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
摘要: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活動時,童話閱讀是其非常重要的一項教學內容,教師需要對其教學活動進行合理優化,使其教育工作實現以生為本,進而使其教學活動能夠更高的滿足學生成長需求,推進現代教育工作的有效發展,強化學生文學素養,為了確保小學語文教師更為高效的開展童話閱讀教學,特此開展本次研究活動,進而確保能夠有效提升童話閱讀教學效果。
關鍵詞:小學語文;童話文本;閱讀教學
引言
語文是小學階段的基礎性學科,但是小學生有著強烈的求知欲和學習動力,所以,單純依靠課本教學內容往往無法滿足他們的成長需求,而引入閱讀教學活動對于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提升有著積極的意義。但是,如果閱讀素材選擇失當就難以實現理想化的教學效果。而童話文本有著契合小學生理解能力的特點,在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對其進行合理的應用,能夠實現更為理想化的教學效果。本文基于對童話文本的內涵和價值分析,探究在小學閱讀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一、童話文本的內涵和價值
在核心素養教學理念的影響下,教師的教學活動已經逐漸擺脫課本的限制,開始積極關注對于小學生的語文閱讀教學活動滲透。而童話文本對于最終的教學目標實現有著不可忽視的價值,這可以概括如下:第一,童話文本內容貼近兒童的心智特點,更容易為兒童所接受。在閱讀教學中教師如果選材失當,不僅不會吸引小學生的閱讀趣味,甚至還會造成小學生學習的逆反心理,這對于小學生的成長來說無疑會起到負面影響。而童話內容生動活潑,小學生對其有著較高的接受度。第二,童話文本也能夠啟迪小學生的想象力。在核心素養教學背景下,語文教育不再是對學生僵化的知識點的滲透,同時也需要積極地培養小學生的想象力。在這種背景下,童話文本教學的價值更得以顯露。采取基于童話文本的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對于小學生的想象力培養有著明顯的推動作用,這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加速小學生的思維開拓。
二、小學語文童話文本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合理選擇素材,尊重小學生的理解能力
小學生無論在理解能力還是在知識積累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不足,所以,太過于深奧晦澀的內容往往難以為小學生所理解接受。童話文本憑借自身的生動趣味性,雖然能夠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小學生的接受門檻,但也不排除有一些童話故事存在說教或者艱深晦澀的情況。舉例來說,《小王子》是廣為人知的童話故事,但是因為其主題立意太過深奧,所以不太適合小學生接受。未來,教師首先應該轉變傳統的師本位教學理念,尊重小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從小學生的客觀理解能力出發,進行合理的童話文本閱讀素材選擇,比如,《白雪公主》《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盜》等故事內容不僅有著豐富的想象力成分,而且情節豐富,簡單通俗,所以非常適合兒童閱讀。除此之外,教師在滿足小學生學習趣味的同時,還應該盡量讓學生在閱讀之中獲得一些人生或者生活的教益。針對于此,建議教師可以引導小學生閱讀格林童話、阿凡提的故事等系列內容,讓學生在開心趣味的閱讀過程中,懂得更多的道理,這對于小學生的成長進步來說無疑也具備一定的價值。
(二)豐富閱讀教學開展形式,培養小學生的閱讀興趣
為了能夠進一步豐富小學生對于童話文本的閱讀興趣,教師除了要做到合理的素材選擇之外,還應該改變僵化、呆板的閱讀形式,采取更為靈活生動的教學開展方式。在這一方面,教師可以采取如下幾個方面措施:第一,教師可以將一些童話文本素材改編成為情景小短劇,然后讓學生在課堂上表演。對于廣大小學生來說,他們存在著活潑好動的特點,所以僵化的閱讀模式往往無法激發他們的閱讀興趣。但在教學中采取情景小短劇表演的形式,不僅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激發小學生的興趣,同時也能夠在很大程度上讓小學生進入文本情景之中,由此獲得迅速進步。第二,教師在未來的教學過程中還需要將閱讀活動泛化,尤其是應該引導學生結合影視作品去深入的理解童話文本。
(三)創設閱讀情境
小學語文教師在基于以生為本視角實施童話閱讀教學時,需要和學生發展需求有效結合,確保能夠有效提升童話閱讀教學效果。所以,教師在具體進行教學工作時,需要根據學生發展特點創設閱讀情境。一般而言,小學階段學生具有強烈的好奇心,對新鮮事物的熱情較高,對具有一定神秘感的物體具有較高的學習興趣。因此,教師在進行教學活動時,需要科學創設閱讀情境,確保能夠對學生閱讀學習興趣進行有效激發,進而保障學生更為高效的參與閱讀學習,對其閱讀教學效果進行更高的保障。例如在進行小馬過河一課教學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分組演繹童話故事,組織學生基于個人興趣,分別選擇松鼠,老牛,小馬和老馬等角色,進行真實的演繹,確保能夠真實的表現童話故事內容。在選定角色之后,教師還需要為學生預留充分的準備時間,使學生能夠更為深刻的記憶故事對話和內容,引導學生背誦臺詞,在完成準備工作之后,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隨堂表演,在表演結束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學生進行及時的點評和鼓勵,確保學生在學習中具有較高的自信心,對其表演欲望進行有效激發,使學生主體地位得到充分的體現,進而保證更為高效的開展童話閱讀。
(四)增強學生感悟
在具體進行童話閱讀教學時,教師需要對學生感悟能力進行科學培養,確保學生能夠進一步理解童話閱讀表達的具體情感,保證學生對文章主體形象,作者思想及其語言技巧具有更為深刻的感受。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童話課本進行快速閱讀,保證學生對文章深層內涵具有更為深入的認識,確保學生能夠有效結合閱讀與寫作,實現學生學習效率的全面提升。在具體應用該種教學方法時,教師需要保障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獨立解讀閱讀文章,要求學生進行默讀或自由朗讀,隨后對學生進行科學引導,保證學生能夠更為充分的掌握閱讀技巧,使其能夠更為深刻的理解全文。
結束語
總體上來看,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活動中積極引入童話文本對于小學生的語文素養成長有著多方面的作用。未來教師需要合理選擇素材、豐富閱讀教學開展形式、合理運用教學評價手段,如此才能夠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朱兆彩.淺談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引入童話故事的有效方法[J].天天愛科學(教學研究),2021,(02):193-194.
[2]郭倩.以讀為本返璞歸真———小學低段閱讀教學淺析[J].名師在線,2021,(01):5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