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東港
摘要:物理學科是國家基礎教學的必學科目,用物理原理和特性可以解釋生活中的很多現象,可以說物理與生活實際息息相關。但是受到教育擴招和高考改革的影響,高中物理課堂逐漸不易把控,學生基數加大,生源質量不一,知識接受能力差異明顯等因素,加大了授課難度。從這一層面來講,合作學習可以有效解決這一教學困境。
關鍵詞:合作學習;高中;物理教學
當前,很多高中物理教師都采用傳統的物理教學模式進行授課,不能否認的是,這樣的教學方法具有見效快、內容多的教學優勢,但多數學生為了能夠快速記錄知識點就采用“死記硬背”的學習方式,直接導致其個性被壓抑,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難以建立創新思維。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主導課堂,主動參與物理研究,提升教學效率。
一、合作學習的相關理論概述
合作學習從字面上理解就是集體學習,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通過教學動態因素實現教學目標。構建學習小組,充分發揮各種教學資源優勢,通過導向性、動態性、激勵性、指向性的教學活動,以團體成績為核心,既能培養學生社會生活技能,又能優化教學方式,與傳統教學有所區別。常見的課堂合作學習方式有小組競賽法、教學模塊拼接、小組調查等,通過集體協作模式,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同時也提升了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創新了教學模式。
二、合作學習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分析
(一)創建學習小組
要想將合作學習教學法融入高中物理課堂,首先應該創建學習小組,以多人合作為基本方式,以小組為實施單位,充分考慮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和互補性。我們可以以知識接受能力、認知能力、物理基礎為基準,將學生進行分層,將不同層次的學生平均分配到各個學習小組,從而保證合作學習小組的公平性,確保小組內部運行暢通。比如以學生物理月考和期中考試成績為分層參考要素,將60分以下、60——70分、70——80分、80分以上的學生分別劃分到D組、C組、B組、A組,并根據學生的具體性格特點和學習特點,讓學習積極性較高的學生帶動學習不穩定、主動性不強的學生,讓學習成績較為穩定的學生帶動“學困生”,通過科學分配,讓各組學生在學習能力上實現互補。
(二)鼓勵小組競爭
在正式授課時,物理教師不能完全做一個“旁觀者”,而是應該找準自身定位,做教學課堂的引導者和推動者,鼓勵學生之間、小組之間進行良性競爭。在傳統的物理教學課堂中,很多實驗課、公開課都是少數人、優等生的“表演舞臺”,只有個別學生能夠主動說出自己的學習看法和觀點,多數學生的課堂參與感不強,學習效果不好,甚至一些學生會產生不良情緒,不利于班集體的內部團結。
三、具體案例分析
(一)教學設計和教育難點
教師可以宇宙速度含義、衛星運行線速度、周期、軌道半徑為授課基礎,讓學生能夠分析出衛星運行時各種物理的參數變化,從而幫助學生建立物理模型抽象思維,提高學生的概括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科學探索精神。在當前的物理教學中,很多老師以純物理概念作為課堂切入點,授課形式較為固定,學生缺乏學習興趣。因此,老師應該強化教學設計,以學生感興趣的知識領域為教學抓手,提升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創設學習情境,分析衛星發射運動狀態,通過衛星變軌問題總結運動規律,讓學生夯實物理基礎知識的同時,也能開闊視野。
(二)正式授課
1.創建情景,有效提問
教師先為學生播放衛星探月視頻,之后對學生進行有效提問,比如“衛星運行過程中有哪些特點和運行規律”“衛星是如何在運行中進行變軌的”,通過簡單提問吸引學生興趣,提升學生注意力,激發其求知欲和探索欲。之后在多媒體上展示Flash動畫,為學生講解平拋運動中小球運動和初速度之間存在什么關系,并再次進行提問:(1)如果將初速度最大化,小球運動會發生什么改變?(2)如果在地表附近將小球向水平方向拋出,不降落地面的運行速度為多少?(3)如果現在有兩個質量相同的物體,當軌道半徑不一致時,環繞地球速度有什么不同?(4)通過以上思考,總結線速度v、軌道半徑r、周期T與角速度w四者之間存在什么關系,探究衛星運行規律。(5)最后讓學生們進行衛星變軌運行探究,分析并猜測嫦娥衛星探月的內在物理科學原理是什么。
2.小組討論。
通過老師的有效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或者發散思考。比如,有些學生認為速度足夠大時,小球距離地面就越遠,落地距離就越大,所以小球可能不會回落到地面。之后學生們根據這一猜想,進行實驗計算,將小球質量計作m,將地球質量計作M,半徑計作R,其中M=6x1024kg,R=6400km,引力=6.67x10-11Nm2/kg,重力加速度=9.8m/s2。學生們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公式計算和推導,一些學生認為小球在不會回落到地面的同時還會圍繞地球做圓周運動,同時,其他小組還可以進行補充并提出其他問題,比如一些學生提出,為什么在計算推導過程中=7.9km/s后r不見了,此時該組學生進行解釋,原來是因為軌道半徑r在近地表面,因此可以將r與R做相等處理,在公式計算中可以消元。
3.案例分析和總結。
在這一案例中,老師將課堂的主體地位歸還給學生,通過有效提問的方式,對學生的思考進行引導,改變了之前傳統的授課方法,并通過小組討論與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對教學難點和重點進行分析和猜想,建立物理模型。通過小組之間的有效合作,能夠讓學生自主完成推導過程,在提升學習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同時,促進學生的合作能力、創新能力、探究能力的提高。
結語
綜上所述,傳統的授課模式會壓抑學生個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難以建立創新思維。因此,在新課程改革的時代背景下,可以采用小組合作模式,讓學生主導課堂,通過創建學習小組、結合有效提問、鼓勵小組競爭、建立反饋機制的形式,強化教學設計,創設學習情境,培養學生合作意識,讓學生之間提高合作水平,提升學生整體素質,增強學習自信。
參考文獻:
[1]連世琴.高中物理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9):35-36.
[2]李軍.關于高中物理受力分析的理解及方法淺談[J].中學課程資源,2021,17(09):78-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