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秋惠
傳統的小學語文教學模式既不適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和發展需求,與素質教育改革和新課程改革所提倡的教學模式也背道而馳,小學語文教師應當抓住小學這個重要教育階段,轉變舊式的教學理念與教育模式,重視小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根據新課程改革的要求,學生的語文素養包括必要的語文知識、豐富的語言積累、熟練的語言技能、良好的學習習慣、深厚的文化素養和高雅的言談舉止等六個方面,在教學培養策略上,筆者提出以下三點以供同行交流探討。
一、營造活躍的課堂氣氛,鼓勵主動學習
教師要認識到,激發學生學習的原動力不是外界的壓力,而是學生自身生發的興趣。因此,教師首先要做到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熱愛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新各個教學環節設計,充分體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原則,要想讓課堂能夠為學生所用、為學生服務,整體的課堂氣氛應該是積極活躍的,學生的課堂狀態應該是積極參與的。由于這個年齡段的孩子對很多新鮮事物都有一種好奇心,圍繞著小學生的好奇心開展教學是行之有效的興趣激勵策略。這樣一來,學生不僅可以掌握基礎的學業知識,還能獲得自主探索、獨立思考的樂趣。
除了從激發學生好奇心入手外,教師還應當做到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教師應當考慮到學生之間水平和層次的差異,針對不同類型的學生采取相應的教學措施。教師要積極擴大學生的思考空間和創造空間,提高其思維活躍度。通過教師的合理引導,使學生深入思考,讓他們形成自己的閱讀感受與閱讀體驗,擴大自由想象和思考的空間,才能對知識產生更深層次的理解。只有讓學生在盡情發揮創造力與想象力的同時,讀出課文背后的情感和事理,與作者達到共鳴,才能使語文教學走向深入。
二、語文學習要日積月累、持之以恒
分級閱讀是一直以來流行的特色閱讀計劃,學生在一至六年級的每個學期都有相應的規定閱讀書目;每個學期都會根據分級閱讀的內容對學生進行在線評級,學生完成閱讀計劃規定的書目就可以獲得對應等級的證書。這個過程不僅增加了閱讀的樂趣,也使學生在小學六年中逐步養成讀書的良好習慣,科學完善的分級書目提高了學生閱讀的系統性、層次性和效率性。
為了鼓勵學生發現好的文章并勇敢地表達和分享,筆者在每周的語文課堂上都會安排一次五分鐘左右的美文賞析專題。讓學生們輪流朗讀和分享美文,找出自己喜歡的句子和詞語,并鼓勵他們記錄下來。時間一長,每個學生都有了一本美文收集冊,經常在寫文章時拿出來參考一下。
三、聯系生活和現實,注重體驗學習
教師要具備這樣的教學目標意識,語文學習的最終目的不是要求學生熟背課文,而是要通過學習課文中的事例和作者所表達思想感情來體悟自己的生活,升華自己的境界,進而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到學以致用。語文教師在教學中要重視生活化情境的設計,讓學生在充分理解語文知識的基礎上,綜合觀念、審美、情感多方面來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當學生走出課堂、走進社會生活時,能夠對課本所學內容舉一反三、觸類旁通,從而鞏固所學知識,真正促進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
此外,學習語文的渠道不能局限于幾本教科書。教師在上好語文課的同時,應鼓勵學生多讀一些名篇名著,從名著中了解社會;鼓勵學生多與大自然親密接觸,親身感受自然的力量;還應有意識地安排一些實踐體驗活動。
總的來說,小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是一項亟待提上日程的教學任務,語文教師應當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感受人文精神、陶冶人文心境、提高人文審美,讓學生在語文天地中收獲知識、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