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海濤 張景成
摘?要:文化基礎課是高職院校學生素質全面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高職院校教育之基礎。《商務禮儀》作為眾多高職院校文化基礎課程中的重要一環,是培養高職院校學生《商務禮儀》專業知識的基礎課程之一。近年來OBE教育理念在高校各學科教學中應用較為廣泛,積累了相對豐富的經驗。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在OBE教育理念基礎上進行改革與完善,以期更好滿足當今社會對實用技術型人才文化素質的要求,更好提升高職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高職院校;文化基礎課;OBE教育理念;教學改革;《商務禮儀》
中圖分類號:G4?????文獻標識碼: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34.067
當前,隨著我國高職教育由規模擴張向內涵發展的轉變,高職院校辦學體制和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在不斷深化,文化基礎課在高職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得到關注和重視,文化基礎課教育教學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不少問題,其總體形勢依然不容樂觀,嚴重影響高職文化基礎課應有價值的發揮,亟待改革。OBE(成果導向)教育教學理念符合職業教育的目標價值追求,將之融入高職文化基礎課對高職文化基礎課進行改革是可行的。本文針對目前高職文化基礎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以《商務禮儀》課為例,積極探索在OBE教育理念基礎上對之進行改革與完善,以期更好滿足當今社會對實用技術型人才文化素質的要求,更好提升高職文化基礎課的教學質量。
1?高職教育下的文化基礎課及其重要性
基礎課是與“專業課”相對,指高等院校根據專業培養目標而開設的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基本理論、基本技能之類的課程。顧明遠教授主編的《教育大辭典》把文化基礎課稱為“普通文化課”,文化基礎課是“職業技術學校中基礎文化學科的通稱。各校根據不同培養目標的需要分別設置文化基礎課程,旨在使學生具備基本文化素養,為學習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等后續課程以及將來深造打下必要的基礎”。職業院校文化基礎課范疇通常有狹義和廣義之分,傳統、狹義的文化基礎課一般是指語文、數學、英語、政治等課程,而近年來文化基礎課的內涵和外延也正在發生變化,商務(社交)禮儀、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法律基礎等課程,也都應屬于文化基礎課之范疇。
文化基礎課具有誘發性、標志性和廣延性之特征,是高職院校教育基礎之基礎。文化基礎課對高職教育之重要,雖然不像專業課和專業技能課那樣見效比較快,但它對高職學生綜合素質能力的影響卻是真實客觀存在的,沒有廣泛而堅實的文化基礎知識,很多專業知識很難融會貫通、很多專業問題很難迎刃而解、很多綜合素質很難真實提高。從一定意義來說,文化基礎素質是當代大學生全面發展素質的標志性核心部分。
因此,重視高職文化基礎課教學,突出其在高職教育中的基礎性地位,大力改革文化基礎課教學,使其由知識型向素質型轉化,更好為專業課和專業技能課服務,日益成為高職教育更好迎接21世紀諸多挑戰的必然趨勢和重要課題。
2?目前高職文化基礎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簡析
當前,高職教育強調“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的職業辦學方針,為生產、管理、建設和服務一線培養和輸送具有一定創新創業能力、素質好、知識實、能力強的高端技能型專門人才。高職教育對文化基礎課的要求固然不低,但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對其重視程度卻往往不夠,不少高職院校片面強調工學結合、崗位對接,把培養“技能型專門人才”狹隘的等同于培養掌握各種職業操作技能的人,在課程設置和平時的教育教學活動中通常較突出“專業課”的“江湖獨大”之地位,容易忽視文化基礎課程的正常開設和實施保證。為了滿足專業課的教學時數,不少高職院校時有壓縮或刪減文化基礎課的教學內容、教學時數之現象或行為發生,導致高職院校普遍存在包括文化基礎課在內的公共基礎課教學偏離既定的人才培養目標,在很大程度上忽視了對學生作為一個全面發展的人所應該進行的綜合素質的培養,這種“重操作技能培養,輕文化基礎知識體系”的培養模式容易導致學生人文基礎素質方面的教育被忽視,培養出來“技能不足、文化薄弱”、發展不夠全面的人才,這些人才容易社會適應能力差、綜合素質不高。
高等職業教育以培養技術型、技能型和實用型專門人才為目的,但這種專門人才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掌握需要以文化基礎課作為有效支撐,知識技能的提高更需要自學能力、創新能力和堅韌不拔等各種綜合素質作基礎。隨著我國高考錄取率的逐年提高及近年來高職院校的大幅擴招,高職院校生源的總體水平在逐年下降。高職院校學生自我意識強、個性鮮明,在高中階段學業成績大部分處于中等或中等偏下,再加之近幾年高職院校的生源約有一半是從中職中專升上來的,學生普遍存在學習習慣不好、學習興趣不濃、學習較被動、積極性不高、整體學風不佳等種種突出問題,更需要進一步拓寬文化基礎知識的學習,以促進專業知識和職業技能的吸收,更好掌握現代化的生產、管理和服務技術。
3?OBE(成果導向) 教育理念及《商務禮儀》課程簡介
OBE教育理念,即成果導向教育,其英文全稱為“Outcomes-Based Education”,是“以學習者為中心,學習結果為導向”的教育哲學思想,它是由美國學者Spady W·D等人于1981 年率先提出并進行實踐總結出的概念,最早應用于美國和澳大利亞的基礎教育改革中,隨之得到越來越多的重視與認可,業已從基礎教育擴展到高等教育,并已成為很多國家教育改革的主流教育理念。
Spady認為,OBE教育模式是指圍繞某一階段學習結束后所有學生能夠獲得的關鍵結果,清楚地聚焦和組織教學活動安排,在教育活動開始之前它就對學生能夠獲得的學習結果有清晰的構想,然后設計課程、組織教學和實施評價以確保實現此學習結果。
OBE區別于與傳統教育模式:傳統教育聚焦于課程結構,而OBE模式運行聚焦于清晰定義的學生學習結果框架;傳統教育教學安排和日程都是固定的,而OBE模式下時間是可選擇的資源,取決于師生的需要;傳統教育是競爭性的標準,只有少數人能夠獲得成功,而OBE模式具有清晰定義的標準,所有學生都是標準導向;傳統教育聚焦于學生的考試與測驗,而OBE模式聚焦于持續提升每個學生的學習或者能力達到畢業前的最高水平。
禮儀是個人文化涵養、道德修為和交際能力的外化形式。禮儀技能的高下能直接反映一個社會的文明程度,于國于民都尤為重要。中國素有“禮儀之邦”之稱,中國禮儀教育貫徹古今,全民都應當學習禮儀教育。禮儀技能教育是素質教育體系中的重要內容,更是學生職業技能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然而令人憂心的是,目前部分大學生不懂得如何正確與老師、同學及周邊的人溝通和相處,出現了禮儀方面的缺失,影響著學生的整體素質和形象。就《商務禮儀》課程而言,商務禮儀是商務人員從事商業交際活動和商務活動中必須遵循的禮儀規范。故此,中國國內包括高職院校在內的很多學校都相繼開設了《商務禮儀》課程,旨在通過學習《商務禮儀》加強學生的禮儀技能教育、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是職業院校學生更好立足于社會,更好服務社會的基礎。
4?OBE指導下的《商務禮儀》教學改革
OBE教育教學理念是世界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它設置了預期的學習成果目標于完成組織、實施和評價的教學過程之中,并以預期的學習成果目標為核心,對高校人才培養進行反向流程的設計。在 OBE的教育理念下,教育是一種能力培養與訓練的過程。
《商務禮儀》課程是主要針對學生交往及未來職業需求,向學生傳授商務活動的基本禮儀規范及交往技能而在高職院校普遍開設的一門實踐性、實用性和應用性都很強的文化基礎課程。但由于或多或少存在諸如課程學科化嚴重、地位邊緣化、與專業課程界限過于分明、教學模式陳舊、改革滯后等問題,嚴重影響《商務禮儀》課程應有價值的發揮。
針對目前教學中存在的教學目標籠統、教學內容多、教學方法傳統單一、評價考核方式不夠合理等諸多問題,本文初探在《商務禮儀》課程中,基于OBE理念,聚焦學生最終學習成果,根據預期學習產出,對《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評價體系等進行改革探索,力求重新構建教學體系,組織教學內容和進行教學實施和評價,以期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4.1?基于OBE理念設定《商務禮儀》的教學目標
基于OBE理念,從知識、能力、素質三個方面來明確定位《商務禮儀》的教學目標。
(1)知識教學目標要求:學習接待、拜訪與饋贈的基本知識,規范待人接物的行為,掌握商務禮儀各模塊的基本知識點如儀容儀表及服飾的搭配原則,學會撰寫求職信、個人簡歷與求職面試禮儀規范等。
(2)能力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在商務場合中的形象把握能力,以及處理商務場合中的突發狀況、分析問題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諸如在商務活動中的語言表達、寫作、交際及溝通能力等方面的基本通用能力。
(3)素質教學目標:結合商務禮儀素質與學生專業素質,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政治素養、專業素質與人文素質,繼而培養出優秀的商務人員。
4.2?基于OBE理念優化《商務禮儀》的教學內容
課程內容的選擇是在解決“教什么”的問題,而傳統教學存在一個問題,課堂教學容量太大,為了趕教學進度,有可能忽視教學所達到的效果,在 OBE 模式下,教學內容的選擇可以概括為控制數量、保證質量。根據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人才培養目標與《商務禮儀》課程大綱,結合 OBE理念,按照商務禮儀的內容豐富多樣的特點,將《商務禮儀》課程教學內容分成 7大核心模板,分別是商務禮儀基本認知、商務形象禮儀、商務會面禮儀、商務迎送與拜訪禮儀、商務活動禮儀、商務宴請禮儀、求職面試禮儀。
4.3?基于OBE理念改革《商務禮儀》的教學方法
《商務禮儀》課程具有知易行難的顯著特征,平時教學一定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加強和提高自身的禮儀知識和素養,以身作則作好禮儀的示范者,引導學生“知行合一”“學做一體”。可借助網絡新媒體設備豐富教學形式,靈活采用方法多樣、形式活潑、生動有趣的教學方法,如課堂講授法、啟發引導法、教師示范法、角色扮演法、案例分析法、情景錄像法、互動游戲法、討論點評法、情境模擬法等。例如,情境模擬教學法,老師設計教學內容,并由學生分角色對之進行模擬實戰演練,通過實戰模擬,加深學生對教學內容的理解與認識,提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如在進行“產品推銷情境禮儀演練”時,將學生分為4-6人一組組建模擬公司,就本公司某種拳頭產品的推銷或與其它公司就合作開發產品項目進行場景模擬,道具自備,將電話禮儀、日常見面禮儀、儀表禮儀、接訪禮儀、餐飲禮儀等商務禮儀知識,運用于其中進行課下進行情景仿真排練,課堂上演練,通過學生互評、教師打分,選出優秀小組和個人,老師進行總結點評。
這樣能夠提高學生課堂參與程度,激發學生學習熱情,幫助學生主動學習,既能帶動課堂氛圍,加強教學互動,又能培養學生的自我認知和探索能力,幫助他們真正理解商務禮儀的精髓內涵所在,從而達到 OBE理念下的《商務禮儀》課程目標。
4.4?基于OBE理念構建《商務禮儀》的評價體系
每個學生都能得到應有的能力培養與學習產出是OBE理念的期望,再加上《商務禮儀》是實踐性很強的一門課程,OBE理念以預期的學習效果為導向,《商務禮儀》的教學評價標準具有開放性和層次性特點。《商務禮儀》注重考核學生商務禮儀知識的實際應用能力,應當對“以分數論英雄”——過于看重考試成績的傳統考核形式進行改革創新,建立多元化、標準化的考核評價體系。對期末一次性考核的傳統考核方式進行改革,建立由任課老師+實訓老師+學生組成的“三重評價”模式,設計出合理的分數占比,對學生的學習態度、課堂表現、知識應用、實踐能力、期末評價進行綜合評定,給出由平時成績(30%)、情景仿真模擬成績(40%)及期末考試成績(40%)三部分組成的考核總評成績。注重記錄學生進階式評價過程,對照學習產出,分析總結學生資源利用率、學習反饋、學習積極性和學習效果等,增加過程性考核所占的比值,適時開展學生自評與互評、教師評價等多主體評價。
5?結語
作為一種對傳統教育模式的革新,OBE教育理念突破傳統教育中的局限,為高職教育文化基礎課在優化教學內容、更新教學手段以及合理設置評價體系等方面有著非常重要而又現實的意義。實踐證明,在《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與建設中引入 OBE 理念,對《商務禮儀》課程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有益的改革與探索,有利于發揮 OBE 教育理念在高職文化基礎課教學中的指導性地位,提高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顧明遠.教育大辭典(第3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250-251.
[2]馬芳.論文化基礎課在職業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08.
[3]孫中濤.高職公共基礎課教學改革存在的問題及原因探析[J].武漢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1,(6):69-71.
[4]李東風,葛力力.對高職公共基礎課既要重視又要適度——兼與張新德老師商榷[J].職教論壇,2006,(10):30-32.
[5]鄭乾生.高職公共基礎課的改革探討[J].教育評論,2014,(11):117-119.
[6]Spady William. Outcome-based Education:Critical Issues and Answers(PDF)[M]. Arlington Virginia: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Administrators,1994:12.
[7]張男星,張煉.理解OBE:起源、核心與實踐邊界——兼議專業教育的范式轉變[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0,(3):109-115.
[8]武金彩.基于OBE教育理念的商務禮儀混合課程改革探索[J].中國儲運,2021,(1):114-116.
[9]徐淑嫻.OBE模式下的民法總論課程教學模式改革[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19,32(13):150-151.
[10]田芳.商務禮儀課教學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與實踐[J].湖南大眾傳媒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9,(6):112-113.
[11]莫少紅.高職“商務禮儀”課程教學改革的探索與實踐[J].教育與職業,2012,(36):148-14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0年度廣西職業教育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成果導向(OBE)的高職文化基礎課教學改革探索與實踐”(GXGZJG2020B047)階段性成果。
作者簡介:張海濤(1981-),男,河南駐馬店人,廣西國際商務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教學部副教授,主要從事語言學、職業教育研究;張景成(1978-),男,河南汝南人,南昌工程學院外國語學院講師,主要從事語言學、商務禮儀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