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增輝
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將專業簡介和教學標準修制訂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分步實施:成立行業工作組和研制組,組織培訓,調研、起草、內部審定,審定驗收。 中醫藥行指委以標準研制推進中醫藥職教創新發展。
關鍵詞 中醫藥行指委 職業教育 標準修制訂 崗位勝任能力
本次修制訂工作,全國中醫藥職業教育教學指導委員會(中醫藥行指委)負責中醫藥類29個專業開展專業簡介和教學標準修制訂。在29個專業中,中職專業10個、高職專業18個、高職本科專業1個。其中,15個專業要修制訂專業簡介和教學標準,14個專業要修制訂專業簡介。
四個階段,分步實施
中醫藥行指委將工作分為四個階段,分步實施。第一,成立行業工作組和研制組,由行指委秘書處與相關學校溝通協調,確定任務分工和人員組成。第二,組織培訓,邀請教育部行指委辦公室專家進行講解,并就落實專業簡介和教學標準研制工作進行部署。第三,調研、起草、內部審定。組織各專業研制組開展需求調研、標準制定等工作,組織召開研制工作內部審定會,對各研制組制定的專業簡介和教學標準進行內部審定。第四,審定驗收。在內部審定基礎上,進一步修改完善形成相關專業簡介、教學標準、需求調研報告的送審稿,報教育部行指委辦公室審定。
目前,中醫藥行指委的調研工作正在進行中。參與調研的行業企業主要是中醫醫療機構、中藥制藥企業(含飲片廠)、中醫輔助診斷和養生康復器具制造企業等;參與調研的院校主要是開辦中醫藥專業的高職高專院校;參與調研的畢業生主要是最近五年內畢業的中醫藥相關專業的在職在崗畢業生。
就內容而言,對行業企業的調研側重于對中醫藥專業畢業生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職業素養要求;為培養中醫藥專業人才每年所承擔的學時數和能接收實習生(或頂崗實習生)的最大容量、對實習生和畢業生的滿意度;根據崗位需求希望學校對學生應該加強的課程和職業能力等。
對畢業生的調研側重于對目前工作幫助最大的理論課程和實訓課程分別是什么;對學校的實訓課和實訓設施或實驗室的建議;畢業生是否自主創業等。
因應需求變化培養行業人才
當前,隨著我國中醫藥行業的快速發展,急需中醫診療技術、中醫醫療器械與醫用材料等領域的研發人才,中醫藥健康服務業技術與管理人才,擅長中藥材種植、炮制等技藝的中藥材生產與加工人才等。中醫藥國際標準化建設與對外交流合作,則需要既具有中醫思維和扎實的中醫臨床能力,又熟練掌握外國語言、通曉國際規則的人才。
因應需求變化,中醫藥行指委負責人認為,職業教育應注重培育多類型的中醫藥人才。中醫藥人才的培養要以崗位勝任力和需求為導向,中醫藥院校要有針對性地培養各種類型的中醫藥人才。探索開展中醫藥行業特有工種職業技能培訓,注重中醫康復護理、針灸推拿、健康管理等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加大中醫藥國際化人才等緊缺人才培養力度,以更好滿足事業和產業發展需求。
要促進中醫藥人才流動。針對目前中醫藥人才配置不均衡,以及經濟較落后的西部地區和基層對人才的吸引力不強等問題,要建立和完善人才引進與激勵機制,實施人才援助計劃,鼓勵中醫藥人才向西部和基層流動,促進人才合理配置。
要提升中醫藥人才隊伍整體素質。一方面要加大培養規模與力度,促進中醫藥人力資源向人才資源充分轉化。另一方面,要構建中醫藥院校教育與從業后繼續教育相銜接、與師承教育相結合的人才培養模式,完善終身教育體系,注重對中醫藥人才的全周期培養。還要加強“名老中醫傳承工作室”建設,促進中醫獨特診療技法的傳承。加強創新型人才、學科帶頭人、高級經營管理人才等高水平人才培養,為中醫藥事業和產業發展奠定人才基礎。
近年來,中醫藥行指委采取多種舉措,有力推動了中醫藥職業教育的改革與創新。行指委以產教融合為抓手,組建了中醫藥行業職業教育集團,吸納中醫藥行業職業院校、企業積極參與,舉辦中醫藥職業教育產教融合發展論壇、校企合作對話等活動,著力搭建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廣闊平臺。為充分體現中醫藥作為一個獨具特色生命科學體系的系統優勢,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有利于中醫藥方法、技術傳承創新與中醫藥人才培養,行指委將中醫藥領域的29個專業單獨歸為中醫藥類。在自身建設上,中醫藥行指委已形成完備的年會承辦制度,行指委年度工作任務確定、工作部署安排、重要賽事、重大會議等都通過年會來確定,從而保證了中醫藥行指委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
鏈接:
中醫藥學是中華民族的偉大創造,是中華文明的瑰寶。黨和政府高度重視中醫藥工作,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中醫藥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中醫藥改革發展取得顯著成績。
中醫藥職業院校主要面向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和中藥企業一線崗位培養技術技能型人才。目前,開設中醫藥類專業的專科(高職)院校160所左右、中等職業學校近200所左右,中醫藥類專業專科(高職)在校生數達到8萬余人,為中醫藥醫療和健康產業培養了高素質技術技能型專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