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志鑫
摘要: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核心素養的理念深入到了每一名教師的心中,并在具體學科教學工作中得以落實和體現,使得如今的教育教學工作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就意味著對學生綜合素質的要求更高,也就是說,需要教師去結合具體的教學內容,采用更加高效的教學手段幫助學生在有限的實踐中學習更多知識,接觸更多信息,逐步增強學生的綜合能力,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
關鍵詞:核心素養;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教學策略
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需要把構建更加高效的數學課堂當作主要目標,并在此期間讓學生獲得個性化、全面化的發展,不斷提升學生的數學學科素養。并且需要深入研究新課程改革中滲透的教學理念,讓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符合新課程標準中提出的各項要求,同時根據具體的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手段。
一、重視學生主體地位
課堂教學效果和教學效率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在課堂當中的參與度。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強化師生互動,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去引導學生,促使其產生強烈的濃厚的興趣,從而充分的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當中。同時,教師也要結合情境教學的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達成數學生活化,生活數學化的目標,提升學生對數學知識的應用能力。綜上,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構建一個生活化的學習情境,讓學生結合具體的生活案例去完成學習任務,從而達到啟迪學生思維,提升學生思維品質的效果,讓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獲得全面發展。
例如,教師在執教《幾何圖形》的相關內容時,在課堂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說一說現實生活當中,哪些物品能夠被視為哪種集合圖形。比如圓形的鐘表、長方形的手機、電腦顯示器等等。隨后,教師使用多媒體教學設備,展示一些現實生活當中的物品,用動畫的方式將其抽象化為不同的集合圖形。這樣一來,教師就創設出了一個生活化的數學學習情境。接下來,教師便可以引出教學內容,讓學生通過觀察,認識各種幾何圖形,了解集合圖形的性質。同時,教師也可以帶領學生進行課外的拓展,比如帶領學生學習“七橋問題”,并延伸怎樣判斷一個幾何圖形是否可以被一筆畫出。
二、把握教學重難點
數學知識比較抽象,一些相對比較簡單的知識,學生能夠較為輕松的掌握,但是教學重難點內容由于難度較高,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想象力有較高的要求,導致學生在學習這些重難點知識時感到非常困難,力不從心。由此可見,教師是否能夠帶領學生高效的掌握重難點知識,是提升教學效率,提高教學效果的重要考量因素。為此,教師需要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將抽象的知識直觀的呈現在學生眼前,讓學生直接看到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從而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把握能力。
例如,教師在執教《二元一次方程組》的相關內容時,為了提升學生對知識的把握,教師可以使用微課教學的方式。這種教學方式有助于打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同時也能夠有效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在課堂教學活動開始之前,教師可以為學生錄制教學視頻,結合動畫演示、實際操作等不同的方式,講解本課的重難點知識。在課堂上,教師首先講解基礎內容,讓學生對二元一次方程組有初步認識。隨后,教師便可以播放微課視頻,讓學生在課堂上觀看,遇到不懂的問題,隨時暫停,再由教師進行針對性的講解。
三、構建教學評價體系
在當代的教育教學工作當中,教師需要逐步的摒棄傳統教學觀念當中已經不適合現代教學工作的部分,著手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轉變師生的角色定位,重視對學生學習成果的評價。但在實踐的過程中,有很多教師卻出現了評價內容千篇一律、過于淺顯等問題,導致教學評價工作流于形式。因此,教師需要真正的重視教學評價,并構建一個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讓學生能夠通過教學評價更加可觀的認識自己,了解自己的優勢和短板。
首先,教師要積極完成教師評價的部分,通過對學生課堂表現、課后反饋的觀察,做出初步評價,隨后結合學生的學習能力、性格特征、興趣愛好等不同的方面,對學生進行更加細致的評價,在此期間,教師需要采用鼓勵性、啟發性的評價方式,讓學生感受到教師的關注。接下來,教師需要拓展評價方式,組織學生同桌、前后桌之間互相評價,提升教學評價的維度。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夠從多個角度去認識自己,準確的發現自己在學習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從而主動改進,實現學生的自我發展,進而提升教學質量。
總而言之,初中數學教學工作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基礎教育中的重點,只有教師付出心血,不斷實踐和探索,引導學生權利配合,才能夠產生更好的教學效果,幫助學生獲得足夠的發展空間,促使其逐漸成長為新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閔曉穎.淺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數學學習與研究,2019(3):59.
[2]黨長江.探析初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中),2019(7):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