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波
摘要:分層教學法是針對新課程改革的新理念而發展起來的一種新的教學方法。它能有效地充分調動全班學生的積極性和參與度,充分發揮學生的社會主體地位和作用,最重要的途徑就是將每個學生按不同層次分成一個不同的小組,然后再分組開展教學,各個小組之間在合作探究的過程中能夠做到互補,高水平學生能夠帶動較低水平的學生,最終能夠實現共同的進步。這種分層教學策略比傳統的大班教學更有效。
關鍵詞:初中數學;分層教學法;應用
前言
隨著我國新課程的不斷深化改革和創新,初中數學的課堂教學方法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從過去主要是注重表現,到現在更加注重對數學知識綜合運用,逐步形成以人為本的課堂教學方法,以廣大學生群眾作為教育主體,教師作為學習者主導,發揮廣大學生的自身主觀能動性,數學是一個相對比較抽象的教育主題,邏輯性很強,在教育上培養廣大學生邏輯思考能力方面,這是其他基礎課所不能替代的。初中數學這門基礎課的學習重要性毋庸置疑,在學習期間,學生常常會有差異。在教學過程中,不同層次的學生應視為不同的學習層次。這就是為什么課堂上應該因人而異的原因。學生在掌握所學的專業知識、個人特征、智力等方面都是不一樣的,教師在課堂教學的各個方面,要嚴格遵循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則,針對不同階段、不同學科類型的學生,給予正確恰當的課堂學習和指導,要特別注意每個學生的自主學習,讓他們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充分獲得自信,培養他們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發揮學習潛能,形成完整的學習體系,在學習中不斷進步,教師應積極正確地在課堂中運用分層教學法,發揮其最大價值。
1、分層教學法的原則
1.1差異性原則
根據每一位學生個體的基本個性和特征差異,教師可以為每一位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明確不同層次學生的數學學習目標和任務,教師在對每一位學生的課堂內容進行劃分時,可以把學生劃分為變異性和非變化性,變異性主要是指每一位學生在較短時間內改變自己的數學學習方法的差異,主要指導學生在改變自己的數學課堂中所采取的學習方式、解決數學問題的思維方式、數學運用方式等方面的差異。數學問題的效率,對數學概念和理論的理解等。不變性的差異是指學生在短時間內不易改變的事實,主要是指學生的個性特征,興趣程度,專業領域等等。這種差異是學生長期以來造成的,教師需要適當的指導來改變。
1.2合理性原則
分層教學法主要是為學生的科學合理分層服務。只有科學的課堂分層才能有效促進部分全體學生的自我進步和發展,對于學生的全面健康成長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分層教學對于部分全體學生更為敏感,它并非是將每個學生的成績劃分成一個等級,而是根據每個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各個方面。差異制定不同的教學策略,使每個學生都能更好地接受數學知識,根據學生的實時情況,可以改變分層次的教學方式。教師在課堂上應該注意加強與學生的交流和溝通,了解學生的真實內心體驗,避免因為學生分層教學而嚴造成學生自尊心受到傷害,教師在教學中應經常與學生和父母進行溝通,在課堂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法,實現相互配合。
1.3激勵及懲罰結合原則
分層教學法的主要教學目標之一是為充分調動全校學生的學習活動積極性,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不僅要認真觀察,還要與學生一起參與學習,共同討論問題。當學生在學習上取得進步時,教師應充分鼓勵學生對數學更感興趣,對自己更有自信,鼓勵學生對數學有更多的理解。學生不注意聽,擾亂數學秩序,應采用適當的方法進行批評和引導,使學生及時改正,回到課堂。
2、分層教學法應用
2.1按照能力劃分層次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數學基礎、學習態度和能力、學習成績等,將學生分為三個層次:A、B、C,結合教材的難度和學生的發展空間,根據教學大綱的要求,也就是說,要實現基本目標、中級目標和發展目標,每一級的學生人數都可以隨著時間的推移而變化。同時,教師要引導各級學生互相幫助,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形成學習小組,互相帶動,讓每個學生都能找到歸屬感和存在感。
2.2.在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在課堂教學中,針對各種不同年齡層次的學生,主要采用不同的教育手段。比如,一般水平的學生還需要熟練地掌握與之相關的數學基本定理、公式等相關的理論知識,指出適合學生進行重點探索的知識內容和要點;良好層的學生,要對其所學的數學知識情況有深刻地解,并且要給予一定的啟發與點拔,進行引導性的教育工作,從而達到讓這層學生能夠學習到更多數學知識盡快地走向優秀的層次;而對于一些優秀層次的學生來說,基礎知識的熟練掌握和對問題的提出與點撥已經明顯地變得多余,因為這些知識和能力都是這層學生已經具備的技巧和能力,這樣就會使他們覺得學習過程很乏味,應該要給他們留出足夠的時間和空間,培養他們獨立探索和研究各種數學問題的技巧和能力。
2.3對評價實施分層
在教學的最后,也要實行不同的分層評價,為了檢測學生最終的學習效果,教師要對不同層次學生設置不同的標準。無論是在課堂教學中,還是在課后實踐中,還是在平時的考查中,都要把握好分層的整體性,保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具體來說,教師應該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不同方式的教育,從而有效提高學生的競爭意識,追求更高的學習目標。總之,分層教學的評價應該關注學生的學習成績和學習問題,而不是通過排名來表現,否則很容易挫傷學生的積極性。
3、結語
分層教學法既考慮到學生個體的差別,又是因材施教所采取的具體對策。它既保證課堂教學整體性的進度,又充分兼顧每位學生的各種個體差別,充分體現對學生的理解,學生的社會主體地位和作用也是最重要的,而且其學習效果明顯比較強于其他傳統教學手段,不難看出它是一種更加有利于學生長遠和健康發展的教學戰略,值得在數學的分層化教學中引入和推廣。
參考文獻:
[1]陶余琴.淺談分層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運用[J].教育,2016,000(005):00156-00156.
[2]劉興秀.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讀書文摘,2016(25).
[3]胡穎婷.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的實踐與探索[J].數學教學通訊,2018,000(026):34-35.
[4]樸玉慧.淺談初中數學課堂分層教學法的實踐模式[J].數碼設計(下),2019,000(00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