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實踐教學是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課程教學中的重要環節。文章以應用型醫科院校為例,分析了思修課實踐教學目前存在的問題,根據教育部等發布的改進、創新思政課相關文件的指導精神,提出了思修課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的理念,并結合教學實際,整合應用型醫科院校思修課現有的實踐教學活動,進行了具體設計。
關鍵詞:應用型醫科院校;思修課;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
中圖分類號:G640?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673-7164(2021)40-0143-03
高校是培育青年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陣地,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以下簡稱“思修”)課程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教學主線,培養大學生的愛國情懷,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踐行職業理想,并身體力行地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應用型醫科院校醫學生是未來的一線醫生、護理人員、醫技人員,學校應牢牢抓住思修課教學主陣地,結合學校發展實際,重視實踐教學,將“醫乃仁術”的傳統醫學精神一代代傳承,引導學生堅守一線,樹立崇高的醫學信仰,致力于中國醫學的傳承和發展。
一、應用型醫科院校思修課實踐教學現狀
相關部門頒布的諸多思政課教學指導文件多次提到改進思政課教學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環節,例如,2005年中共中央宣傳部、教育部發布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1]中要求“把實踐教學與社會調查、志愿服務、公益活動、專業課實習等結合起來”“要制定實踐教學大綱,整合實踐教學資源,拓展實踐教學形式,注重實踐教學效果”。2019年,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指出,“堅持守正和創新相統一,落實新時代思政課改革創新要求,不斷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理論性和親和力、針對性”[2]。在這些文件的指導下,很多學校均構建了思修課實踐教學體系。
(一)實踐教學體系初步建立,實踐教學活動內容豐富
應用型醫科院校重在“應用”二字[3],培養的是具有高素質的應用型醫科專業人才,他們的服務對象是最廣大的城鄉居民,他們研究的是最常見的疾病。因此,在教學方案設計中,高校應該關注“應用”的核心環節——實踐教學。應用型醫科院校的思修課主要面向大學一年級學生開設,在教學中,教師應將學校定位與教學建設相匹配,注重實踐教學環節,培養醫學應用型人才在實踐中思考人生、思考專業、思考職業、思考社會的能力。現有實踐教學體系涉及課內實踐、校園實踐、社會實踐,就課內實踐而言,實踐教學活動有主題演講、課前時事熱點分享、醫學專家進課堂等,側重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就校內實踐而言,實踐教學活動有微電影視頻大賽、醫院志愿者服務、中國精神分享等,側重培養職業道德。就社會實踐而言,實踐教學活動有校外實踐基地培育、紅色文化基地探訪、醫院社會調查等,側重將學校與社會相結合。這些實踐教學活動形式豐富、層次立體,拓展了思修課課堂教學,豐富了教學方式,值得肯定。
(二)實踐教學活動形式分散,未形成緊密的聯系
然而,思修課實踐教學活動運行幾年之后,也暴露出一定的問題:
第一,實踐教學內容與校園其他活動“撞車”,如演講比賽、紅色文化基地探訪等活動,其他思政課、校團委、黨校經常會組織相同或類似的活動,容易使學生在參與這些活動時產生審美疲勞。
第二,活動形式分散,各實踐教學活動之間未形成緊密的聯系,學生在參與實踐教學活動中,存在“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問題,雖然參加了多次實踐活動,但是沒有深入理解活動的意義,沒有深刻理解實踐活動的本質。
第三,活動成果呈現不充分,學生參與實踐教學活動之后,沒有及時固化參與過程,實踐教學活動沒有形成可傳承、可展示的教學成果。
實踐教學的設置,是為了引導學生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以上實踐教學活動所出現的問題,導致學生在參與教學實踐活動時,認知膚淺、被動參與、淺嘗輒止、感觸不深,缺乏參與的熱情,直接影響了思修課教學實踐活動的實際效果。
二、思修課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的必要性
應用型醫科院校思修課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是以思修課教學內容為基礎,緊密結合時事政治,針對醫科專業學生特點,將現有的實踐教學活動統籌規劃,變被動參加為主動參與,提升實踐教學效果。
(一)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是提升思修課教學效果的有效路徑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中指出,要“規范實踐教學,把思想政治教育有機融入社會實踐、志愿服務、實習實訓等活動中,切實提高實踐教學實效”。在此指導意見下,提高思修課實踐教學實效主要表現在兩方面:一方面,一體化設計的實踐教學,能夠聚焦思修課教學專題,更好地實現思修課教學目標,幫助學生加深對課堂專題知識的理解,最終全方位提升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法治素質;另一方面,一體化設計的實踐教學前后呼應,前一項實踐教學成果是后一項實踐教學的基礎,這樣容易增加學生的成就感,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
(二)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有利于實踐教學方案專題設計
應用型醫科院校思修課理論教學的重要改革之一是開展專題式教學,將思修課章節內容整合為若干專題,重點強化醫科專業學生的責任感,注重學生的醫生職業道德培養以及醫生法治素養的提升。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能夠將分散于各章的實踐教學活動,根據理論教學專題進行整合。整合之后,思修課實踐教學活動按專題開展,能夠更加突出教學主線以及教學重點。
(三)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突破了實踐教學分散教學的局限性
思修課理論教學的課堂教學具有完整性、一致性,根據現行的思修課實踐教學方案,實踐教學活動穿插在課堂教學的某個階段,呈現分散性特點。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能夠使分散教學連貫化,幫助教師和學生在實踐教學過程中,深入了解實踐教學目標,讓實踐教學與理論教學相互呼應,使師生產生全局感。一體化設計突破了分散教學的局限性,更有利于固化實踐教學成果,保持實踐教學傳承,推進實踐教學創新。
三、應用型醫科院校思修課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的實施
《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實施意見》要求“創新思政課教學研究工作,聚焦教學重點問題研究,實施思政課教學方法改革攻堅項目,形成一批案例式、探究式、體驗式、互動式、專題式、分眾式等教學方法”。[4]2020年,上海市教委等部門在《上海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行動計劃(2020-2022年)》中指出,要“實施魅力課堂打造計劃,打造一批內容準確、思想深刻、形式活潑的思政課金課”。根據這些教學指導文件,推進思修課實踐教學改革,內容上在于解決教學重點問題,形式上在于挖掘互動性教學方法,效果上在于調動學生參與的主動性,具體實施計劃如下:
(一)依據教材內容,結合應用型醫學院校特點設計主題
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應與課堂教學緊密結合,依據教材內容,設計實踐教學主題。思修課教材共分七部分,包括緒論、人生的青春之問、堅定理想信念、弘揚中國精神、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明大德守公德嚴私德、尊法學法守法用法,分為思想政治教育板塊、道德板塊和法治板塊三條主線。實踐教學應當根據這三大板塊設計主題,進行一體化設計。
拍攝微視頻與志愿者服務,是應用型醫科院校經常在道德板塊使用的實踐教學活動,本研究以此為例,具體展開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在教學中,教師應指導學生觀察社會、撰寫劇本、拍攝微視頻,體現學生對醫生職業道德的思考,以校外實踐教學基地為基礎,組織學生參與志愿者服務,弘揚無私奉獻的志愿者精神。在一體化設計中,教師可將國家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的“健康中國”戰略作為指導,以“健康”為主線,設定不同的主題,如垃圾分類、科學護眼、合理飲食、意外事件自救等,指導學生進行公益微視頻拍攝。將公益微視頻應用于志愿者服務中,從被動服務轉換為主動服務,在與患者的溝通中,體會患者心情,培育醫患共情。經過一體化設計,一方面,教師可通過微視頻展現大學生的原創力、洞察力和價值觀,教會學生發現并傳遞思想的美、道德的美,引領青年學生在體驗中成長、成人、成才;另一方面,可通過志愿者服務,將學生自己拍攝的微視頻展示給患者,使微視頻的拍攝更有意義,在無形中提高醫學生對專業認同、職業使命的認識,體驗醫務人員的社會責任和健康使命。
(二)結合時代背景,將“創新”理念融入課本內容
思修課的教學目標在于全面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和法律素養,教學素材中有時代元素,與社會熱點事件緊密結合。每一個能夠聚焦大眾視野的熱點事件,無一不蘊含著情感與理性的沖突,教師在教學中,不但要在課堂理論學習中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其中所蘊含的情與法,同時還要在實踐教學中緊扣時代背景,指導學生在實踐中弘揚正能量,顯示時代青年特有的風貌。
以2021年全國開展的黨史教育為例,本研究將具體展開討論實踐教學一體化設計如何將時代元素與課本內容相連結。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思修課可開展研黨史、尋黨址、學先進、樹理想系列實踐教學活動,按照“現場感受、主體創作、場景再現”等實現路徑,將理想信念、革命道德、愛國主義教育與法治教育等主題實踐教學活動進行一體化設計。
1. 2021年2月20日,習近平總書記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強調:“在一百年的非凡奮斗歷程中,一代又一代中國共產黨人頑強拼搏、不懈奮斗,涌現了一大批視死如歸的革命烈士、一大批頑強奮斗的英雄人物、一大批忘我奉獻的先進模范,形成了一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了中國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青年時代是信仰形成的黃金時代,是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最重要時期之一,也是形成終生為之奮斗的信仰的時期。老一輩革命家都是在青年時代就形成了自己的革命理想和共產主義信仰。思修課可以在引導學生學習黨史的基礎上,舉辦“醫學青年與信仰”演講比賽。
2. 中國共產黨曾涌現一系列偉大精神。例如在建黨初期,隨著中國工農紅軍的發展,在革命戰爭中急需醫護人員和醫療資源,在此形勢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廣大軍民,制定衛生工作方針和法規政策,建立醫療衛生管理機構、紅軍醫院和醫務學校,開展衛生防疫運動,開創了我國紅色醫療衛生事業,形成了以“政治堅定、技術優良、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為主要特質的紅醫精神。為配合理論學習,學校可舉辦“學史崇德,傳承紅醫精神”故事分享會。
3. 2021年4月5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5],其中指出“憲法法律權威進一步樹立,法治文化事業繁榮興盛,是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總體目標之一”。思修課實踐教學可結合黨史教育,將弘揚法律文化與愛國主義教育相結合,充分利用紅色文化資源,使法治觀念入腦入心。以上海紅色文化資源為例,學校可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制建設”主線,包括魯迅紀念館(傳承中國傳統法文化)、中共一大會址和毛澤東故居(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保護人民健康)、上海周公館(周恩來法律思想)、龍華烈士陵園(學習《中華人民共和國英雄烈士保護法》)等。學生可參觀走訪紅色文化景點、物件和人物的故事之后,在任課教師指導下,結合課堂教學內容,查閱圖書、影像資料,深入挖掘紅色資源背后蘊含的法律故事,樹立憲法權威,形成圖文并茂的實踐報告。
以上實踐教學活動涉及思修課三大教學板塊,以黨史教育以及“共產黨為什么能”為主線進行一體化設計,形成立體有層次的實踐教學活動體系,在黨史學習中幫助醫科專業學生樹立科學信仰、堅定理想信念,從而引導學生成長為能擔當時代大任的青年。
基金項目:上海健康醫學院思政課研究專項課題“基礎課‘醫患共情實踐教學活動一體化設計”;上海健康醫學院文明品牌項目“走讀醫院,公益宣傳,關愛殘障人士”。
作者簡介:付卓婧(1980—),女,博士,上海健康醫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網絡思政。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印發《〈中共中央宣傳部 教育部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高等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意見〉實施方案》的通知[EB/OL]. (2005-03-02).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3/moe_772/200503/t2005030 2_80414.html.
[2] 新華社.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化新時代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創新的若干意見》[EB/OL]. (2019- 08-14). http://www.gov.cn/zhengce/2019-08/14/content_5421252.htm.
[3] 余國江. 應用型本科實踐教學一體化改革初探[J]. 江蘇高教,2014(05):98-99.
[4]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上海高校匯聚一流學科力量支撐起新時代思政課發展“中國系列”課形成跨學段育人合力[EB/OL]. (2020-03-18). http://www.moe.gov.cn/s78/A13/moe_773/202003/t20200319_432792.html.
[5] 新華網.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建設的意見》[EB/OL]. (2021-04-15). http://www. gov.cn/zhengce/2021-04/05/content_5597861.htm.
(責任編輯:莫唯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