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小菊
摘? 要: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教師應該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人為本,不宜采取“灌輸”、“注入”的方式,而應該為學生探究互動的平臺,追求課堂教學的實效性。樹立以生為本,可以以學生熟悉的生活為基礎,搭建學生主動參與的平臺,樹立新穎的課程觀,彰顯以尊重學生為前提的課程價值觀,同時,優化課堂教學策略,積極追求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注重課堂生成,體現學科教學的內在價值。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
在小學階段的教學中,不乏有一部分特質類的學生需要針對性進行品德教育,他們存在一些比較突出的問題,如脾氣暴躁,上課搗亂缺乏自律,自私受不得委曲,聽不進任何勸告,家庭極度溺愛等,教師在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時,需要有意識地設計教學方案,針對這部分學生提出更高效的教學策略,并根據策略進行教學,從而才能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成為高效教學。那么,教師應該使用什么策略開展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才能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成為高效教學?
一、根據體驗式教學,開展道德與法治教學
教師需要先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并幫助學生理解法治知識,以此才能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能力,并達到為學生今后學習成長打下基礎的目的。教師在開展教學時,可以根據教學知識與學生的興趣和能力設計體驗式教學,并引導學生進入體驗式教學,以此可以幫助學生理解教學知識,并提升學生參與教學的興趣,從而可以為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打下基礎。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走進我們的老師”時,可以先向學生提問:“你心中的教師是什么樣的?”并讓學生思考。在學生思考并回答后,教師可以繼續提問:“你所遇見的教師和你心中的教師一樣嗎?”在學生回答不一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不一樣的地方,在學生回答一樣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一樣的地方。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回想與教師之間發生的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在一定的回想時間后,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講述,并讓學生在講述事件后,說明為什么印象深刻。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自由進行組隊,在組隊后,讓每個小組設計一個教師與學生的故事,并使用表演的方式將故事展現出來。教師可以給學生一定的表演準備時間,在學生準備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的準備過程,并適當地為學生提出建議。在表演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表演的感想,并引導學生講述希望教師改變的點。
二、根據分層教學法,進行道德與法治教學
教師需要了解,哪怕是在同一年級并一起成長的學生,其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都不相同。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以根據學生的理解能力和學習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并根據學生的分層,為學生制定相應的教學方式以及教學任務,以此不僅不會給學生造成較大的壓力,還會達到提升學生學習的自信心,并促使學生提升學習能力的目的。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安全記心上”時,可以先根據學生往常參與教學的能力對學生進行分層。在分層時,可以將學習能力、理解能力較弱的學生分為一層;將學習能力、理解能力一般的學生分為一層;將學習能力和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分為一層;另外將特質類學生分為一層,這部分學生需要老師進行特定教學。以特質類學生為例,老師在對這部分學生進行教學時,需要根據學生表現出的情況進行分析,對于脾氣暴躁的學生,老師要開展耐心教育,對學生情緒進行疏導,合理的根據學生性格特點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培養學生心性;對于上課搗亂不守紀律的學生,老師要重視對學生進行規則教育,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以良好的行為習慣作為教學的主要開展方向;還有一部分學生表現出自私不聽勸吿,這些跟學生個人的成長環境有關,老師要著重進行引導,必要時與家長取得聯系,讓家長配合老師對學生進行教育,制定教學計劃輔助老師執行。教師以此教學,可以培養學生的道德品質,并幫助學生了解法治知識,從而可以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能力。
三、根據生活化活動,培養道德與法治意識
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知識與生活的聯系,開展生活化活動,以此使學生在生活化活動中,能夠感受教學知識,并理解教學知識,從而可以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的意識,并提升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的質量。通過利用生活化素材創設課堂探究情境,將學生置于生活化的情境氛圍之中,充分挖掘學生情感要素,充分讓學生體驗探究活動的整個過程,他們一方面了解了前因后果,也體會更加深刻,懂得了道德與法治學科的重要性,學會做人、做事,懂得整個事件的緣由,幫助樹立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不斷提升思想道德素質。
例如:教師在帶領學生學習“父母多愛我”時,可以先向學生提問?“什么是愛?你認為你的父母愛不愛你?”并讓學生獨立思考回答。當學生回答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講述感受到愛的事件。當學生回答不愛時,教師不要批評學生,而是帶領學生繼續進入教學。接著,教師可以提問:“你知道你是怎么誕生的嗎?”并使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個人的成長故事。在觀看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講述感想。之后,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上一棵大樹,并給學生發放水果形狀的便利貼,在發放好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將感受到父母愛的時刻寫在便利貼上,并將寫好的便利貼貼在樹上。在學生完成后,教師可以帶領學生觀察所畫的大樹,以此幫助學生了解父母的愛。教師以此教學,可以達到培養學生道德與法治意識,并實現提升道德與法治教學質量的目的。
總之,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師使用多樣的策略開展教學,不但可以提升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知識的興趣和能力,還可以提升學生的道德品質和理解法治知識的能力,以此可以優化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并使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成為高效教學,從而可以為學生今后健康成長打下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古麗娜爾·買買提 .傳統文化在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 2020(1):28.
[2]李鴻江.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思想品德課有效教學策略研究[J].軟件:教學,2020(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