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文磊
在現階段,籃球教學的重點只是簡單的技術疊加,加之其他技術教學任務的壓力,學生對籃球技術的學習只是為了學習技術本身。在新課程改革的指導下,教師要賦予籃球技術動作新的內涵,將技術動作與籃球場地、籃球規則、籃球游戲相結合,在增強學生規則意識的同時,培養學生籃球學習興趣與實踐運用的能力,發展學生良好的籃球意識。
一、籃球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籃球教學形式固化,學生沒有興趣
學生喜歡籃球運動,但對籃球課沒有興趣,原因在于教師沒有真正深入了解學生對籃球運動的需求與興趣點,只是進行籃球技術教學,教學方法單一重復,教學內容又是一個技術過渡到另外一個技術,教學流程簡單,學生機械練習,缺乏學習興趣,導致練習熱情不高。
2.重視技術動作教學,場上運用缺乏實踐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重學生技術動作的掌握程度,但學生不懂動作技術的意義、作用,以及在場上的運用,更談不上在比賽中靈活應用了。
3.學生不懂規則,評價體系不夠完善
很多體育教師不熟悉籃球規則,不重視籃球規則的教學,導致學生對籃球規則的掌握程度不夠,在比賽場上頻繁出錯,以至于不敢運用技術動作,并開始懼怕打比賽。其實,籃球理論學習不只是簡單介紹籃球的起源、發展和技術動作,體育教師讓學生認識到體育場館是激發學生興趣、規范學生行為的主陣地。而學生評價體系的建構,更是教師、學生進行反思提升的重要依據。
二、籃球區域化教學的優勢
1.注重激發學生的體育學習興趣
教師要開展各種有趣的游戲,營造舒適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再將動作要領提煉成簡單易記的口訣教給學生,讓學生玩有所思,學有所樂。如籃球行進間直線運球,對運球手形與觸球部位,以及上下肢的協調配合要求較高,所以本節課以“線”為載體,貫穿整個課堂,讓學生更好地感受運球變換時,控制身體重心與聯系動作技術的意義。
2.注重規則與區域引領技術學習,培養學生日常行為規范
體育教師要賦予學生關于籃球技術動作新的內涵,將技術動作與場地、規則、游戲相結合,在規范學生規則意識的同時,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實踐運用能力,發展學生良好的籃球意識,促使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3.注重籃球運動的團隊意識與健身娛樂價值
籃球運動是一種集跑、跳、投等多種身體運動形式于一體的體育項目,運動強度較大,它能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和人體機能的全面發展。籃球運動不僅具有對抗性、集體性,還具備娛樂性、健身性、趣味性、觀賞性,對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三、籃球區域化教學的特點
1.深入挖掘,在細微之處趨向“規則化”
在技戰術教學糾錯環節中,教師可將比賽規則教學滲透其中。在一節籃球課中,要想突出一項技術或者戰術練習,教師可以專門設定規則,帶動學生多次練習并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三分線內應該減少運球次數,增加無球跑動,跑出空位進行接球投籃。另外,教師可以提前把規則告訴學生,學生就會在練習中有意識地選擇跑位與合理的運、傳、投技術,教學效果就會大有不同。
2.結合場地,在技術教學過程中趨向“區域化”
要想讓學生明白課堂學到的技術在比賽中什么情況下用、怎么用。教師可以結合場地,模仿MBA球員打籃球的動作,從后場擲球入界開始(傳球),然后后場推進到前場運球,當有防守隊員干擾時,曲線運球突破,行進間傳接球技術,推進到前場時,在三分線以內進行運球,傳接球,開展投籃技術訓練,并在籃下時進行擦板投籃、卡位搶籃板球技術教學。
3.游戲課堂,在學練活動中趨向“趣味化”
筆者圍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目標,設計區域化籃球教學,合理設計籃球技術與籃球場地區域,讓學生明確在什么位置運用什么技術,提升籃球意識的同時,強化規則意識,規范個人行為,提高個人德育修養。另外,教師可以利用提問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去練習,使技術要領口訣化,技術與體能練習游戲化。
(作者單位:江蘇省南通高等師范學校附屬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