經獲得了更多的關注。但是,根據目前我國音樂教育的整體情況進行分析,小學音樂教育課程的地位和被重視發展程度,相對而言比較低。事實上,現階段小學音樂教學仍有眾多問題亟待解決。
(一)小學音樂教育缺乏完善的教學體系
在目前的小學音樂課堂教學過程當中,學生、老師、家長都在逐漸認識到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影響程度。但是,在實踐過程中仍然存在有待解決的疏漏之處。從素質教育整體出發,小學音樂教育對于素質教育的重要價值尚未完全透露,即音樂教育的價值沒有發揮到最大化。這是因為,在音樂教育領域尚未形成有效的、系統的教學體系。
在教學工作實踐的過程中,音樂老師常按照自己的想法制定教學計劃和研究計劃,缺乏學習目標性,定位也時常不夠準確。這就使得音樂教育往往成為了與其他學科簡單結合的產物,缺乏自身的特征。許多音樂教師錯誤的認為小學音樂教育教學方法只是開心的敷衍教學,結果往往導致課堂學習氛圍反而沉重,教學工作質量大大降低。缺乏完善教學體系的小學音樂教育,導致學生不在是課堂的中心主體,學生被動的接受音樂知識,不僅沒有達到教學任務,但學生的額外負擔。
(二)小學音樂教育缺乏創新性與藝術性
在新課改背景下,我國的教育教學工作,已經進入了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培養創新型人才是我們這個數據時代提出的要求。事實上,小學教育對于學生個體的人生發展有著舉足輕重的影響,因此,小學教育形式應當隨著時代的發展進行積極的創新。因為改革只是流于形式,所以創新能力差的學生沒有得到實質性的改善。小學生的心智、能力和審美經驗都十分的有限,許多農村小學音樂課堂的教學方法只是一個機械的教學,這使得音樂教學,沒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形進行調整改造。小學生對音樂藝術作品沒有得到一個深刻的理解,只是簡單化的打拍、跟唱,長此以往小學生對音樂課失去興趣,無法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
此外,藝術性在小學音樂教育的實踐過程中,也是容易被忽視的部分。音樂教育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重要渠道,能夠對學習學習其他科目產生積極的影響。學生對于音樂的重視程度不高,也體現了音樂教學不符合實際的問題,沒有從提高學生素質與審美水平的基本需求出發。沒有為青年學生可持續的審美能力提升工作打下堅實的基礎。
(三)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低
音樂教師只有不斷的提高教學水平和拓展自身素養,才能在課堂上明確教育目標、教學方式等,使音樂教學更顯成效。事實上,音樂文化教育在小學生接受教育的學科中地位比較低,所以對幼兒教師的投入也相對而言的被減少。很少有學校將引進專業人才做小學生的音樂教師,在偏遠的農村學校,音樂教師常常由其他科任老師擔任,音樂課甚至直接被取消。
沒有專業的教師工作隊伍,音樂課就只能停留在一個簡單的唱歌、打打節奏的層面上,完全缺乏了對于小學生精神文化素質、審美活動能力的培養。
其次,音樂課堂的優化還面臨著許多難題,例如教學設備的不足等。教學過程中需要用到的樂器、多媒體教室等基礎教育設施。因為沒有配套設備,老師開展的教學活動受限,教學結果自然不令人滿意。
三、針對小學音樂教育問題的解決對策
(一)提高對小學音樂教育的重視
在當前的教育形式之下,教師隊伍開始重視學生的音樂素質的拓展。為了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和終身可持續發展,就必須摒棄傳統的應試教育,打破對小學生音樂教育的刻板印象。
強化學習音樂文化教育的重要性,讓老師、學生、家長可以充分認識到小學音樂教育的不可缺失。重新設置小學音樂課程,只有打破對于音樂教育的傳統觀念,才能從知識層面入手,加強音樂教育在人們心中的重要性。
(二)優化小學音樂教學體系
完善的教育體系是小學音樂教育實踐的基石,因此優化現有的音樂教育體系就顯得尤為重要。首先,應完善課程規劃,讓小學,中學,大學的音樂課程形成完整性、系統性和一致性。教師要想成功的實現自身的教學目的,可以通過參加培訓等方式,不斷的提升自我的教學水平與綜合素養。同時,重視各個教師工作隊伍間的互動。通過下鄉支教、合作教研等多種不同的形式,來共同促進小學音樂教師隊伍的進步,保障小學音樂學習教育的高質量。
最后,有關部門應當給予小學音樂教育建設與發展更多的物質支撐與政策傾斜。舉辦音樂文化交流學習活動、組織師生觀看音樂演出、組織培養小學生樂團,放寬學生參加的限制,讓學生有更多的參與感。
(三)深化小學音樂教育內涵
音樂文化隨著地域等的不同而會呈現各自的特色。這些音樂作品有著自己獨特的文化底蘊,創作背景、歷史環境都賦予其獨特性。學生可以通過音樂節奏,旋律的把握,感受到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例如,有的音樂作品通過或緩慢、或低沉的旋律,讓學生領悟其民族文化的厚重。教師在展開教學的過程中,應該積極的引導學生展開音樂內涵的理解,以便更深層次的掌握相關文化信息。只有這樣才能逐步發展、提高我國小學生的音樂鑒賞能力。
(四)實現小學音樂教學的多元化發展
聽音樂,學習音樂不僅是靠聽的方式,也需要各種各樣的邏輯思維、形象思維以及圖像等的結合。在音樂文化教育的過程中,要根據小學生的特點來進行課堂教學,增加圖畫、趣味講解、興趣游戲,同時充分調動小學生的視覺、聽覺,用共同感知的方式來幫助提高小學生理解音樂、鑒賞音樂的能力。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要選擇國外的音樂作品,更要融合我國多民族獨特的音樂文化。多樣化的音樂文化進行交流融合,學生汲取各自的優勢之處,可以提高自我的鑒賞水平。
參考文獻
1.劉冰,《淺談小學音樂教育的創新》,學周刊2018年22期
2.付寶美,《淺談小學音樂教育》,課程教育研究2019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