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洋

摘? 要:隨著當前時代經濟和文化急速發展,社會對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斷提升,高中教學中的一些課程在進行教學過程中的教學模式以及教學標準就需要進行改進,以便于適應時代的發展,從而有效推進學生對于知識內容的理解。本文基于蘇教版高一化學教材中的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分析,針對當前教育改革中對于化學核心素養的培養目標,針對教學模式和課程設計進行進一步的整合優化,促使學生能夠更加高效地獲取知識內容,培養學生的宏觀辨識能力以及微觀探析能力,培養學生科學精神以及社會責任感。
關鍵詞:高中化學;核心素養;氧化還原反應
引言
針對“氧化還原反應”這一概念高中階段的學生對其認知更加全面,在初中階段學生學習化學時對于這類理論所知內容比較淺顯,因此學習時可能會產生興趣下降或者反饋較差的情況,需要針對“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結合書本知識進行案例演練,促使學生更加切實地了解化學知識的內容,在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基礎上提升學生對化學知識的興趣,以“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課程安排以及授課模式加深學生對于化學學科的理解。
一、高中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主要內容
化學學科核心素養是當前社會發展提出對于化學學習形勢提出來的教學改革目標,主要就是通過學生對于化學課程的教學和學習提升學生對化學課程的理解能力和對化學學科的興趣?;瘜W本身是一門以實驗為主的學科,這門學科的核心素養主要就是將學科技術知識、學科學習能力、學科的思維模式進行整合,從而提煉出能夠達成化學學習提升的相關品質,其中包含了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科學探究與創新意識以及科學精神與社會責任五個部分。
二、實施“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背景
首先,根據新課改的內容進行分析,當前的教育模式是以實踐為主培養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因此要將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知識反作用于實踐的實驗過程中,新課程標準中針對“氧化還原反應”的相關知識實踐內容主要有三個方面的要求:第一,要意識到有化合價變化的反應就屬于氧化還原反應;第二,要了解氧化還原反應本質上就是電子的轉移現象;第三,要知道常見的氧化劑以及還原劑的使用。滿足以上三個方面的要求,才能更好地完成教學實踐,針對“氧化還原反應”實驗的本質進行進一步探究,將實驗過程與理論知識相結合。
其次,要注意教材對于“氧化還原反應”的講解,要根據學生學習的內容,關注其中的重點和難點,“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內容是如何編排的、強調哪些重點內容需要注意,同時還需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將初中的化學知識與高中的化學知識相銜接。
最后,即便是高中的學生在面對化學學習還是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初中時對于化學學習主要就是認識物質到化學反應的類型,從原子結構以及化合價進行認知,開始針對化學反應中化合價變化有了初步認知,了解這種變化與原子最外層的電子以及電子轉移有著相關性,由于本身發生的范圍是在微觀視域中,因此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維才能夠理解,單純的數據知識很難讓學生完全理解其中的內容。
由于這些認知上存在的局限性,學生只能憑借一些概念性知識認知“氧化還原反應”的具體內容,缺乏必要的、深入的理解。教師要從宏觀角度進行引導教學,也就是以“氧化還原反應”實驗展開講解,之后以符號化的化學方程式進行深入研究,最后微觀視域下的觀察可以借由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全面性地認知“氧化還原反應”中包含的本質內容。
三、“氧化還原反應”實驗以及教學設計
(一)“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基本設計
“氧化還原反應”的教學過程主要分為四個步驟進行:
首先,教師要進行實際操作,同時提出相關問題制造懸念,比如當前實驗肉眼可見的現象之類的,之后進行實驗并進行記錄。其次,要在此基礎上建立宏觀觀念,對于“氧化還原反應”進行分類,按照實驗特點進行分類,同時針對實驗中涉及到的化學方程式進行分類。再次,在微觀角度要加強符號化的表述,梳理“氧化還原反應”的本質,同時了解相關定義,結合初中知識內容并邀請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分別扮演鈉原子、氯原子、氫原子,表述出原子的結構圖。
這就應證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最后做好“氧化還原反應”相關的總結鞏固活動,觀察、整理四種基本反應之間的關系。
(二)“氧化還原反應”實驗環節的設計
首先,針對實驗內容的操作設置必要的懸念引起學生的注意。引導學生觀察實驗現象,并寫出相關的化學方程式,并且邀請學生進行分組記錄,同時引導學生針對實驗現象分析與化學方程式之間的關聯。實現了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的變化觀念與平衡思想。
其次,列出實驗相關的化學方程式:
Zn+2HCl=ZnCl2+H2↑
NaOH+HCl=NaCl+H2O
CuO+H2=Cu+H2O
CuSO4+5H2O=CuSO4·5H2O
而要延伸課堂的知識內容就需要將初中已經學過的知識與高中的相結合,從CuO+CO=Cu+CO2中進行延伸推導出Cl2+2NaOH=NaCl+NaClO+H2O。
分析其中的置換反應、中和反應、還原反應以及化合反應,促使學生對于化學方程式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證據推理與模型認知推進了學生自身化學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同時將不同階段的學習內容進行融合,完成知識體系的建立,有效提升學生認知的效率。
四、結束語
高中階段的實驗教學對于學生的化學學習有著直觀的引導作用,尤其是在“氧化還原反應”這一類抽象概念的學習中,不僅能夠作為優化課程改革的指標,還能優化課堂教學模式,促使學生更多參與課堂思考,教師要以化學學科核心素養的培養為主旨,通過問題和問題鏈的設計引導學生進行思考、探究,培養學生的探究精神、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必備品和和關鍵能力,最終實現立德樹人。
參考文獻:
[1] 黃清輝, 張賢金, 吳新建. 基于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的高中化學課堂教學——以魯科版《必修1》"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J]. 中小學教學研究, 2018, 000(001):37-41,66.
[2] 曹義瓊. 指向學科核心素養的單元教學設計實踐探索——以氧化還原反應教學為例[J]. 教學管理與教育研究, 2020, 005(009):93-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