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玖良
摘 要:近年來各級文化館創新公共文化服務方式,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陣地作用,開展了大量美術作品展覽活動,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為滿足公民基本文化需求、推進全民藝術普及發揮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具體實踐中還存在一些問題。本文就基層文化館開展美術作品展覽活動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探討,并提出改進思路,以期在今后的工作實踐中,切實高效地為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文化服務產品。
關鍵詞:文化館;美術作品展覽;改進措施
一、文化館舉辦美術作品展覽活動的重要意義
長期以來,美術作品展覽是美術傳播、交流、學習和展示的重要方式,也是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的重要內容之一。盡管隨著信息網絡化時代的到來,數字文化館建設也在加快推進中,各種形式的線上美術展覽舉辦得如火如荼,提高了美術創作人員、愛好者和大眾的參與便利性,但由于美術創作及其作品的獨特屬性,傳統的線下美術作品展依然會作為主要的美術傳播、交流方式長期存在。
(一)美術作品展覽是一個窗口
展覽策劃的專業能力、展出作品的水平高低、展覽場館的安排布置、服務質量的優劣等,直觀地反映了一個地方的文化軟實力。除了感受美術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和視覺沖擊力,從這個窗口可以看到文化發展、繁榮的實際水平;可以看到公共文化服務效能的高低;可以看到文化自信、文化創新和追求美好生活的人文精神。漢中市南鄭區文化館自2018年撤縣設區以來,充分發揮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優勢,創造性地舉辦了“慶祝建黨100周年書畫展”“南鄭、勉縣、城固、略陽四縣區書畫聯展”等各種主題性、綜合性美術作品展22場次,展出作品1200余幅,參觀群眾1.6萬余人次,對外展示了南鄭經濟社會發展、文化繁榮創新以及脫貧攻堅等領域取得的成果。
(二)美術作品展覽是一條紐帶
南鄭區人口54萬人,初步統計,常年從事書法、美術、攝影創作和相關產業的專業和業余愛好者有1600余人,離退休和青少年愛好者更是無法統計。這個龐大的群體迫切需要文化館為他們提供必要的公共文化服務,以獲取有價值的美術信息、成果展示、交流學習。美術作品展覽這條紐帶,將眾多美術創作人員、美術愛好者以及美術相關工作者與文化館聯系在了一起。作為主辦方的文化館,能及時掌握美術動態、資源、數據信息;作為美術創作人員和參觀人員,不僅完成學術層面的展示、學習、交流,也有助于增進了解,活躍文化氛圍,提高創作積極性,增加公眾文化獲得感。
(三)美術作品展覽是一面鏡子
一方面,文化館從這面鏡子反饋公眾需要什么樣的文化服務產品,他們的關注點和興趣點在哪里,從哪些方面滿足他們的文化需求,及時發現并改進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另一方面,活動參與人員通過展覽活動看到新的創作思路、創作技巧,在對比中發現自己專業中的不足,找到提高和突破的方向。
二、文化館舉辦美術作品展覽活動存在的問題
(一)基層文化館美術作品展存在重數量輕質量的現象
由于習慣了自上而下的工作機制,很多展覽活動一味地強調數量和形式,以實現工作業績的提高,從而取得上級的認可,而展覽活動的社會效益、參與人員的反響、公眾的滿意度等往往少有總結或者被重視。好幾年前,文化館經費緊張,設施簡陋,為了創造條件舉辦書畫展,在廣場或菜市場周邊拉幾根鐵絲,把書畫作品密密麻麻地懸掛其上,風吹日曬兩三天。雖然圍觀的人比較多,但多是來看熱鬧的,并不關心作品內容。賣菜的老農為此表達了他的不滿:“來這里的都是買菜的,你們掛些這種東西,妨礙我們做生意。”還有一些主題性展覽,東拼西湊一些多年以前的現成作品,隨便安排個閑置房間,拉條橫幅,找幾個民工把作品隨意地掛滿墻面,展覽即算布置完工。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共文化服務保障法》的頒布實施和各級政府的高度重視,文化服務設施得到了顯著改善,美術作品展覽服務水平有所提高,但展覽總體質量還有待進一步提高。
(二)示范和帶動作用不突出
參展作者大多局限于本區,展出作品精品力作少,更新緩慢。南鄭區文化館2015年增設書畫展廳150平方米。當時為了籌辦“四縣區書畫聯展”,深入走訪調查,征集了區內一批精品書畫作品,邀請專業人員精心策劃。“四縣區書畫聯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反響,文化館的吸引力、凝聚力顯著增強。但是,在后來的展覽活動中,受各種因素影響,多數展覽新瓶裝舊酒,新作品數量不多,質量不高。一是由于前期宣傳力度不夠,大多數展覽活動公眾知曉度不高,相當一部分有參與意愿的美術工作者和愛好者因此未能參加活動。二是很多有影響力的美術創作人員,隨著年齡的增加、溝通聯系的減少,逐漸失去了主動投稿的動力。三是由于調查不夠深入,對區內美術工作人員底子不清,情況不明,教師隊伍、廠礦企業許多能力強、水平高的美術工作人員并不為文化館所知,展覽作品征集捉襟見肘,挑選余地不大。缺乏有感染力的作品,必然會影響展覽活動的長期吸引力。
(三)公眾的參與性、互動性不強
造成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除了前面講到的重數量輕質量外,還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缺乏與展覽相關的座談、討論、現場講解等配套服務活動。展覽活動期間邀請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名家舉辦相關的創作交流座談會,明確展覽主題思想、主要作品的藝術特點,交流創作心得等,會有效激發參觀人員的觀展興趣,為展覽活動起到錦上添花和畫龍點睛的作用。二是縣區級展覽活動本身級別較低,如果再缺乏趣味性和適當的激勵措施,難免會降低一部分人的參與熱情。
(四)與展覽相關的專業能力和服務水平有待提高
除了少數幾次影響力大、反響好的展覽,大部分美術展的策劃、展廳規劃、作品布置及參觀服務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問題。民間有“三分長相,七分裝扮”的諺語。美術展覽作為一個獨立的藝術活動,本身就是藝術作品創作的延伸,相當于油畫與畫框、國畫與裝裱之間的關系,對作品藝術感染力的烘托具有重要作用。由于缺乏舉辦展覽的專業人才,對展覽策劃和總體設計缺乏足夠的重視。一面橫幅或皺皺巴巴的簡易噴繪就是戶外宣傳招貼,展廳的規劃、作品的布置缺乏設計和想法,展覽簡介、觀展指示牌等不規范,加之相關服務不到位,即便有很多優秀作品,也會給參觀者先入為主地留下不好的印象。
三、存在問題的改進思路
(一)強化專業培訓,提高展覽策劃、布展和服務水平
結合文化館實際,采用多種方式,對文化館業務干部進行系統專業的美術展覽策劃和布展能力培訓。一是選拔熱心美術事業的年輕干部,赴省文化館或者省展覽館,觀摩、學習當今主流美術展覽概況和發展趨勢,掌握美術展覽的基本要素,學習策劃、布展和配套服務的基本指標要求。二是邀請相關專家來館,結合具體展覽活動進行全方位的業務技能培訓指導。三是充分利用網絡,引導美術干部進行網上理論知識培訓。
(二)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完善展覽設施
積極主動向主管部門和上級請示匯報相關工作,取得組織上的重視,增加投入力度,切實改善展覽服務基礎設施和完善服務功能,提高服務質量。
(三)深入調查走訪,摸清美術人才資源家底
落實專人,制定工作進度,深入全區22個鎮(辦)企事業單位和社會團體,對美術人才資源情況進行全面深入的調查摸底。一是從事書法、中國畫、油畫、雕塑、攝影等美術類創作且有一定造詣和影響力的專業或業余美術工作者;二是從事傳統民間雕刻、木版圖畫、刺繡、剪紙、編織等民間美術的從業人員。將他們的基本情況、藝術特點和成就、師承關系等信息,收集匯總,分類造冊,建立規范的藝術檔案。
(四)創新文化服務思路,提升美術展覽的整體質量
一是拓展展覽內容。除了書畫、攝影,展覽還可以向藤編、竹編、刺繡、木版圖畫等民間美術方面拓展。南鄭的藤編產業發展迅速,2020年“藤編技藝”被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制定合理的方案,舉辦相關展覽,不僅能活躍群眾文化生活,還對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促進文化產業發展起到推動作用。
二是創新展覽思路,采用獨立和聯合舉辦相結合的展覽舉辦模式,提高影響力和社會效益。發揮文化館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和人才優勢,與社會力量和文化產業發展需求有效對接,聯合舉辦高質量的展覽活動。2015年“四縣區書畫聯展”的成功舉辦,證明了聯合辦展是擴大社會效應的有效方式。近年來,南鄭區文化館與區內百隆商貿企業發揮各自優勢,各取所需,聯合舉辦了多起詩歌朗誦、民間社火表演、攝影展覽等活動,豐富了群眾文化生活,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
四、結 語
縣區級文化館舉辦美術作品展覽,在供需兩端都存在許多先天不足,與省級、國家級展覽沒有可比性。但是,增強文化自信,促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繁榮發展,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質的要求都是一樣的。這就要求基層文化館發揮免費開放和公共文化服務陣地優勢,不斷提高業務技能和服務水平,遵循文化發展規律,因地制宜地為公眾提供更多高質量的美術展覽服務產品,激發文化創造活力,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權益。
(漢中市南鄭區文化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