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河海
摘要:數學是一門考驗學生邏輯推理、空間想象、抽象概括、數據處理等綜合能力的學科。在新課標提倡下,自主、合作、探究成為新形勢下要求學生學習的特質,強調培養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精神。為更好的體現初中數學教學質量與效果,教師就可采取小組合作學習模式來讓學生進行數學的學習,這樣既讓學生的思維能力有長足進步,也同時培養了學生團結協作的能力,這些對于學生日后發展具有深遠影響。
關鍵詞:小組合作學習;初中數學;應用
前言:
數學這一學科是與人類社會發展緊密聯結的,在人們工作和學習中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初中生沒有形成科學的學科框架,也尚未完全培養起數學思維,教師應擺脫以往教學觀念的束縛,采用更為合理的模式來引導學生學會自主學習。為了順應新課程改革的方向,小組合作學習方式再次受到教育界的關注,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小組合作學習帶來的益處,讓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時更具趣味性與積極性,提升課堂效率。
一、合理劃分合作小組
為學生合理劃分小組,是合作學習模式優質開展的關鍵性前提和保障,因此,在初中數學課堂中教師只有為學生科學劃分小組,才能讓合作學習模式得到更好的應用,也才能充分體現出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價值與意義。這需要教師提前了解各個學生學習態度、興趣愛好、學習能力等作為劃分依據。組內還需要明確分工,如設置組長、記錄員和督查員等,讓每個小組成員在組內都有自己的責任義務及歸屬感,從而極大的體現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升課堂參與度。
例如,=教師先利用多媒體播放出有關《三角形全等的判定》的課件,提出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題目:假如一塊三角形的玻璃破損后,只留下如圖所示的殘片,那么你們能通過對殘片的哪些測量,就可以得到符合規格的三角形玻璃,請大家小組合作探討一下。這樣教師就可以按照“組間同質、組內異質”的規則對學生進行科學分組,然后在此基礎上學生經過觀察和手動實踐,并在實踐中明確每個人的不同職責,如組長負責全面監督和準備材料,記錄員負責記錄下經過及數據,操作員負責動手操作,再由其他學生回答教師問題。如此形式就做到了合理劃分小組,讓學生學習更有激情。
二、科學設置學習內容
教師在精心設計好每個小組所要學習的內容時,要做到設置內容的專業性、合理性及科學性,就需要教師對教材內容及目標進行全面剖析,劃分出哪些應該是需要小組合作來學習的,哪些是需要進行細致講解和學生獨立學習的,通過此種手段來將合作學習的內容提煉出來。與此同時,教師在將學習任務為學生布置時需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按照由易到難的順序發展,讓每位學生都樂于參與到合作學習中,發揮自身力量,從而最大化的發揮小組合作學習的價值。
例如,在《畫軸對稱圖形》學習中,教師先要讓學生合作交流一個問題:假如給你一個圖形和一條直線,那么該怎樣畫出此圖形關于該條直線的對稱圖形呢?這樣學生在互相交流中嘗試了各種畫法,并利用折疊的方式來檢驗是否正確。教師再接著提問討論議題:連結對稱點的線段與對稱軸有怎樣的關系呢?學生又進行了熱烈討論,最后每組都得出了正確的結論。最后教師再布置習題讓學生分組進行解答。這樣教師由易到難的設置了供學生探究的課題,讓學生對本堂課內容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開展多樣合作模式
為了讓小組合作學習教學模式有更出色的表現,使其在初中數學課堂上合理的應用,教師應積極開展多樣化的小組合作模式,其中以競爭合作的方式更具吸引力,這樣能極大促進初中生獨立自主學習與合作精神的發揮,讓學生擁有競爭意識,使學生明白個人與集體間的關聯性,明白與其他學生合作獨特的優越性,體驗在合作成功后的心靈感受,同時在合作學習中既能施展自己才華,又能集思廣益,最快速和最高質量的完成學習任務,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熱情和興趣。
例如,在學習《實際問題與一元二次方程》時,教師可根據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來為學生出應用題:要組織一場藍球聯賽,賽制為單循環形式,即每兩隊之間都要來一場比賽,計劃安排28場比賽,請問此次比賽應邀請多少個球隊來參加呢?球賽是每個學生都熱議的話題,教師要求學生能以小組合作形式快速算出,看哪個小組算的最快最準,就會獲得“解方程王者小組”的榮譽稱號。在這樣競爭的動力驅使下,學生更快速的計算出正確答案。
總結:
數學在初中教育中的地位無法撼動,那么如何讓學生都能學好抽象性較高的數學,便成為擺在教師面前最難也是最頭疼的一件大事。初中階段學生正是對新鮮事物較為好奇的時期,在此階段學生的思維亟需得到教師有意的引導與培養。而小組合作學習恰恰彌補了以往教學中存在的不足,能極大的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欲望和積極性,也提高學生對數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能力,從而發揮出合作學習的巨大作用。
參考文獻:
[1]涂仁根.小組合作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93.
[2]朱斌.基于小組合作的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