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 婷
(廣東技術師范大學 音樂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0)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民群眾對小舞劇藝術作品的品鑒素養逐漸提升,在大舞劇蓬勃發展的今天,對于觀演時間長、敘事題材較多的大舞劇來說,人們的觀演感受及審美視角也逐漸發生了改變。對于希望能夠通過一部簡短而精致的表演來提升生活品質的小部分觀眾來說,從時間角度和審美角度出發,既有想走進劇場欣賞小舞劇藝術作品的心,又介于沒有充分的時間久坐,因而給予了小舞劇市場更多的關注。而對于小舞劇編導、創作者來說,那些投資少、時間短,創作主題多元的小舞劇作品,給他們帶來更多的關注和切實的創作發揮空間,也讓更多的年輕編導有了創作的平臺。在這樣的背景下,為了滿足更多人群對小舞劇作品的體驗感、進入感,小舞劇編導在創作過程中多多少少也會更加“接地氣”,去考慮普遍群眾性的審美需求,而編導創作思路和創作的方法,不僅僅只是體現在了小舞劇演員的表演特性上,更是迫切地體現在具有一定需求的區域性文化特點和區域性審美特征上,這也讓小舞劇更具觀賞性,也更加膾炙人口。
區域性小舞劇作品的科學創作是滿足觀眾對小舞劇審美體驗的重要手段,同時,也是實現小舞劇編導在創作過程中對區域文化的研究探索的延展,以及表演內容藝術化的拓展關鍵措施。因此,加強對區域性小舞劇作品的創作思考顯得尤為重要。只有創作出代表區域文化的、不失區域文化背景及當代審美視角的小舞劇作品才能確保小舞劇表演者準確的通過肢體動作語言表達作品所需要抒發的情感,使得觀眾心靈受到震撼,引發情感共鳴,凸顯小舞劇作品的地域特色,提高區域性的小舞劇作品的知名度和傳播影響力。
區域文化是指人們長時間生活在一定的區域環境中所留下的一種獨特的文化形象,不同的區域文化存在不同程度的區域差異,因此,小舞劇編導在進行區域性小舞劇作品的創作過程中,首先要對區域(地方)文化、歷史背景進行研究和挖掘,善于捕捉區域文化的精髓,善于觀察和體驗區域地方民俗生活,從生活中感受區域文化的特征,提取重要的信息來確保創作的小舞劇作品有深刻的區域形象來體現區域特色。以上極為重要的研究和發現的過程是針對編創者在創作過程中確保作品能夠真實地反映區域生活和凸顯區域文化特色的重要手段。舉例來說,小舞劇《站在云朵上的人》,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作品名稱以“站在、云朵上、的人”的三個重要文字段體現出民族生活特點,這是小舞劇編導從羌族人的生活環境中提煉出來的。因為羌族的部分山寨生活在海拔1800 米的高山之上,每日清晨陽光照射到山脈,云彩在山脈之間浮動漂移,羌族人就像踩著云彩一樣,故名“站在云朵上的人”,這就體現編創者在第一時間對區域性生活特征進行了研究和思考,確保了作品能夠第一時間真實地反映出當地人們現實生活的寫照。整個作品也在區域性文化背景的特色和日常生活特征上很好地結合,從而達到字面與創作、視覺與創作、旋律與創作的審美統一,且不失小舞劇短而精巧的特點,題材新穎,區域性風格鮮明。
作為小舞劇創作者,需要根據小舞劇藝術的發展規律和獨有特征,在小舞劇視角下,利用小舞劇思維,科學選擇、整理和提煉相關題材,這是實現小舞劇作品創作的首要環節,在這個過程中,小舞劇創作者要發揮自己的豐富想象力,將區域文化元素融入到小舞劇作品的創作中,確保創作出的作品能夠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
小舞劇形象思維能夠反映出小舞劇家的情感和心理活動,因此,小舞劇形象又叫情感形象。在對小舞劇作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小舞劇創作者要盡可能從現實生活中走出來,在自己審美情感的驅動下,根據小舞劇家的表演需要,將情感充分滲透在小舞劇作品的創作中。例如,在創作《水布云娘》這部小舞劇作品時,需要在小舞劇中將潮汕夫妻兩人的生離死別通過小舞劇形象地表現出來。為了追求和創造美好、幸福的生活,丈夫面對波濤洶涌的大海,勇敢無畏,忍痛告別妻子,獨自一人踏上“過番”的艱難旅途,而溫柔美麗的妻子帶著對丈夫的思念堅守家園,日夜盼望丈夫早點歸來。在小舞劇結束后,小舞劇創作者可以添加一個這樣的畫面,在廣闊無垠的海邊,夫妻兩人披著紅色水布幸福團聚。這部小舞劇作品的成功之處在于流露出了真摯的情感,將潮汕當地男人堅韌不拔、勇于拼搏的精神和潮汕女人堅貞持家的品質表達得淋漓盡致,從而起到了震撼觀眾心靈,引發觀眾情感共鳴的作用。總之,在對小舞劇作品進行創作時,小舞劇創作者要樹立“情動于衷”的創作理念,同時,還要確保在作品的高潮部分流露出飽滿的情感,因為高潮部分的表演更能吸引觀眾的注意力。只有這樣,才能保證所創作的小舞劇作品達到以情動人的境界。
想象作為小舞劇常用的一種表現手法,在小舞劇作品創作中發揮出重要作用,不僅可以提高小舞劇作品的獨特性,還能使小舞劇作品具有浪漫主義色彩,因此,小舞劇創作者要在實際的創作中盡可能展開想象的翅膀。想象既來源于生活,又應用于生活,小舞劇創作者在進行創作的過程中,要發揮自己的豐富想象力,想象出多種小舞劇處理方法,然后從眾多的小舞劇處理方法中選出具備代表性和表現力的處理方法,以提高小舞劇作品的創作效果。例如,在對《水》這一小舞劇作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需要為觀眾營造富有想象力的意境,尤其是少女的秀發在作品中處理和運用得相當巧妙,讓觀眾從少女的頭發中看到水,又從水的倒影中看到少女的美,這是一種情景交融的小舞劇作品,在進行小舞劇作品創作的過程中,小舞劇創作者還可以根據生活中常見的洗頭現象,為作品添加創作性的旋轉動作,將少女的美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
小舞劇形象通常是由活的人體構成的,因此,小舞劇形象具有形象性、直觀性和動態性。小舞劇能夠在充分結合音樂的基礎上將表演者的身體動作表現得更加優美,從而給觀眾帶來良好的視覺體驗和聽覺體驗,為了充分體現人體的動作美,小舞劇創作者在對小舞劇作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必須要重視對人體動態思維方式的應用。例如,在對《關東女人》這一小舞劇作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小舞劇創作者要將人體動態思維方式充分運用到作品的創作中,使關東女人在紅紗飄動的畫面中所表現出來的一瞥給觀眾留下深刻的印象,從而讓觀眾感受到北方女人的悲壯和豪放。
舞臺作為小舞劇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整個作品的創作效果產生直接性的影響,因此,小舞劇創作者要在有效結合區域文化特色的基礎上,設計出與小舞劇表演相統一的舞臺,為觀眾打造一個優美、夢幻的舞臺意境。例如在對《關東女人》這一小舞劇作品進行創作的過程中,小舞劇創作者要在充分結合小舞劇環境的同時,將區域文化特色充分體現出來,從而確保舞臺設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如將飄動的紅紗懸掛在樹枝上,為舞臺營造悲壯、滴血的凄涼氛圍,然后,利用白手絹、紅綢和美酒體現出北方人民的豪放性格。總之,整個小舞劇作品利用有限的舞臺空間大放光彩。
綜上所述,為了創作出具有區域特色,不可復制的小舞劇作品,小舞劇創作者在實際的創作中除了要做好以上三個方面外,還要樹立與時俱進的思想觀念,不斷學習小舞劇創作相關的新知識和新技術,提高自身的創作能力,確保小舞劇作品能夠真正地煥發光彩,實現對區域文化特色的傳承和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