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對學生的素質教育中,文化意識的培養是非常重要的一環,這不僅關系到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也關系到未來社會和國家的整體風貌。理科教學作為高中教學的重要內容,對培養學生的文化意識和文化認知關系重大。在不斷發展和變化的社會環境和教育環境中,如何將理科教學如何與傳統文化融合、全面提高學生的文化素質是一個不可忽視的重要課題。本文從高中化學教育出發,通過分析高中化學教育現狀,為理科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提供相關建議和方法,以充分發揮高中化學教育的作用,在教授基本知識的同時進一步提升學生的文化素質。
關鍵詞:高中化學;學生;文化認知;文化意識
化學作為理科重點科目,在高中教學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在傳統化學教學過程中,課本知識是教學的重點,教師大多關注對課本知識的傳授和理論的講解,照本宣科,忽略了將教學與傳統文化相結合。在這一教學背景下,學生很難在學習過程中培養文化意識,也缺乏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在學習的過程中,他們也更多地采用死記硬背的方法來識記知識。化學作為重要的教學工具之一,并未充分發揮培養學生文化意識、建立學生文化認知的作用。
一、高中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
在高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所教授的內容具有較大的局限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缺少對課本知識的拓展,教學內容只局限在課本上。教師更多地傾向于教授課本上規定的知識,忽略了對內容的拓展,這其中就包括對傳統文化的融合和講解。提問過程中,教師給出的問題比較單一,學生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反饋積極性低。久而久之,化學課堂的互動性逐漸減少,學生接收到的知識也更加受限。總體來看,高中化學教學方式比較傳統和單一,未充分與傳統文化相結合,發揮文化知識在理科教學過程中的價值。在這樣照本宣科的化學教學方式中,學生學到的知識局限于課本,無法很好地建立對傳統文化的認知。另一方面,在知識不斷更新的背景下,一些高中教師的知識素養卻并沒有得到提升,仍停留在傳統教學模式階段。在豐富文化教學的時代呼喚下,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略顯不足,無法很好地將化學知識與傳統文化聯系起來。比如,當學生提出有關文化的相關問題時,教師無法準確給出解釋。教師本身的文化素養不足,也會阻礙傳統文化與化學教學的融合。
二、理科教學與傳統文化的融合策略
(一)豐富教學內容,促進文化教學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在教授課本知識的同時兼顧對課外知識的拓展,而知識拓展的組成部分之一,就是文化知識。除了對課本上要求的化學知識進行教學,教師應該結合具體知識點增加文化教學。例如,當學到化學冶銅時,教師可以向同學們解釋冶銅的過程,通過演變規律進一步解釋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比如漢代就已經有了水法冶銅的操作方式,這樣既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識記化學規律,也可以提升學生的文化意識,讓學生了解到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教學過程中,通過將文化知識融入到教學過程中,豐富了教學內容,同時也促進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掌握。通過豐富文化教學,學生會更主動地探究知識背后蘊含的文化意義,提升學習的積極性。對于化學教學來說,豐富教學內容是培養學生文化意識的重要策略,只有教師注重對文化知識的傳授,學生才能認識到傳統文化,進而建立文化意識。
(二)利用傳統文化,豐富化學實踐活動
在現實社會生活中,文化意識不僅是一種主觀意識形態,也是一種需要落實到實際行動的作為。在高中化學教育中,教師在傳授化學理論知識的同時,也應該利用傳統文化豐富化學實踐活動。比如,我國很早就有“天人合一”的說法,指的是人與自然的和諧統一,人是自然的一部分,自然為人類提供豐富的生存資源。教師可以結合實踐案例進行講解,通過解釋“塑料袋降解”過程,探討隨意丟棄塑料制品給環境帶來的影響。環境保護、志愿活動等相關的社會實踐活動,可以通過學生的實際參與幫助學生了解人類行為對自然資源產生的化學作用,了解“天人合一”的淵源。文化知識可以充分應用到化學實踐中,幫助學生建立更深厚的文化認知。
(三)提升化學教師的文化素養,掌握文化教學方法
在理科教學與文化知識的融合過程中,教師的文化素養不足會影響文化知識在理科教學過程中的滲透。因此,想要更好地將傳統文化與化學教學相結合,首先需要提升教師自身的文化素養。一方面,教學工作的“人文性”要求教師要掌握普通文化知識,具備幫助學生提高人文素質的基礎條件。另一方面,《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重視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聯系”,注意與相關學科的聯系及滲透,強調學生“逐步形成終身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因此,教師應該結合社會發展和學生學習的需求,豐富文化知識。比如,教師可以參加傳統文化培訓課程,豐富自身的文化知識,以便更好地應對學生對文化知識的提問。同時,教師也可以利用自己掌握的文化知識,豐富教學素材,積累教學案例,將傳統文化滲透到化學教學過程中。
總結
傳統文化是我國非常重要的一種資產,化學作為理科重點學科,應與傳統文化緊密結合,充分利用傳統文化開展教學活動。在傳統文化與理科教學的融合策略上,我們通過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文化素養,促進傳統文化與理科教學的相互滲透。同時,傳統文化在理科教學中的應用,可以幫助高中生培養文化意識,幫助他們掌握更多傳統文化知識,建立對傳統文化的認知。文化知識與化學理論知識的結合,也可以打破枯燥的理論知識學習的局限,將學生帶入新的學習天地。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信息的不斷更新,學生需要擴寬知識面,在掌握學科知識之外了解更多文化知識,提升自己的綜合素質。傳統文化與理科教學的融合,可以幫助學生建立文化意識,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幫助他們適應社會發展的需求。
參考文獻:
[1]張建會.高職學生中華傳統文化教育現狀及對策研究[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0,(4).71-73.
[2]焦紅新.天津大學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融合的理念與實踐研究[D].天津大學,2010.1-51.
[3]臧玲玲.國際視野下的大學生核心素養研究--基于文本分析的視角[J].現代教育管理,2017,(12).102-106.
課題名稱: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在我省高中課程中的滲透與傳承研究(編號:2021-ZJKYB-G54-003)
作者簡介:胡蓓蕾(1978.01-),女,漢族,河南開封人,本科,中教一級。研究方向:高中理科與傳統文化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