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
【摘? ?要】? 初中歷史是一門綜合性較強的學科,情境創設教學策略能夠幫助學生高效學習。本文結合筆者實踐教學經驗,從四個方面簡要分析了初中歷史教學情境創設策略,希望對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有所幫助。
【關鍵詞】? 初中歷史;情境創設;策略
情境創設作為初中歷史教學的重要手段,其符合初中生的認知規律,情境創設下的歷史課堂,學生求知欲更強,愿意主動參與課堂活動,符合新課改理念,初中歷史課堂中教學情境創設尤為重要,教師要在教學中不斷實踐和創新,提高初中歷史教學有效性。
一、創設活動情境,調動學生積極性
在初中歷史教學工作開展中,教學情境的創設可以輔助教學工作順利開展,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興趣。歷史課堂中活動情境的創設,需要教師從學生和教材內容出發,發揮活動情境創設的作用,營造輕松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使學生可以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提高學生課堂主體地位、提升學生學習能力。新課改下的初中歷史課堂,教師要改變傳統灌輸方式,為學生創設更多展示的機會,激活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思路可以跟上教師的教學節奏。例如,在學習《鴉片戰爭》這部分內容時,在導入環節先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這樣一方面可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后面活動順利開展打好基礎;另一方面也可以節省教學時間,將有限的時間運用到知識的分析和探索中。之后,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活動,以小組為單位對鴉片戰爭產生的原因、發生的經過、產生的結果以及最終造成的影響展開分析。這樣的歷史課堂活動要比教師直接灌輸知識產生的效果更好,學生學習積極性、欲望更強,可見活動情境創設的重要性,從而收獲高效的教學成果。
二、創設問題情境,體現學生主體性
新課改背景下的初中歷史教學,教師要注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所以在歷史課堂中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角色位置,突出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教師應以引導、輔助的方式配合學生學習,根據學生學習需求制訂教學計劃。在創設問題情境中,能夠有效集中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使學生積極思考教師提出的問題,而思考的過程便是學生吸取知識的過程。例如,在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這部分內容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中先播放視頻資料,以此吸引學生注意力,激活學生的探究欲望,觀看視頻后,學生會提出問題,也會想要發表自己的感想,這時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繼續深入地探索,充分參與課堂活動,例如,教師可以提出“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的目的是什么?新中國成立與這個會議是否有關系?有什么關系?”通過一系列的問題引導學生深入參與本節知識的學習,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目標。
三、創設游戲情境,增強課堂趣味性
初中生愛玩好動,這一時期教學工作的開展,教師要結合學生的特點設計教學活動。在初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從學生愛玩的特點出發,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創設游戲情境,使學生在玩的過程中學習,真正實現寓教于樂,在輕松的環境中學習,學生的學習也會更高效,促進初中歷史教學效率的提升。例如,在學習《中國工農紅軍長征》這節內容時,教師可以結合這節內容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教材中的知識以演繹的方式呈現,并融入學生在課前預習中搜集的關于長征的知識。要求學生在表演中采用的內容要與歷史史實相吻合。為了確保角色游戲的順利開展,學生會下足功夫做好預習,掌握更多的關于紅軍長征的內容,主動地搜集相關知識,然后在課堂中呈現。這樣學生便在潛移默化中掌握了知識,同時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鍛煉,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四、創設影音情境,拓展學習空間
任何學科教學工作的開展,對學生最好的刺激就是使學生對學習的學科產生興趣,而圖文并茂、直觀形象的多媒體技術能夠為學生帶來全新的體驗,創設影音情境,借助動畫、文字、圖像、聲音等對歷史知識進行統一處理,在歷史課堂中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共同參與,有效拓展了學生的學習空間。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充分發揮現代教學手段的作用,為學生創設教學情境,激發學生興趣,深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影音情境的創設對學生會產生很大的沖擊力,使學生產生全新的學習體驗。此外,歷史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要善于借助語言文字創設教學情境,使學生享受課堂,主動參與課堂,通過語言創設輕松的歷史課堂,展現歷史的魅力,將語言與現代教育手段結合,吸引學生,實現歷史課堂中師生情感交融,給學生帶來視覺與聽覺的享受,從而促進初中歷史教學質量的提升。
綜上所述,在初中歷史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情境創設的作用,情境創設能夠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以良好的狀態參與到歷史活動中,徹底改變傳統枯燥、單一的教學模式,帶領學生走進全新的歷史課堂。在實踐教學中,教師要深入研讀教學內容,結合教學內容創設相應的情境,有效提高學生學習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韓翔.初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創設教學情境[J].年輕人,2019(39):185.
[2]李生梅.初中歷史教學情境創設策略研究[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2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