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添
摘要:培養創新和創業能力是當今時代高速發展對大學人才培養的必然要求。分析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以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針對地方高職院校,將創新創業教育納入人才培養。在整個培養過程中,將對“雙重創新”能力訓練培養模式進行深入討論。
關鍵字:創新;創業;人才培養
一、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一)創新創業教育的概念滯后,對創新創業教育的認識和關注尚不明確。
從學院到系部再到師生的創新創業教育的認知與改革思想不統一。創新和創業精神教育的目標尚不明確,幾乎都采用以結果導向的教育教學方法將學生作為創業者的既定對象,不采用以過程為導向培養學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思維和積極探索以及精益求精的綜合品質。許多教師受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認為創新創業教育是一種指導學生參加比賽或與就業相關的創業實踐,而忽略了大學生的創新精神開發和培養諸如企業家意識之類的潛力。
(二)創新創業教育和職業教育是未能進行有效融合。
創新和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沒有緊密結合,與實踐教學嚴重脫節;盡管許多高等職業學院都開設了創新和創業課程并納入到學生畢業學分管理,但所提供的課程主要是一般課程,例如大學生的職業規劃和就業指導,創新與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這兩個平行的路線,未能有效地在專業教育教學環節中培養創新與創業的意識、精神與能力也沒有實現對創新與創業教育的專業教育的延伸,對學生創新創業培養質量不高。
(三)創新創業教育的支持保障體系不完善。
大多數高職院校都位于四線和五線城市,并且受到地區產業限制和經濟發展限制,學校創新和創業教育教學不能滿足改革要求;同時,由于學校自身資金壓力,學校很難建立起完整的創新精神和創業精神人才培養方案缺乏資金支持和保障,這使得創新創業教育停留在表面,并沒有真正達到培訓創新和創業精神的教育目的。
(四)現有的教師無法滿足創新創業教育的需要,而眾多教師短缺創新與創業經驗。
大多數大學教師直接從大學學習然后在大學工作。他們是在相關專業領域中具有較高學術理論的人才,但是缺乏行業工作經驗和創新創業的背景,缺乏在應用創新領域的實踐,并且在創業領域存在差距。一些高校通過對輔導員,思想政治教師和一些專業教師進行的專業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建立了一支創新型創新創業教師隊伍,但效果不佳不能從根本上解決教師缺乏創新創業實踐教學經驗等問題。
(五)以學生為中心的創新創業教育理念尚未形成。
傳統的教學模式仍然側重于知識轉移和教師講座。現在學生經常是被動的聽眾和知識的接收者,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創造力沒有得到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也沒有得到充分動員。從本質上講,學生在課外學習上的投資較低,他們花在獨立學習和閱讀上的時間更少。多數學生關注知識本身的掌握,而不關注知識的使用,因此很難發揮其獨立性思維能力和創新精神,創新創業的教學效果有待提高。
二、探索與實踐經驗
(一)構建由創新創業通適課程、專業創新創業課程和創新創業實踐課程組成的三層立體式專創融合的課程體系。
1.建立培養學生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人才培養實施方案。根據“創新與創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創新與創業發展課程”的培養思路,構建了選修課程、必修課程、理論實踐,課內課外、線上線下的多層次融合。構建公司的創新創業教育課程模塊,課程建設突出專業特色并與專業課程體系有機結合。必修課程包括創新和創業課程側重于創新和創業課程并為學生建立自學模式。
(二)建立彈性學制,設置創新創業學分以及學分轉換
促進以學分兌換為重點的教育教學管理創新。
學院制定了《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學生創新創業教育學分管理辦法》對創新創業學分的獲取和學分轉換制定了明確的規定。同時,它在學籍管理制度中建立了彈性學制、允許學生保留學籍休學創新創業的相關管理辦法,具有完善激勵機制,例如對創新和創業的補貼以及對學生創業項目參加創新和創業競賽的激勵,在獎學金的評選中將學生開展創新實驗、發表論文、獲得專利和自主創業納入評定內容。
(三)強化創業師資隊伍建設。
建立一支高水平的專兼結合教師團隊,將專業技能和并發技能相結合。首先是在學校培訓全職和兼職導師。選擇教師參加全面的“專業—職業—創新”創業教育培訓,全面提高創新創業教育教師的專業水平。鼓勵和支持教師在假期進行個人創業和深入的公司實踐。其次是在校外引進兼職導師。通過聘請負責創業的政府單位、成功的企業家、金融投資專家和成功的創業畢業生組成。最后建立創新創業導師資源庫逐步建立一支具有專業知識,實踐經驗和學術水平的創新創業導師隊伍。
(四)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創新創業教育基地。
大力推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將課堂移到企業引入學校,校企共同制訂培養目標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組建產教融合教師隊伍共同評價人才培養質量。
(五)完善創新創業激勵機制,鼓勵學生參加創新創業活動。
為大學生的創新創業創造氣氛,建立表彰和獎勵制度。在原來已有的獎項的基礎上,增加“創新創業突出個人”“創新創業優秀指導老師”和“創新創業優秀團隊”等獎項。并在評定國家獎學金、勵志獎學金、優秀黨員等方面、積極樹立創新創業模式模式。進一步使大學生的創新創業獎勵和獎勵科學化、規范化、系統化、出具相關文件為大學生創新創業活動提供物質基礎,建立創新創業學分進行合理科學的表彰。這是解決大學生參與創新創業相關活動的關鍵問題。目前,學校尚未完全設立創新創業學分。學校有關職能部門應要求部門結合專業特點進一步完善專業培訓計劃,使專業知識學習和實踐指導更有效地結合創新創業活動。
參考文獻
[1]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探索[J]. 沈逢元.??學周刊.?2017(19)
[2]基于共青團戰線視域下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工作實踐的路徑探索[J]. 張雪峰,蔣洋.??經濟師.?2021(02)
[3]“雙一流”建設背景下創新創業教育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路徑探索[J]. 賴渝,陳躍平,章曉云,廖建釗.??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21(03)
[4]新工科背景下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機制與路徑探索——以棗莊學院食品科學與制藥工程學院為例[J]. 張沛,李偉,譚偉,張立華.??教育教學論壇.?2020(27)
注:(項目來源:綿陽市職業教育研究中心2020年度一般課題《高職院校創新創業教育人才培養機制的研究與實踐-以四川電子機械職業技術學院為例》,項目編號:MZY20B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