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麗
摘要:音樂是我工作和生活的導向,不僅給了我工作的動力,我相信也會給我的孩子們無窮的樂趣。
如何讓孩子們在音樂中得到快樂,就需要我們教師選擇好時機,盡量給孩子們在音樂活動中有更大的發展空間。兒童與生俱來就有音樂天賦,讓幼兒在音樂活動中體驗快樂,是音樂帶給幼兒的第一份珍貴的禮物。在自由舒暢的情感中體驗和學習,對幼兒性格、人格的養成及身心的健康發展都有重要的意義,前人的眾多研究得出,音樂活動可以發展幼兒的情感和美感,可以發展幼兒的認知能力,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人際交往能力等,無可厚非,音樂活動的開展是非常有利于孩子身心發展的,而做為幼兒園這塊對于幼兒時期音樂學習的重要場所,如何很好的開展音樂教育,就尤為重要。
開展音樂活動是否對幼兒身心發展有作用,關鍵在于有效性。
關鍵詞:教學理念??? 教師教態??? 有效性
在重視素質教育的當今社會,越來越多的幼兒園意識到藝術教育對開發孩子的智力、陶冶孩子的情操、激發孩子的自信、鍛煉孩子的意志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我們也清楚地認識到藝術對一個人生理和心理的調節,受益于終身的好處。因此我們有必要嘗試通過對孩子的藝術啟蒙來教育孩子,發展孩子,使之健康、和諧、全面地成長。新《綱要》提出藝術的目標在于豐富幼兒的情感,培養初步的感受美、表現美的情趣和能力。而現實教學中真是如此的在開展嗎,我將以觀察到的現實音樂教學做以探討。
一、幼兒園音樂活動教師的教學理念很重要
寓教于美音樂教學除了對幼兒進行基本技能訓練外,更重要的是培養幼兒對音樂美的感受力、表現力和創造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于調用一切美的因素,諸如良好的教學環境,美觀的教具,生動形象的語言來為孩子創造一種音樂意境。在教唱新歌《小烏鴉愛媽媽》時,我先讓幼兒聆聽主旋律,使孩子們在美的旋律中產生遐想,為教授新歌作了鋪墊。此后,我又根據歌曲內容制作多媒體課件,將抽象的意境變成生動的畫面,同時介紹歌名及內容,使幼兒對作品有了進一步理解。然后教師聲情并茂的范唱,讓幼兒初步掌握作品的情緒及演唱方法,幼兒基本學會后再進行表演唱,在愉快的氛圍中感受美、創造美、表達美。
二、幼兒園音樂活動中教師教態的重要性
我國幼兒園音樂教育活動雖然已經開展了很多年,也積累了不少有價值的經驗,但縱觀當前幼兒園音樂教學活動,依然存在諸多誤區。這些誤區集中反映了幼兒教師對音樂教學的價值和目標、兒童學習的特點和規律等缺乏深刻領會,而教師在這些方面持有的相關理念和知識又構成了他們專業素養結構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幼兒教師在音樂教學中存在的誤區在某種程度上已經影響到了他們自身的專業發展。針對此種情況,對這些誤區進行批判、分析和反思就顯得意義重大。
三、幼兒園音樂活動有效性的指導起關鍵性作用
有效性的開展,在個體音樂活動中的外部顯示特征是指本活動是否與教學目標達成一致,而教學目標的重點又是否正確科學,有沒有體現對孩子的樂趣培養。
1.音樂活動中,教師只是關心幼兒會不會唱歌曲,音樂的節奏是否整齊,舞蹈動作跟教師教的是否一致
但大多數的結果都是在教第一遍時,幼兒略感興趣,第二遍就開始嘻嘻哈哈,注意力已經分散,原因就在于:教師沒有真正成為幼兒自主進行音樂活動的支持者、發掘者,只是個命令者、指揮者、監督者,教師較少去考慮如何幫助幼兒在活動中獲得成功感,增強自信心,激發興趣,及幫助形成良好的、正確的自我概念。 教師不了解幼兒,也不觀察幼兒的需要,只一味的牽引著小朋友,小朋友始終處于被動地位。
2.音樂活動中,教材的選擇是否符合年齡特征,音樂活動內容側重的學習要科學合理安排
每項音樂題材如韻律、歌唱、欣賞、游戲等音樂類型的開展要同其它學科有機滲透,各項類型也可互相結合學習,一切的原理都離不開幫助孩子的全面發展。
3.注重傾聽的重要,注重節奏感的學習
許多音樂活動都要注重培養對音樂的節奏感受和旋律感受,給孩子一定時間傾聽音樂,感受音樂的機會,通過自身的感悟,體驗音樂最先給予自己的感覺,如打擊樂活動《快樂的羅嗦》,只有在對音樂有一定的理解才能讓幼兒自創出合適的打擊樂器來演奏,那么傾聽音樂就是活動開展的必經之路。新教歌曲《風兒找媽媽》,它是一首非常動聽且能打動人的音樂,在傾聽教師動人的清唱后,幼兒對其中的歌詞和樂曲風格的感受就更準確了,歌唱活動中,準確歌唱能力的培養對大多數孩子來說都不是件容易的事,正如我前面說到的聽到眾多孩子唱跑調的現象,既然這種現象普遍存在,我認為音樂活動中是否缺失了有效的傾聽部分,借用聽覺去理解和享受音樂美,無論是鋼琴、磁帶伴奏或是師幼唱,都要讓孩子們去積極地欣賞,如同在給孩子過生日時,全體小朋友給小壽星唱起《生日快樂》歌,但卻唱出了三四個不同的音高,這時教師讓孩子們靜下來聆聽個別小朋友唱一唱,孩子們馬上覺察到其中的癥結,于是 教師讓孩子們一個跟著一個唱,慢慢地,大家就在一個調兒上了,可見,聆聽別人的聲音在音樂能力的培養中起著極大的作用,每位教師且不可忽略它的能耐。達爾克羅茲的體態律動理論認為,節奏是音樂中最強有力的要素。
4.重視音樂情境游戲化的開展
幼兒園音樂活動的設計,教師往往都喜歡較情景、生活、游戲化的進行。這樣的設計實踐證明有利于提高幼兒的興趣,增強音樂的趣味性,從而促進幼兒對音樂要素的感知和音樂能力的提高。如大班的音樂游戲《套圈》活動,它的三個樂段,能充分展現三位幼兒之間的合作能力,套圈中唱出自己和同伴的名字,幼兒在游戲中很快地對歌唱有了理解和認識。而許多歌曲中也能加入游戲創作,如《迷路的小花鴨》等歌曲,教師都可以安排游戲場景幫助幼兒有效學習和理解歌曲。
幼兒園的音樂教學活動中教師能精心分析教學內容,巧妙設計教學,注重動靜交替,從幼兒的實際喜好出發,引導幼兒想像創作,并及時鼓勵幼兒的積極參與。提高幼兒的學習熱情,在學習興趣的帶動下各項學習都會其樂融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