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月飛
摘要:在中職數學課堂之中,部分學生的自主學習意識相對較弱,教師的有效引導工作實施效果不佳,與未實施發展性評價有一定關聯。發展性評價指標和結果是有效激發中職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重要因素,也是進一步提升和鞏固數學基礎的關鍵教學手段。對于基礎薄弱的學生而言,數學評價方法的實施效果是非常關鍵的。本文主要探討中職數學教學中如何實施發展性評價。
關鍵詞:中職;數學;發展性評價
中圖分類號:A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21)-43-373
引言
注重中職學生的數學基礎能力,逐步完成師生角色的互換,都屬于實施發展性評價方式的重要基礎因素。尤其對于基礎較為薄弱的中職學生而言,很多學生比較抵觸數學課堂,其主要原因主要集中于未實施發展性評價方法,部分教師并不能時刻關注學生思維層面和應用能力層面的成長空間。在實施發展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科學設計一些可行性較高的教學評價類目標。
一、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的發展性評價
對于中職二年級的學生而言,教師需要注重對學生日常學習的發展性評價過程,并與學生進行多次溝通與交流,在類似辯論的溝通形式中發現學生的學習潛力以及思維能力成長空間[1]。實施發展性評價方式,需要充分尊重學生比較獨特的數學問題解決思路,并從中挖掘學生是否存在一些特有的問題解析方法[2]。尤其在《集合與充要條件》章節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能夠對一些集合的概念以及集合之間的關系和基本運算規律進行有效記憶,此時教師可以將學生自編自導的順口溜或者繞口令作為日常學習的發展性評價指標之一,還可以讓學生們在輕松愉快的集合運算過程中,將集合運算與充要條件相互融合。部分中職學生對圖形化的數學運算過程比較感興趣,教師可以將其作為突破口,引導和鼓勵學生們在課堂中公開展示自己的學習成果,并給予一些正向激勵,讓學生們得到成就感和學習數學的自信心。
二、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發展性評價
中職數學教師還需要注重對學生知識與技能的發展性評價,并對學生已經掌握的知識點和未掌握的知識點進行有效分類和梳理分析[3]。以《概率與統計初步》章節為例,在學生學習現代信息技術應用10 利用Excel作統計的方法過程中,部分學生能夠利用一些快捷鍵完成數據累加以及求平均數等基本操作,此時教師需要重點表揚該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并鼓勵學生在同學面前展示此項技能,其他同學也能夠快速掌握此項技能。在處理散點圖等圖表數據信息的過程中,部分學生可能會對圖表比較感興趣,并從中找到數據擬合的一般規律,將圖形與統計數據信息相互融合,得到比較準確的統計數據擬合結果,還可以為圖表添加一些卡通圖案。此時數學教師需要從學生的實踐操作過程中發現一些亮點,才能夠將對應的知識與技能添加到發展性評價指標體系之中,但是不需要將每次學生掌握的知識和技能都一次性疊加,而是需要采取分層式疊加的發展性評價策略,才能夠讓學生正確看待每次學習過程中的得與失。
三、分層設計發展性評價指標
在中職數學課堂中,教師還需要分層設計一些發展性評價指標,并以此作為課堂師生互動的關鍵因素。以《三角函數》章節的課堂教學活動為例,部分學生能夠快速掌握任意角的正弦函數、余弦函數等函數的規律和性質,此時學生能夠從教師處獲取第一批次的發展性評價結果。部分學生能夠通過逐步推導的形式,逐步完成對三角函數計算方式的概念模型構建目標,此時學生能夠從教師處獲取到第二批次的發展性評價結果。基礎較為薄弱的學生能夠初步理解三角形中的誘導公式以及正弦函數圖像的基本繪制方法,此時學生能夠從教師處獲取到第三批次的發展性評價結果。三個批次的學生可以將不同的目標作為激勵自己學習的動力,并在獲取到發展性評價結果之后,可以選擇挑戰或者仍舊保持本批次的發展性評價方式。教師為學生們提供更多能力提升方向,也能夠從學生的具體表現之中建構不同批次評價指標之中存在的內在聯系。
四、融合正向激勵機制提升發展性評價實效性
在中職數學課堂中,教師需要充分融合一些正向激勵機制,進一步提升發展性評價的實效性。在《指數函數與對數函數》章節的課堂教學活動中,部分學生能夠在教師的引導和激勵之下,對指數函數的基本構造方式進行全面分析,還可以充分結合多種圖形化的學習方法,為其他同學展示如何運用數形結合的方法計算指數函數的相關習題。在融合正向激勵機制的同時,數學教師需要與學生們進行多次溝通與交流,并從學生口中發現一些同學的數學知識理解過程是否存在一些偏差。尤其在小組合作學習階段,不同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性,是導致發展性評價指標與結果存在差異的主要原因之一。融合多種正向激勵機制,不僅能夠提升數學課堂發展性評價的實效性,還可以逐步形成良性的數學課堂互動學習氛圍。
參考文獻
[1]葉佳.教育信息化2.0背景下的中職數學教學評價模式[J].試題與研究,2020(36):94-95.
[2]黃濤.中職數學信息化課堂教學評價分析與策略研究[J].學苑教育,2020(24):47-48.
[3]韓克山.中職數學課堂教學診斷與評價的策略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0(11):112-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