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亞輝
摘要: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學,要注重引導孩子們自主參與活動的全過程;要注重引導孩子們積極動腦、動手、動口,親身經歷將具體問題“數學化”的過程;要注重數學與現實世界和其他學科的聯系,體驗數學內部知識間的內在聯系,感悟數學的魅力。在實施綜合與實踐教學時,教師要啟發、引導孩子們積極開展合作交流、自主探索活動。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關注活動全過程,積極引導孩子們在運用數學知識解決綜合性問題的過程中,獨立思考,自主探索,逐步積累豐富的活動經驗,發展創新思維,使綜合與實踐的實施成為提高師生素質的互動過程。
關鍵詞: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
前言:
綜合與實踐是《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中新增的一個內容領域,也是數學新課程改革的一個特色、一個亮點,這個領域沒有增加新的知識,只是通過創設生活情境,讓孩子們綜合運用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領域知識,解決與生活經驗聯系密切的、具有一定綜合性、實踐性的問題,注重的是數學知識的綜合性、應用性、實踐性。現行的各種版本的小學數學教材每冊都編排有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內容,促進數與代數、圖形與幾何、統計與概率的內容相互融合,成為整體。為綜合運用所學的數學概念、原理和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供了參與機會,教師充分借助這些活動內容可以激發孩子們學習數學的強烈欲望,促進他們運用所學的數學知識解決一些實踐性、綜合性的數學問題,在活動中進一步體悟、理解數學知識,更有利于孩子們去發現、提出、分析、解決問題,培養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
一、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內容要尊重教材
由于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沒有特定的教學模式與套路,教學結構、教學方法不一,且教材內容靈活,這給廣大數學教師提出了挑戰,同時也為數學教師提供了自由發揮的空間和提升能力的契機。在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教學中,部分教師思維偏激,全盤否定傳統的教育思想,一味追求所謂的“創新教學”而盲目摒棄教材內容,或隨意拼湊教材上的教學內容,將完整、系統、有序的教材內容分解成殘缺不全而無重點的零碎片段知識,將教材上很好的素材、例子一并處理掉,且美其名曰“創造性使用教材”和“優化重組教材內容”。其實我們應該在尊重現有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放開手腳,大膽創新。在教學實踐中,我們首先要深入鉆研教材內容,把握教材編排的思想,理解教材內容的編排意圖,深入分析教材內容所蘊含的數學思維、數學原理、數學方法,實現對教材內容、素材例題全面而整體的掌握,必要時實現對教材內容的二次加工和再創造。其次,在充分了解孩子們已有的數學知識、推理能力、分析與解決問題能力和已有數學及學習的活動經驗、生活經驗的同時,分析他們已有的數學活動經驗與新知識之間的結合點,全盤考慮教材內容、素材、例題的取舍、整合與優化,做到能夠保留的盡量保留,這樣才能確保教學不偏不倚,才能實現“在整個數學教育的過程中都應該培養孩子們的應用意識,注重發展孩子們的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課程目標。
二、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活動要讓孩子們“動”起來
“綜合與實踐是積累數學活動經驗、培養孩子們應用意識、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和有效的載體”。綜合與實踐這部分教學內容注重的是讓孩子們積極參與相關的活動,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展現思考過程,獲得體驗,逐漸積累豐富的直接活動經驗,從而激發創造潛力。這種直接活動經驗的獲取,深受新課程標準的關注與重視。為此,新課標版的小學數學教材每冊都編排了相關內容的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但部分教師受傳統教學觀念的束縛,對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目的認識出現偏差,加之無成功經驗借鑒,教學時,不愿意上這類課。有的老師往往采用“講授 + 記憶”式的新知傳授課、自由活動課、閱讀課、思維訓練課或干脆跳過等形式教學,無法達到新課程標準中的要求和目標。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本質上是一種以孩子們為主體的探索性解決問題的活動,具體體現是“做數學”。為此,我們要充分利用教材內容,創設活動化課堂情景,積極創造活動的機會,引導孩子們由熟悉的事物切入,積極調動自己的思維,綜合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具有一定實踐性、綜合性的數學問題,加深對教材知識的理解與掌握,增強學好數學和運用數學知識的信心,優化、提升實踐能力,體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和數學在生活中的運用及價值,積累發現問題、研究問題的經驗。在近期的實驗探索中,我們深切地感受到數學活動的形式是多樣的,孩子們數學活動經驗的取得,必須是自己經歷大量的數學活動逐步積累,在“做”中獲得;孩子們在參與數學活動的過程中去反思、抽象、概括、去粗存精,從而內化為自身的活動經驗,是在“做”中積累起來的;感受到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目標具有彈性,要將這些各層面、復合性的要求真正落到實處,活動中必須給孩子們留足活動的時間和思維的空間,確保活動質量,促使孩子們在活動中學習,在活動中思考,在活動中成長;深切感受到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活動不能絕對化,在活動的設計與組織時我們不僅要關注做什么,而且還要思考為什么要這樣做,這樣做可以產生怎樣的效果,即設計出實際的“有效的數學活動”。教師教學時應逐步將活動引向深入,將活動內化為孩子們的自覺行為,從而有效克服活動表面化傾向,避免課堂上活動一個接一個,為追求表面熱鬧而將活動安排過于飽和與為活動而活動的局面,讓孩子們真正“動”起來。
結語:
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是讓孩子們“在玩中學數學”“在實踐中學數學”,關鍵在“做”,形式要“多”,一定要“活”,一定要“新”,而多要有據(以教材為依托),“多”而不雜,“多”中益智,“多”中求真。實現“多”而井然,“活”而規范,“新”而有得。總而言之,對于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的研究、探索與實踐,我們將會鍥而不舍地堅持下去,以不斷更新、提高、完善。
參考文獻:
[1]羅國華.小學數學綜合與實踐活動課的探索[J].新課程導學,2021(23):25-26.
[2]任美香. 如何上好小學數學綜合實踐活動課[N]. 濮陽日報,2021-07-27(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