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保翠
摘要:小學教育是一個人成長學習最為關鍵的基礎性階段,小學語文教學在其中更是扮演了核心塑造的角色。所以我們必須從反思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現狀出發,通過樹立素質觀、人本觀、主體觀和民主觀等創新意識,進行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探索,營造濃厚的課堂氛圍,拓展學生思維的空間;打破傳統的教學模式,大膽實踐教學改革;改變學生的學習方法。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關鍵詞:創新意識;課堂教學;小學語文
前 言
小學語文是以中國幾千年所沉積的最優秀的文化作為載體以學生基本語文能力的提高作為前提的,小學教學中的創新教育是根據學科性質、語言特點,憑借教材和其他教學媒體在兒童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激發學生創新欲望,開掘學生創新潛質,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和創新人格的教學實踐活動。下面從四個方面談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如何對學生進行創新教育。
一、創設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
(一)課堂教學必須突破傳統的人際關系營造愉悅的課堂教學氛圍
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使學生感到安全的、寬容的和有利于其自主發展的學習環境,使學生減少焦慮,不怕出現語言錯誤,敢于說出自己的想法。現代心理學認為:學生只有在民主、平等的教育氛圍中才能迸發出想象與創新的火花。經常有這樣的現象:學生在下面自由討論的時候滔滔不絕而且很有見地,但一被教師叫起來回答就變得語無倫次,面對教師總有一種心慌的感覺。
(二)課堂學習方法的轉變
自主、合作、探究是課程改革倡導的新學習方法,主要是讓學生在學習中自主選擇,獨立思考,采取不同方法獲取知識,得到發展。創新教育法要求從人性的自由和全面尊重人的自由選擇,充分展現人的無限潛能。如在識字教學中,改變了以往就字認字的做法,而是引導學生看字形、想字義、悟字理,用生字編故事,讓他們通過合理豐富的想象感悟漢字的造字規律,揭示漢字符號蘊涵的字理。結果學生不僅能又快又牢地記憶生字,還充分發揮其創造能力。例如:“休”字可以這樣記憶:“人靠在樹邊休息。”再如“火”字,寫成象形字讓學生看到一團跳動的火焰。這樣極大地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
二、培養學生質疑的能力
(一)激發創造興趣,鼓勵創新精神
教師應當珍惜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和創造的火花,要使學習具有思想、感情、創造、美和游戲的鮮艷色彩。在課文教學中,教師要徹底改變過去一灌到底的方法,讓學生睜大眼睛發現,發現好的詞語,發現好的句子,好的描寫,每一次發現都是學生自己的收獲,激勵其上進,盡量捕捉其“閃光點”給予表揚。教學中不僅要激發求知興趣,還要鼓勵學生的創造精神。教學《狐假虎威》一課,傳統的做法是讓學生得出“狐貍很狡猾,仰仗別人的勢力嚇唬人,進行欺騙,我們不要像狐貍那樣,要做一個誠實的人”的結論(寓意)也就行了。而現在新的理論應同中求異,激發同學談出新的看法。教師說:“你們看過狐貍的卡通片嗎,想想那里對狐貍怎么看的?”學生立刻活躍起來,紛紛說:“那里說狐貍很聰明。”“這篇寓言把狐貍說成很狡猾我覺得不公平,其實狐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想出這么巧妙的辦法,既沒傷害別人又保護了自己,不是很聰明嗎?它這個機靈勁還真值得我們學習呢?”同樣的一篇課文、同樣的一個事物,能夠談出不同的看法,得出不同的結論,無疑培養了思維的獨創力。
(二)啟發聯想,培養想象力
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自身的創造性思維因素,啟發學生展開豐富的想象,并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教材內容,在頭腦中呈現出鮮活的畫面。比如,教學《春曉》一課,在朗讀、講讀課文的基礎上,運用多媒體的視聽結合功能,請學生看春天風雨過后的景象,充分展開想象,使春天時的景象重現于眼前。在此基礎上,理解語言文字,并用自己朗讀的方式表現出獨特的韻味。
其次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離不開想象能力的培養。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有意識地鼓勵學生多讀一些神話、童話、科幻等方面的書,引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在想象的太空中遨游。如由一條直線想到一支筆、一座橋;由一只鳥想到一架飛機;由一條魚想到一艘輪船……引導學生從一個思路跳到另一個思路,以誘發學生的靈感,啟發想象。
三、運用師生課堂互動方式
所謂互動,就是教師和學生在特定的教學情境中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
(一)讓學生在主體角色中發揮創新潛能
惟有調動學生的自我內驅力,其創新潛能才能得到發揮。配合運用豐富多彩的課外教學活動,增強學生的創新興趣代替教學要求,教學活動不能再僅僅局限在課堂,不應畫地為牢。例如在課外活動中開展聽說讀寫訓練,就應該創設課文背誦、辯論演講、作文比賽、班級、學校小新聞采訪、小書法家繪畫等項目,使之能激發和挖掘學生的創新意識,獲得創新的成果。
(二)積極評價,培養創新能力
積極評價是激發和調動學生創新能力的具體措施之一。及時的評價,及時反饋矯正,是對學生嘗試結果的判定。對學生提出的問題要認真地評價。如,教師在教《船長》一課時,學生針對課文船長的做法提出了疑問,還有沒有讓孩子脫險的好辦法?引發學生“發散討論評價”,他們的評價是,學生依據課文描述的情境為依據,抓住重點詞語,一一分析了這些救法的不可行之處。教師先表揚這位發現問題的學生,然后指出,還是船長的辦法好。他的辦法是唯一救孩子的辦法,反映了船長果敢的品質,這樣一評價,學生既從中受到有益的啟迪,同時又培養了學生的“學會”“想學”“樂學”的創新學習能力。
四、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
多媒體技術計算機網絡技術的發展,為小學語文創新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條件。因此,小學語文創新教學必須適當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使學生的創新能力得到不斷的發展和提高。例如:教學《瀑布》一文,可先讓學生觀察黃果樹瀑布的動畫圖片片,感受到瀑布的雄偉氣勢,再學習新課。它以其直觀的形象,美妙的圖畫,艷麗的色彩,動聽的音樂,充分展現語文美的因素,激發起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它將知識一目了然地展現在學生面前。
參考文獻:
[1]徐萍.小學語文教學以問題意識促學生創新能力培養[J].文理導航(下旬),2018(10):15.
[2]劉吉峰.新課改下小學語文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J].新課程(上),2019(0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