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維薇
摘要:閱讀是學生知識、語言表達和能力發展的重要途徑。然而,從目前小學生的閱讀情況來看,小學生缺乏固定的閱讀時間。由于家鄉工作繁忙,從而導致孩子閱讀能力的發展缺少家庭的教育。同時,家庭教育也缺乏對兒童閱讀重要性的認識,老師也缺乏教學生如何閱讀和事后評估的能力,這樣下去對于孩子的閱讀能力的提高有不利影響。本文針對小學中年級閱讀情況中出現的問題及不足提出本課題,望和各位教育工作者共同探討,為小學閱讀做出一點參考及借鑒。
關鍵詞:小學;3+1;閱讀方式;實施方法
“3+1”的閱讀方式就是指:3是指早上大聲讀,白天安靜地讀,晚上睡覺前讀。1是為孩子和家長一起共同讀書。通過這三個時間段以及家長和孩子一起閱讀的方式,促使學生愛上閱讀,學習如何閱讀,并對閱讀產生興趣。親子閱讀也被稱之為“親子共讀”,就是利用書籍作為中介,讓孩子和家長享受不同形式的閱讀方式帶來的快樂,對學生的閱讀能力的培養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課題通過研究,小學“3+1”閱讀方式的實施措施和小學“3+1”閱讀方式的評價方法,在提高了學生語文素養同時,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
一、強化學生的閱讀意識
要想真正養成良好的語文閱讀生活習慣,首先就需要不斷強化廣大學生的語文閱讀意識。教師不僅要為學生提供關于閱讀方面的資料和閱讀書目,還要在每個班級內定期進行一次評比,然后對其中表現優異的學生可以進行一定的物質獎勵,這樣不僅大大鍛煉了學生的文字表述表達能力,而且大大提升了學生對于課外閱讀的理解能力,還可以促進學生對于閱讀的積極性。語文教師還可以定期為學生組織課外讀書記錄活動,比如"讀書報告會""名著之我見"等等,讓廣大學生在課外閱讀的時候認證做好每次讀書活動記錄。除此之外,教師們還可以在每個班級內,自行定制新版報紙,或者組織班級學生定制進行班級文學類黑板報閱讀評比,創造一個良好的閱讀學習環境,引導班級學生不斷強化自身閱讀的意識。營造閱讀氛圍,激發閱讀興趣鼓勵學生通過課外閱讀來陶冶情操,促進學生欣賞文章文韻美的意識形成,使學生在美感和歡樂的刺激下,充分接受語文文字帶來的洗禮,形成高雅的語文素養。一方面,站在學校角度來說,學校應當開設圖書館,并定期開放,定期對圖書館里的圖書進行更新和替換,來為小學生提供精美的課外圖書,營造良好的校園氛圍,保證小學生能接觸到最新的訊息和知識,激發小學生的閱讀興趣,促進小學生語文知識素養的培養。另外,學校可以對每學期借書次數最多的人進行獎勵,促進學生良性循環,以養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促進學生閱讀意識的提高。
二、引導學生掌握閱讀技巧
在這種"3+1"的學習模式下,學生必須切實掌握良好的語言閱讀的技巧,這樣才能夠真正有效提高一個學生的語言閱讀能力。指導促使學生正確掌握課文閱讀的技巧,對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有及其重要的意義。要想讓學生真正提升課外閱讀能力,不僅僅需要讓學生對課外閱讀寫作有充分的學習興趣,培養學生正確掌握課外閱讀的各種策略。此外,教師還可以提倡引導學生根據自己的閱讀喜好程度來組合進行語言閱讀,增加學生朗讀能力訓練,有利于引導學生盡快感受新的語言閱讀環境。
三、強調家長的共同參與
這里所需要強調的"3+1"這種閱讀教學模式,不僅僅要求語文學生自身必須要積極投入整個閱讀學習過程,同時家長和老師也需要為學生提供指導和幫助。家長在廣大學生的參加課外閱讀活動中一定要糾正陳舊的閱讀觀念,不能單純認為只有教材才是廣大學生應該認真閱讀的,任何優秀的文學作品都有可能直接促進廣大學生優良道德人格的塑造。家長學校要努力為廣大學生創造一個積極的語文閱讀學習氛圍,成為廣大孩子們在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最佳陪伴者。
例如,家長應該為孩子提供一個專門的課外閱讀活動場所以及孩子必備的課外閱讀管理工具,比如書房和書桌、臺燈等等,這些工具是孩子課外閱讀的時候不可缺少的實用工具。其次,家長在陪伴孩子閱讀的整個過程中,也可以自由分飾不同角色進行對話,和孩子共同探討,對每個故事情節內容正確理解,全面提高孩子的綜合表達能力并促使更多孩子在閱讀的整個過程中真正感到愛上閱讀。
四、傳授閱讀方法,學會自主閱讀
要想充分理解一篇文章,不僅僅是閱讀就可以,還要掌握方法。只有把握好閱讀方法,才能充分把握文章要點,提高閱讀效率,在短時間內獲取更多的信息點,提高小學生的課外閱讀能力。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用正確的閱讀方法閱讀文章,讓學生積極健康地閱讀課外書籍,有效學習課外知識,發揮課外書籍在小學生語文學習中的重要作用,培養閱讀能力。例如,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可以領著學生讀一篇文章,先讓學生用四五分鐘略讀文章,領略文章大意,通過略讀的過程,讓學生大致了解這篇文章所講的內容,如果學生對文章涉及到的背景知識不熟悉,可以查找相關資料初步了解。然后再精讀文章,根據故事的起因、高潮和結尾,對文章劃分段落,梳理結構,最后再將劃分段落的大意用一兩句話概括出來。通過精讀過程,對文章進行再度理解和細化,真正理解文章內涵,明白作者用意,加深對文章內容的印象,增強閱讀的知識儲備,為以后語文方面的論述提供理論依據。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先略讀再精讀的閱讀方式,讓學生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梳理文章結構,清楚文章故事情節發生的時間或空間順序,增強他們對文章結構的分析能力和對文章內容的拆解能力,提高閱讀的有效性,培養閱讀能力。
五、結語
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需要慢慢來,這是一個長時間的過程,我們可以通過調查法、文獻研究法、行動研究法、體驗研究法的整體規律,并通過多種途徑,結合小學生閱讀現狀,運用“3+1”的閱讀方法,去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事實證明,“3+1”是閱讀模式的一種創新和發展,要改變以往的破舊觀念,在以學生為中心的基礎上進行不同的閱讀教育,對于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鄧雯.妙筆生花一小學語文高段閱讀教學隨文練筆淺析團教育教學論壇,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