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祥冰
摘要:在小學生發展的過程中體育鍛煉和是不可缺少的,鍛煉能夠強健體魄提高學生的體質水平。在國家中長期發展規劃綱要中提出:“我們要在學生成長的過程中,通過不同的教育模式,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體育運動過程中獲得成長,生活快樂。以此來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在小學階段是人體成長的關鍵時期,但是通過近年來國家體質健康網站的數據反映出肥胖兒童的數量在不斷上升,學生的肺活量呈下降趨勢,這也說明了我們當前的體育教育工作對于學生健康體魄的塑造起到的效果并不大。因此,培養小學生終生體育意識迫在眉睫。
關鍵詞:體育鍛煉;小學生;習慣;培養
引言:
當前體育課堂開展體育教育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對教學的目標與所學內容的相互融合,認識不夠深刻,這就會導致課堂學習的過程中由于對目標不能夠清晰把握,而導致學生在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注重對于知識的學習,卻忽視了學生的發展。在這樣的課堂教學過程中,導致學生運動量不足,從而難以為學生身體速度提高提供體能保障。因此,必須要培養小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這樣才能促進他們的健康成長。
一、小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
(1)鍛煉時間投入少了
首先我們可以從一位一天的作息時間表來分析,他們可以用來鍛煉的時間,早晨7:20起床,7:50上學,中午放學11:30,下午上學2點,晚上放學4:50,這里有相當長的一段時間是在完成文化課的學習,回到家以后,孩子還需要完成學校教師所留下的課堂作業當他們完成作業以后就已經是晚上8點了,那么他們真正投入到體育鍛煉的時間每天或許不足一小時;在周六周日父母又給孩子安排了眾多的課外補習班,所以真正能夠走出室外進行鍛煉的時間恐怕也就在每周學校所開設的體育課堂上。
(2)學生怕苦怕累
通過調查我們可以發現,小學生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的原因,就是他們覺得在參與鍛煉時會消耗他們的體力,讓他們感覺到身體非常疲勞;在教室里學習文化課,則可以坐在凳子上舒舒服服的完成學習,只要聽老師講就可以,而且有些學生在學習文化課的過程中處于“神游太虛”的狀態,所以他們總感覺文化課的學習要比體育鍛煉更輕松。
(3)缺乏體育器材
在小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過程中,大多數體育器材都是以成人化的標準進行制定的,不適宜兒童開展訓練,當他們站在這些高大的器材面前,就會自然而然的意識到自己完成不了這些任務,讓他們參與鍛煉的興趣受到打擊,這樣都導致了學生不愿意參加體育鍛煉。
二、培養小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意義
(1)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基本體育技能
在傳統的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總是以自己的講來代替學生的練習,而且留給學生自由活動的時間是非常少的,這讓學生被動學習而降低了學習興趣。所以,當學生聽說要上體育課時,他們對課堂學習的內容具有很強的抵觸心理,要想改變這些問題就必須要注重體育課堂教學與居家運動相互關聯,這樣不僅能夠延長體育鍛煉的有效性,也能夠讓學生在家庭中通過與父母的相互督促,來提升自己的身體素質水平。
(2)有利于引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意識
身體是革命的本錢,在當前體育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必須要能夠讓學生意識到參與體育鍛煉對于個人發展的重要意義,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運動對身體素質提升的重要意義,這樣他們才能夠在今后的生活中,自覺的參與體育活動,并且在這種積極行為的影響下養成終身體育的好習慣。
(3)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
在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又想完成某些運動,往往是需要幾個人進行合作完成,這就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我們學生的合作意識,當他們以團隊的形式取得勝利以后,能夠感受到幫助他人與他人進行合作的重要意義,從而為他們人際交往能力的提升奠定基礎。
三、培養小學生終生體育意識的措施
(1)重視學生的參與程度
小學體育教師要想提高學生的運動效率,就必須要讓學生能夠在體育運動的過程中感受到團隊合作的意義,以及體育運動對于個人心理發展的重要作用。課堂的教學要為學生的全面發展而服務,因此我們的體育運動就應該充分體現出學生的參與性,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在體育中獲得快樂收獲成長的喜悅。在小學體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作為教師必須要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夠參與到體育運動之中并感受運動的快樂,所以教學時就要為學生預留一部分的練習空間。并且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鼓勵學生自主練習,做到知識與學生的實踐相互結合,提高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有效性,而且教師也要隨時抽查學生鍛煉狀況保障的有效性,只有這點才能夠高學生的終生體育意識。
(2)注重教學評價
在體育課堂學習的過程中,教師要創建更多的環節,能夠讓學生在和諧環境下不斷深化終身運動意識,這為他們今后的成長提供了一定的幫助。
1、診斷性、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相結合
診斷評估主要針對學生學習某種教材的準備狀況,以確定教學起點并采取適當的方法。形成性評估是為了發現學生學習過程中所存在的問題,這樣教師才能夠有針對性地改進教學方法;總結性評價是在學習后的某一階段進行的綜合性評價,其主要目的就是對學生學習的整體水平進行檢測。如果教師能夠將診斷性,形成性和終結性評價三者交配運用相互滲透,那么整個評價活動對學生來說都是有效的,也能夠保證學生學習的效果。
2、定性評估與定量評估相結合
定性與定量評估其主要目的就是要對學生學習的評價,才能多元化的形式進行反饋。體育教學非常復雜并有其特殊性,體育教學對給人的發展的影響因素很多,不僅是身體的強健,更能夠通過體育運動來提高學生內心的抗壓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要通過簡單容易完成的動作來強化學生的訓練,從而提高學生的思想觀念和道德品格,心理素質和運動能力具有明顯的定性特征指標和諸如此類難以量化的指標。
結束語:
作為教師要想培養學生鍛煉的習慣,就必須要充分意識到課堂教學與學生自我實踐的重要性。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我們的學生傳授知識,讓他們能夠自主練習的過程中以知識來促進技能的發展,這不僅為當前在教育教學改革提供了一條新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張前倉.基于學生個性發展的小學體育教學策略探究[J].教師博覽(科研版),2020(9).
[2] 王占山.因材施教,發展個性———小學體育教學中學生個性發展的策略[J].中學生作文指導,2020(13).
[3] 趙凌宇.小學體育教學中培養學生個性化發展的策略[J].教師,2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