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旋旋
摘要:我國經濟發展正處于轉型和升級的關鍵時期,隨之涌現出各種先進技術與設備,并廣泛應用在各個階段的實踐教學過程中,而小學數學課堂也不例外。通過引進信息技術來優化課程教學,構建高效課堂,旨在整合有效信息與資源,豐滿教學環節,豐富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數學核心素養。本文以筆者教學經歷為切入點,立足于信息化視域下,探尋小學數學課堂中引進信息技術的合適契機與有效途徑,旨在為該數學課程教學者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數學;深度融合;實踐研究
一、依托信息技術創設數學學習情境
伴隨新課改進程的不斷推進和深化,小學數學教師需依據課程改革需求和教學現狀來探尋引導學生全神貫注投入學習的有效措施,其中創設情得到廣大教師的認可與青睞,能夠給學生創設沉浸式環境,為激趣教學提供有利條件。以教師講解“三角形”相關知識為例,教師需依賴多媒體使得教學內容變得聲情并茂且多姿多彩,能夠將生活中常見三角形圖片展示給學生,使得學生意識到三角形在生活中隨處可見,有著重要的應用價值,并提出“為什么普遍應用在生活中”這一探究性問題,使得學生能夠在探究中把握三角形具有穩定性的特征。或者以教師講解“圓的畫法”這節課為例,教師需依據粉筆和線段圍繞一個端點進行順時針旋轉,最終會黑板上會出現圓形,由于教室條件有限,很多學生無法直觀、立體觀看繪畫過程。此時,教師需要以投影儀為載體向學生展示畫圓的具體步驟,使得學生獲取與此相關的更多知識,提升其教學效率。再比如教師在講解“平移和旋轉”相關知識時,教師需利用先進技術為學生播放游樂場內轉動的摩天輪,行駛的碰碰車以及旋轉木馬項目的動態視頻,在學生結束觀看后需對以上畫面進行分辨,哪些是平移,哪些又是旋轉。通過借助信息技術創設游樂園情境,能夠吸引學生探究情境之后的隱藏數學知識。
二、借助信息技術激發學生自主意識
隨著素質教育的普及深化,各個數學教師需深刻意識到除去教授學生基礎知識和解題技能之外,還需著重增強學生探究意識聯想意識以及自主意識,使其能夠步入深度數學學習階段。鑒于此,教師需依據課程大綱要求和學生切實需求來設計培育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教學方案,借此來吸引學生以積極端正的態度參與課堂活動,最終完成培育學生核心素養的教學目標。以教師講解“小數的性質”這節課為例,教師需引導學生回顧之前所學的整數比大小相關知識,在此基礎上將班級學生劃分為人數相近、實力相當的學習小組,在為他們提供學習用具和操作設備之后,鼓勵他們以小組形式通過實踐操作來探尋“比較0.1、0.01、0.001大小”的解決方法,在經過一番討論和研究后,教師需借助投影儀向學生展示以上三個數值的大小是怎樣變化的,借此彰顯學生在數學課堂上的自主性。
三、利用信息技術突破數學難點教學
基于信息技術立體化、生活化等特性,教師需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增加數學內容的趣味性和新穎度,使其由抽象變得形象,由平面變得立體,由乏味變得風趣,幫助學生深化對知識的認知和理解。以教師講解“統計與可能性”相關內容為例,由于需要統計的數字較多,學生理解起來存有一定難度。此時,教師需通過設計ppt課件來展示以不同標準統計的不同結果,其中需用顏色標注出來,以便提高統計準確性。另外教師在帶領學生突破“相遇問題”這一教學難點時,教師需引導學生把握正確把握相遇過程中總路程問題,深度理解“相遇”這一數學概念,引進信息技術使得相遇問題變得動態化和直觀化,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把握相遇的問題產生和解決方法。
四、使用信息技術增強師生教學互動
小學教師依托現代化技術能夠整合校內外優質學習資源,有效搭建與學生家長間的溝通橋梁,將數學課堂由室內延伸到校外,或者教師還可以推薦學生優質網站,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進行網站自主學習。針對學生課堂教學和課下自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與困惑,教師需通過各種先進軟件與網站與學生取得溝通交流,比如建立班級內部微信群和釘釘群,借此來及時了解學生的情緒波動和學習現狀,從而能夠及時且有效地幫助他們走出困境,解決困惑,借此拉近師生間情感距離。比如在微信群內,學生可以大膽提出自己的學習、生活上的疑惑,將共性問題引進課堂進行專題講解,而個性問題需要教師對癥下藥一一解決,使得班級內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得到切實提升。
五、結語
綜上所述,為適應現代化教育教學發展趨勢,小學數學教師需探尋信息技術與課程內容相結合與融通的有效途徑。鑒于此,教師需借助現代化技術優勢來大幅度升學生的自主意識,想象能力以及探究意識,最終完成培育學生數學素養的教學任務。
參考文獻:
[1]張郁,婁群.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教學深度融合研究——平板電腦的有效使用[J].數學大世界(小學五六年級版),2020(001):95,94.
[2]勞淑怡.信息技術與小學數學課堂教學融合的深度研究——以使用e-world教學平臺為例[J].讀與寫,2019,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