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麗平
摘要:寫作教學是小學語文課程教學工作中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在現階段的教學工作發展過程中需要引起教師的重視,通過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優化以及理論實踐活動的合理組織,使學生在當前的作文教學工作中獲得較好培養。針對教師寫作教學和學生習作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本文基于當前的教學現狀展開理論探究,旨在通過相關研究成果促進當前指導工作的開展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一、引言
作文學習對于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要求較高,不僅考查學生書面表達能力,還考查學生習作過程中是否合理運用修辭手法,在小學階段的語文課程教學指導工作中,教師的作文指導工作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向學生進行指導,使學生可以從不同環節的作文習作活動中,學習書面語言的表達方式,并可以了解不同修辭手法和藝術表現手法,以此逐步提升自身的作文習作能力。
二、教學問題分析
(一)作文指導缺乏真實感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指導工作較為注重學生的真情實感表達,這也是學生進行作文寫作的重要觸發線之一。從實際的教學工作上看,部分教師在作文的教學指導工作上,較為側重寫作手法、藝術表現手法的講解,對于作文寫作的結構與情感部分教學內容較為匱乏。寫作方法或者藝術表現手法對于小學階段學生而言,要求相對較低,該階段的教學指導工作較為看重學生是否能夠把句子寫通順,同時適當運用相關寫作手法,以此使作文具備較好的全文結構和故事性。但由于部分教師在教學理念上存在一定功利性,認為灌輸寫作技巧就能夠使學生的作文寫作能力得到提升,這也造成學生在作文寫作觀念上存在一定認知錯誤。
(二)教學模式固定化
從整體的小學作文結構、故事內容與寫作方式上看,大部分為學生記錄身邊故事的題材,在語言上也相對稚嫩。部分教師在作文教學工作的開展過程中,僅根據以往的教學指導模式對學生講解作文的寫作方式,并在教學指導工作中,通過作文模板講解,使學生在寫作過程中僅按照模板方式寫作即可。該種教學方式對于學生的作文思維與學習觀念容易造成不良影響,同時也容易扼殺學生的想象力。
三、相關教學思路與對策
(一)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創新
作文教學方法的優化與創新,需要教師在以往的教學理念與教學基礎上,對作文教學的課堂組織方式與講解模式進行轉變,使學生可以在多樣性、趣味性的作文教學引導下,逐步提升自身對作文寫作的理解。首先,從作文的寫作理念與核心主題思想出發,使學生可以在初步的作文寫作學習中建立較好的學習觀念;其次,在當前的課堂教學環節上,教師還應對教學方法進行創新,在以往通過范文講解的基礎上,利用多媒體、,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發現作文寫作的主題思想、思路和方向。比如,在關于《那一刻,我長大了》的習作活動中,教師可引導學生記錄自己第一次寶貴的生活經歷,并使學生思考,經過這一次經歷你獲得了什么,包括物質上的,還有精神上的。最后,在學生描述自身生活經歷的基礎上,使學生從作文寫作的角度上思考作文布局,再根據事情起因、經過和結果的順序,啟發作文寫作的一般思路,幫助學生可以較好理解作文寫作的一般結構。
(二)拓展教學手段
教學手段的拓展可以針對以往作文指導模式教學內容呈現較為單一的情況,使學生從現代化的教學設備中進行景物觀察、人物觀察,以此在作文寫作的過程中可以具備較好的寫作思路。比如在關于描寫事物的教學基礎上,部分學生由于對該類課文的表述內容缺乏真實體驗感,在寫作的過程中也難以有較為深刻的文字描寫,教師需要結合該種情況合理應用信息技術的多維度展示功能,使學生通過現代化技術手段訓練自身的寫作觀察能力。比如,教師可在開展寫作教學之前,通過信息技術展示的方式,使學生觀察現實生活中的建筑、自然景觀等,在指導學生描寫事物的邏輯順序和相關詞匯基礎上,使學生在該類型的文章寫作過程中理解不同角度觀察事物對寫作的影響。如隨著視角的轉變,具體事物的特征也會隨之改變,引導學生理解站在不同角度的思考模式與寫作方式,如在描寫一棟建筑的正面形象時,可引導學生從“門”的形象入手,或者從整體的建筑形象進行描寫,在進行側面描寫的過程中,可引導學生思考一般建筑的側面是什么形象、側面的墻面色彩是否與整體建筑存在不同?使學生在進行思考的基礎上思考寫作的一般順序與客觀性。
(三)基于情境開展教學指導工作
小學階段的作文教學指導已經開始涉及多樣化寫作主題,以及簡單的寫作技巧指導,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需要結合相應的情境設置方法,使學生在創設的情境中能夠領會文學作品所蘊含的思想與精神境界等。比如在描寫動植物的作品賞析中,教師可通過創設“田園”情境,使學生通過觀察現實生活、品味現實生活的方式進行作文寫作。
結語:綜上,在現階段的作文教學指導工作中,教師應從以往的教學理念、教學方向與教學組織方式等方面進行轉變和優化,使學生可以從多樣化的學習環節中理解寫作思想、寫作方法。
參考文獻:
[1]李貴春.簡析小學語文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其應對措施[J].南北橋,2017:48-48.
[2]楊芳.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措施探析[J].南北橋,2017:111-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