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愛華
摘要:近些年來,國家對教育事業的支持力度愈來愈大,“科教興國”的戰略的確落實到了實處。因此,作為時代發展背景下的一名初中語文教師,要了解多媒體技術對學生進步與成長所起到的積極作用,提高自身應用多媒體技術教學的技能,而本文就將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進行一番闡述說明。
關鍵詞:多媒體技術;初中語文;合理問題;形象畫面;生活元素
以往的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教師所能應用的教育資源相對匱乏,且新課程改革不曾實施,所接觸到的教育理念也比較單一,于課堂教學實踐活動中應用的教學方法更是充滿了枯燥性。因此,作為科技時代下的一名小學語文教師,身處天時地利的教育環境下,要努力學習教學理念,更新教學思想,以優質的教育資源多媒體技術,以及可行性的教學策略實現人和,綻放出精彩的初中語文課堂。
一、應用多媒體技術導入合理問題
自從新一輪課程改革實施以后,教師在課堂上愈來愈懂得向學生循序漸進的提出問題,使學生的思維真正得到良性發展。而身處教育資源豐富的時代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一員,我們不妨應用多媒體技術導入合理問題,期望刺激學生探究語文知識的欲望,助力學生對所學內容形成深刻理解,在學生獲得愉悅學習體驗的基礎上養成主動獲取語文知識與技能的良好習慣。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皇帝的新裝》這部分內容為例,首先,我應用多媒體技術向學生介紹了《安徒生童話》的相關知識,又播放了《皇帝的新裝》的動畫視頻片段,對學生提問道:“這篇課文寫了哪些人物?能不能夠用一個字概括課文情節是如何展開的?”于是學生以活躍的思維融入到了閱讀課文的狀態當中。然后,我基于教學導入環節所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閱讀課文,鍛煉學生復述課文的能力,幫助學生了解了童話想象和夸張的特點,使學生清楚了文章人物,意識到這篇課文的情節是圍繞“騙”字展開的。最后,我做了課堂小結,向學生強調了童話故事的現實意義。這樣,我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導入合理問題,激發了學生強烈的探究興趣,最終達到提高學生閱讀童話故事的能力。
二、應用多媒體技術創建形象畫面
形象畫面的創建可以突破時間與空間的局限性,減輕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學生有一個放松的心靈。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可發揮多媒體技術此方面的功能,以創建形象畫面的有效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能動地融入到課堂當中,令學生潛移默化地汲取知識,達到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望岳》這首詩為例,首先,我應用多媒體技術呈現了泰山的秀美風光,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述所見到的情景,進而播放了這首詩的誦讀音頻,與學生一同回顧了對杜甫的認識。然后,我繼續以多媒體技術作輔助教學工具,向學生介紹這首詩的創作背景,結合插圖引導學生理解詩歌的基本內容,交流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于此過程中幫助學生積累了詩句中的文言常識,讓學生在形象的畫面下深深感受到了詩人的壯志與毅力。最后,我向學生拓展了幾首關于登山的古詩詞,讓學生做好積累,由此使學生的詩詞知識儲備得到了進一步的豐富。這樣,我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創建形象畫面,激發了學生強烈的學習興趣,并使學生的眼界與心胸也得到了開闊,加深了學生對古詩詞傳統文化的熱愛,切實達到了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目的。
三、應用多媒體技術融入生活元素
語文是與現實生活有著緊密關聯性的一門學科,有助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道德素質,使學生以極高的人文素養去適應社會生活。因此,作為現代化教育時期的一名初中語文教師,我們可應用多媒體技術在課堂上融入生活元素,令語文學科的現實價值被學生深深感受到,使學生以強烈的情感體驗去深入理解所學內容,讓學生將所獲取到的語文知識與技能內化于心,外化于形。
比如,以引導學生學習《春》這篇課文為例,首先,我應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了春天充滿勃勃生機的景色,基于學生的生活經驗向其說道:“我們都知道春天是萬物復蘇的季節,是給人以溫暖,給人以力量,更加給人以希望的季節,那么朱自清先生對春天的感受是什么呢?”由此正式進入了課題。然后,我在多媒體技術的輔助作用下引導學生品味本文清新優美的語言,指導學生學習抓住景物特征進行描寫的方法,從而鍛煉了學生欣賞美的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創作水平。最后,我引導學生歸納了學習重點,要求學生自主記憶文章的優美詞句,豐富自身的內在修養。這樣,我通過應用多媒體技術融入生活元素,增強了學生的學習動力,令學生有了對所學內容的深刻理解,順利實現了培養學生人文素養的目標,體現了語文學科的學習價值。
總而言之,多媒體技術的教學價值應當被教師深深發揮出來,如此才有利于學生的進步與成長。因此,作為一名初中語文教師,當更加清楚地認清自身的課堂主導者身份,不斷創新應用多媒體技術授課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對語文知識的學習愈來愈感興趣,實現初中語文課堂教學質量的最佳化。
參考文獻:
[1]楊繼賢.多媒體技術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有效應用[J].信息記錄材料,2019,20(02):125-126.
[2]蔡守華.談多媒體技術促進初中語文開放式教學方法[J].華夏教師,2018(33):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