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婷,李 林
(1.新疆藝術學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49;2.中國藝術研究院 研究生院,北京 100012)
對絕大多數藝術類大學生來說,缺乏項目啟動資金的來源是首要問題。很多學生不清楚大學生創新創業貸款的政策、風險投資、贊助等基本的籌融資常識,缺乏自籌和眾籌等相應指導,尤其是項目進入中后期推進時,更缺乏相應籌融資專業知識。由于缺乏以上知識和意識,很多項目在推進過程中遇到了困難。
創新創業項目成員的組成大致分為兩類,一類按照專業尋找團隊成員,相似專業或者不同專業;另一類是按照學校尋找團隊成員,相同學校或者不同學校。通過調研發現,大多項目成員是本校學生,由跨學校、跨專業高校大學生組成的項目團隊寥寥無幾。藝術類大學生個性化特征明顯,專業技能突出,具有一些優勢。但要注意的是,項目分工不合理是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團隊內部產生矛盾的主要原因。項目負責人在進行項目分工時沒有充分考慮到項目成員自身情況,導致成員所分配到的任務與自身所掌握的技能以及周邊資源不匹配,容易產生矛盾。其次,在項目分工時項目負責人可能因為個人因素導致任務分配比重相差較大,這也是導致項目團隊建設困難的重要原因之一。正如我們常說“兩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可見合理的分工對于項目團隊而言有著重要意義。
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常常吸納具有相關藝術特長的成員加入項目團隊,但是這一部分成員往往會因為缺乏參與主動性而逐漸邊緣化。創新創業項目涉及藝術相關領域,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例如舞蹈類創新創業項目需要具有舞蹈理論基礎以及舞蹈功底的成員,音樂類創新創業項目同樣也是需要具有音樂理論以及音樂功底的成員加入其中,但是這一部分成員往往只注重自己專業領域的構建,缺乏主動性,不能深入參與到項目的管理以及項目的整體構架中,影響到創新創業項目的整體推進。
藝術院校專業性強,普遍重視教師專業技能的培養,常常是教師在自己所從事的藝術領域有著較高成就,但是由于自身并沒有相關創業經驗,對于指導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方面稍顯薄弱。大學生在本科階段由于自身學識有限,在參與到創新創業項目時往往需要有創新創業經歷的教師提供有效指導,一方面是大學生對于創新創業導師的需求,另一方面是專業創業教師的缺乏,這種矛盾需要逐步解決。
“互聯網+”背景下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面臨著一系列問題,極大程度限制了創新創業的發展以及自身創新創業能力的提高,在面對這些問題時需要有效可行的措施,努力提高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
首先,申請項目資金。國家相關政策對于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有著多樣的扶持方式。根據《教育部 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 號)和《教育部關于批準實施“十二五”期間“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2012 年建設項目的通知》(教高函〔2012〕2 號),教育部決定在“十二五”期間實施國家級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這項規定一直是大學生獲取項目啟動資金的有效方式。藝術類大學生可以積極申請國家政策范圍內的資金,填補籌融資方面的劣勢。其次,爭取學校幫扶。學校應當設立相關項目資金,為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提供一定的資金資助,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幫助優秀的創新創業項目得到有效發展,緩解項目資金壓力。再次,爭取社會資本的加入與融入。在開展校企合作和產學研合作的過程中,整合優勢資源開展與社會企業的多項合作,拓寬渠道,爭取更多資金的融入。
首先,組建學科交叉型創新創業團隊。一個創新創業項目涉及多方面的業務,因此多學科交叉的團隊成員是最為理想的狀態。文案寫作方面有文學背景或者有長時間寫作功底的成員最為合適,產品設計方面有設計學科背景的成員最為適宜,財務報表方面有經管財會背景的成員最為理想,這樣多學科的交叉在開展頭腦風暴時更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優化團隊建設。在團隊項目分工中也應注意是否合理分工,大多數項目采用的分工方法有兩種,均等分工或者專人專事。如果項目團隊在項目分工時考慮到團隊成員實際情況,為最大限度保證分工合理,避免因分工不均導致團隊內部矛盾,該項目負責人采用均等分工的方式。同時在團隊分工時常常采用個人認領的方法,每個人根據自己的能力、興趣點以及自己周邊資源去選擇任務,并且如果團隊成員對于任務分配有疑惑,項目負責人要及時進行解釋說明。通過這樣的方式一方面能夠保證項目成員選擇的任務均為自己所擅長,另一方面也能夠保證項目進度。
藝術類大學生不應當僅僅局限于自己所學專業,更應當主動參與到創新創業項目中去獲取多樣的知識使自身能力得到提升。藝術類大學生在參與創新創業項目的過程之中,應當主動關心項目進度,參與到項目建設的討論中去,為項目建設提供更多可行性建議,不再做一個簡單的項目執行者,真正的融到項目中去。例如新疆藝術學院“龜茲樂舞”項目積極吸納傳媒系同學加入團隊之中,該傳媒系同學最初任務設定僅僅是負責錄像工作,但是他積極主動參與項目討論為項目建設提供諸多可行性建議,該項目最終在校級創新創業比賽中獲得三等獎的好成績,并且該同學的個人能力也得到有效提升。
高校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項目若想取得成功離不開專業教師的指導,專業教師主要來自于兩個方面,一是企業孵化園基地的專業人員,二是藝術高校自身創業教師的培養。首先,注重聯合企業孵化園基地專業人員。企業孵化園基地人員長期從事相關創新創業工作以及初創項目的孵化,因此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他們能夠針對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提出更加具有針對性的建議。藝術院校應當積極與這些專業人員接觸,實現校企合作在學校成立相關的孵化基地。為了使校企合作落到實處,不能僅僅是開展相關的創業講座,更應該鼓勵這些專業人員帶領藝術類學生參與各類比賽,并且建立相關的激勵機制增強活力。其次,藝術類高校加強自身創業導師培養。注重自身內部建設,鼓勵專業教師在本專業領域取得成就的同時能夠積極指導學生創新創業。各專業應當根據自身教師情況,加強對一到兩名青年教師的專業培養,鼓勵青年教師積極指導學生參加相關創新創業比賽,通過實踐不斷加強青年教師的專業性培養。同時藝術院校為提高青年教師參與的積極性,建立激勵機制,青年教師指導項目若在自治區級以上比賽獲得一定名次的,可以作為教學成果給予獎勵。
校園文化環境對于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至關重要,校園文化對學生具有潛移默化的作用,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方式,不斷提升和鍛煉學生的實踐能力。藝術類院校可通過一些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結合新的時代元素,例如新媒體平臺和各類競賽的方式、開展各類創新創業講座的形式、組織各類科技文化活動的形式、調動社團力量的形式等不斷拓寬和提升校園文化的內涵。此外,還可對積極參加各類創新創業類比賽的學生進行鼓勵,并給予一定的資金扶持,對創業項目的孵化起到推動作用。在新媒體建設方面,藝術類院校應將新媒體與傳統教育相結合,建設創新創業專業網站,開發創新電子平臺,運用網絡營銷形式發布最新的創新創業動態、國家創新創業相關政策、行業發展趨勢和動態、創新創業案例分享等,引導藝術類大學生關注和了解行業動態與前沿,提供切實可用的指導。在競賽平臺建設方面,及時上傳和錄制創新創業相關的視頻資料,適應“碎片化”學習時代,隨時隨地就可以學習,全面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還可通過設計和設置模擬創新創業板塊,通過模擬實戰,增強創新創業情境體驗。
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工作。藝術類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有助于大學生的就業,也有助于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和規劃,更重要的意義是,有助于創新型人才、創新型社會的共建。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政府、社會和高校都需要進一步增強服務社會的意識,強化人才保障理念,為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和社會基礎。對于高校來說,要進一步明確辦學理念,創新人才培養模式。同時,注重教師隊伍的培養,提升藝術類教師的總體素質,進一步注重和強化實踐教學,通過校園文化的建設、開展多種類型的競賽,推動創新創業工作的整體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