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宏
摘要:為了能更好地提高英語教學質量,我校英語組開展了一系列的閱讀教學研究活動。通過反思、積淀,在不斷提升閱讀教學活動的實效性。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閱讀;教學策略
閱讀《語言心理學》一書,從中了解到閱讀可分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是對語言輸入中詞、短語和句子的理解,第二個層面是不僅要了解字面意義,而且要了解作者的意圖——作者究竟要表達什么。在多數情況下,閱讀的目的是獲取篇章信息,而不僅僅是掌握語言形式。
首先,從設計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標入手
只有設計科學、具體、明確、簡明、切實的教學目標,課堂教學才會有的放矢,收到良好的效果。我們的目的是: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樂趣并進一步激發英語學習的興趣;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信息,豐富知識,不斷發展思維能力;讓學生在語篇中學習語言知識的同時,培養和發展閱讀技能。一般來說,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目標應從設計五維目標入手,即:語言技能、語言知識、情感態度、學習策略和文化意識。
通過課堂實踐我們發現:要想課堂高效必先具備有效的教學目標。教學目標的設計一定不能千篇一律,照搬照抄,如果這樣就是缺乏對學生學習實際情況的分析,不能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原則。只有準確地把握了教學目標,并注重學生差異,閱讀教學過程才具有操作性、具有實效性。在最大程度和范圍內擴大對學生的影響,使學生的學習達到最優化。
第二,針對教學目標,落實閱讀教學活動
為了更好的落實閱讀教學活動,教師應該賦予教材新的生命力。
(一)掃清閱讀前困難。這樣可以使下一步的閱讀更加完整,不會支離破碎。活動設計既能呈上又能起下,所謂的呈上主要就是復習,所謂的起下就是能為今天的學習打開一個突破口,實現自然過度。
[反思]掃清閱讀前困難,也就是進行生詞、重點句型的學習。這一部分的學習往往是本課的重、難點,為了更好地突破本課的重、難點,不使下一步閱讀教學變成穿插生詞以及句子的講解,還學生一個完整的閱讀過程,從而不打斷學生的閱讀興趣。教師要善于從身邊的日常生活體驗中舉例,充實課堂,說明問題,貼近學生生活,學生感到熟悉、親切、可信。不僅能激活教學內容、教學氛圍,更便于學生感知、理解和記憶。
(二)開展閱讀教學活動,抓住整體--部分--整體這一主線。以問題牽動閱讀,激發學生有讀的興趣、讀的想法,也就是讓學生有想去一探究竟的樂趣。如果學生有了這樣的樂趣說明你的問題設計的很成功。
1、一讀,從整體去感知文章內容
通常這個問題主要是有關文章主旨的,問出與本課內容相關的有價值的問題。能夠通過快速閱讀讓學生了解文章的梗概。
[反思]其目的是給學生的第一次閱讀確定一個目標或任務,進行快速閱讀,實現對閱讀過程的監控。這個環節主要是以學生的獨自閱讀為主,對學生歸納段落大意及中心思想和對整篇文章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
2、二讀,從文章的細節去進一步理解閱讀材料
設計細節問題。問題的設計應本著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并注意兼顧兩頭的觀點。以問題推動學習,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細化閱讀材料。要求學生細讀課文后,生生間或師生間展開交流、討論,來梳理全文信息。《英語新課程標準》二級要求中閱讀能力要求是“能看懂賀卡等所表達的簡單信息”,“能借助圖片讀懂簡單的故事或小短文,養成按意群閱讀的習慣”等,這些要求說明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基本目標應當是培養學生從語篇中獲取信息的能力。
[反思]這部分的活動設計,旨在進行真實性閱讀,提高閱讀教學的實效性。讓學生從語篇中獲取信息,因為閱讀活動要有助于學生理解篇章,而不是將語篇分解,好奇心能促進動機的形成,能使人產生積極的態度,提高學習活動的效率。通過學生的匯報,讓學生有練習的機會。
3、三讀主要指向學生的朗讀
(1)聽音摹讀。旨在讓學生聽純正的英語發音、掌握正確及地道的語音及語調。
(2)練習讀。通過小組活動,同伴互助、大家共同進步。
(3)查讀。老師可以整體考察學生讀的質量,對不太熟練的地方給予正音,達到共識。
(4)表演。用課本劇的方式展示課文內容。
[反思]分層次的讀,可以讓學生的能力得到不斷地提升。為之后的拓展作用做好鋪墊。
第三、閱讀活動后的拓展訓練
落實到活動的運用,升華本節課的語用環境。堅定學生是可塑之“材”。拓展訓練仍然應遵循聽、說、讀、寫的順序。主要可以圍繞下面幾個方面進行拓展。
1、圍繞話題進行拓展。相關話題有過生日、野餐、購物、交友、發E-mail等。
2、圍繞單元中的關鍵詞匯進行拓展。把新的詞匯運用到具體的語言環境中,讓學生在不斷的運用中自然而然的獲得知識。
3、圍繞語法進行拓展。學生的想法及表達往往是出人意料的。
[反思]如何判斷閱讀效果的好壞,主要看學生能否用學到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在學生對篇章的結構、內容及融合的知識點有了較好的掌握后,教師要引導學生進行整體吸收和運用,引導學生利用篇章所提供的信息進行交際活動。如改寫、續寫,角色扮演,或運用所學重點詞、重點句型設置場景進行說話、寫話,或結合短文話題及提供的圖片開展說寫等活動,讓學生靈活地運用所學語言,實現知識的正遷移作用。
閱讀的最終目的是開闊學生的眼界,擴大學生的知識面,活躍學生的思維,進而提高學生的英語素質和能力。通過閱讀活動的設計,研究在小學階段培養學生閱讀能力符合小學生學習語言的認知規律。能夠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領略成功的喜悅,培養學生良好的英語學習習慣,最終使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在英語學習的舞臺上發揮自己的特長,獲得成功的機會,使教學效果在有限的時間內達到最優化。
參考文獻:
[1]《讓教學更生動——激發興趣讓學生快樂認知》朱良才
[2]《拿什么調動學生——名師生態課堂的情緒管理》胡濤
[3]《義務教育英語課程標準(2011版)》北京師范大學出版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