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晶
摘? 要:本文主要是針對綜合實踐活動課堂上小組合作學習中存在的參與度不高、合作不夠深入的問題,探索解決途徑。主要提供了四個解決途徑。
關鍵詞:小組合作;任務驅動;多元智能;獨立思考;評價
一、合理分工,任務驅動
只有分好工,讓每個小組成員帶著自己的任務合作學習,才能真正實現人人參與。在中低學段,教師應該首先教會學生分工。盡量讓每一個孩子在每一個環節都有任務可做,盡量讓每個孩子都能嘗試不同的任務。在收集資料環節,可將需要的資料分類,每人收集一類。比如要收集“旅游小竅門”,可將它們分為吃、住、行、安全四類,每人收集一類。在研究性學習實驗操作環節,筆者通常提倡學生這樣分工:兩人動手操作,一人記錄,一人匯報發言。比如:做過濾實驗來探究怎樣凈化污水。再如:做對比實驗來探究什么形狀的橋承受的重力較大。注意:各成員要定期輪換,讓每個人都嘗試不同的任務。在設計制作類學習的設計制作環節,我盡量讓每個孩子都動手。比如:在制作一個水果拼盤時,可引導孩子這樣分工:方案一:兩人加工水果,兩人擺盤。方案二:每個人負責水果拼盤造型的一部分。這樣,讓每個孩子都在任務驅動下積極參與小組活動。在綜合實踐活動的各個環節,都應該遵循就上面的分工原則。這是深度合作的基礎。當然,合理的分工也要考慮個體差異,學習能力較弱的同學可以適當減輕任務。
二、建立平等互助的成員關系
在小組合作時,筆者發現這樣一些普遍現象:組長或學習能力較強的成員在語言上打擊學習能力較弱的成員,讓該成員邊緣化。有的小組成員唯我獨尊,難容他人意見;有的小組成員在合作學習時,一出現問題就互相抱怨,結果不歡而散。無論是歧視、自我中心、抱怨都是合作學習的障礙,教師要及時洞察這些不良現象,并加以引導。筆者通常針對不同的問題對癥下藥,引導他們平等交流,友好相處。比如針對歧視問題,可給他們講多元智能,讓他們明白人的智能有8種之多,每個人擅長的不一樣,也許某位同學數學不行,或者語文不行,但是運動能力強,或者空間感強。所以不能小看任何一位同學。引導孩子們建立平等互助的伙伴關系,這個過程是長期的,需要老師堅持不懈的努力。
三、以評價促發展
教師積極、及時的評價可以促進小組合作的正向發展。評價時,可遵循多元化的原則,即:既重結果,又重過程;既鼓勵表現出色的小組,也贊賞學習過程中人人參與齊心合力的小組,還表揚勇于創新的小組等等。除了進行橫比,還進行縱比,如:關注各方面有進步的小組。
四、理清獨立思考和深度合作的關系
獨立思考和深度合作是辯證統一的關系,獨立思考推動合作步步深入,合作中處處蘊含著獨立思考。小組合作學習時,也要重視每個孩子的獨立思考。
打造人人參與、深度合作的學習小組,遠遠不止以上四個途徑。教師可以靈活運用多種方法指導學生,才能讓每一個學習小組像加足了馬力的小火車一樣向著更高的目標奔跑起來!
(責任編輯:陳華康)
參考文獻:
[1]周平儒. 綜合實踐活動課課題研究探索與回顧[J]. 教學研究,2004(06):529-532.
[2]余祥. 農村轉崗幼兒教師開展游戲分享環節的調查研究——基于樂山市的個案分析[J]. 科技視界,2020(07):106-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