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榮榮
【摘要】廣州市南國學校的“小農田”主要分為傳統“小農田”和科技“小農田”兩種。該校通過“小農田”的建設來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領悟勞動的意義價值,培養學生未來生活和工作中必備的勞動意識、技能、精神和習慣;培養學生熱愛勞動、自立自強的優秀品質。其中,科技“小農田”是STEM教育理念支撐下的“植物工廠”“智能菜園”,傳統“小農田”則是班級“種植園”“小花圃”。
【關鍵詞】勞動實踐;勞動教育;德育工作;智能菜園;STEM;小農田
馬克思說:“生產勞動和教育的早期結合是改造現代社會的最強有力的手段之一?!薄冬F代漢語詞典》將勞動解釋為“人類創造物質或精神財富的活動”?!掇o?!穼ⅰ皠趧咏逃睔w為德育的內容之一。千百年來,人類用自己的勞動來推動社會的進步?!对娊洝分兄摹斗ヌ础芬婚_頭就講“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描繪伐木工人勞作的情景。《芣苢》詩曰:“采采芣苢(fúyǐ),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采采芣苢,薄言掇之。”反映了農婦們采摘車前子草的景象。這些詩歌都熱情歌頌了勞動人民熱愛勞動、用勞動創造美好的高貴品質。
勞動教育,在21世紀,必將呈現它更加偉大的使命。作為新時期的教育工作者,我們如何因地制宜地結合學校的師資、場地和課時來履行這一偉大使命,需要一定的實施方略。也就是指在完成國家課程計劃的前提下在學校實施勞動教育提升學生德育素養的方針和策略、方法與謀略。
一、積極尋找“可依之枝”讓學校勞動教育明晰方向
中共中央、國務院發布的《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中指出:“勞動教育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制度的重要內容,直接決定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勞動精神面貌、勞動價值取向和勞動技能水平?!备鶕W生身體發育情況,科學設計課內外勞動項目,采取靈活多樣形式,激發學生勞動的內在需求和動力。統籌安排課內外時間,可采用集中與分散相結合的方式。
教育部印發了《大中小學勞動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提出,要將勞動觀念和勞動精神教育貫穿人才培養全過程,貫穿家庭、學校、社會各方面。注重讓學生在學習和掌握基本勞動知識技能的過程中,領悟勞動的意義價值?!毒V要》對勞動教育的目標內容做了細化和具體化:一是明確勞動教育目標框架,具體包括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具有必備的勞動能力、培育積極的勞動精神、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和品質四個方面;二是明確三類勞動教育(日常生活勞動教育、生產勞動教育、服務性勞動教育)的育人價值定位;三是明確小學、初中、普通高中、職業院校、普通高等學校勞動教育主要內容和三類勞動教育的具體要求。以上三個要求無疑是各地和學校可以作為依據去開展勞動教育的方針政策。當然,各地和學校要結合實際制定更為具體的勞動教育清單,切實解決勞動教育教什么的問題。這就是學校擬定勞動教育清單的“可依之枝”。
二、因地制宜主動作為讓學校勞動教育“大有可為”
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尤其培養學生的勞動素養,在校園中可通過小農田的建設來激發學生參與勞動實踐的積極性。但城市里的學校受面積的影響要在學校里開展勞動教育存在著一定的難度。但只要秉承“方法一定比困難多”的信念和因地制宜主動作為的原則,就能有所作為甚至大有可為。處于廣州市中心城區珠江新城中央商務區的廣州市南國學校,努力踐行著“水”和“綠色”為表征的生態文化教育特色,因地制宜開動腦筋,通過科技“小農田”——Stem教育理念下的“植物工廠”和傳統“小農田”——班級“種植園”來實施勞動實踐教育。
(一)科技“小農田”——“植物工廠”(智能菜園)
在課程改革的種種模式中,STEM教育應該是一種包容性最強,最適合整合其它學科的工具。STEM跨學科課程可以整合科學技術工程數學和創意寫作整合大型活動,整合家校社區,整合環境生態……無論是以STEM教育為入口而改變的學習方式,還是以STEM教育為抓手而帶動的課程改革,它帶來的是學習內容的更新,學習過程的再構和思維模式的重塑。
在廣州市南國學校,STEM教育的主要實施者是孫燁。孫燁參加了“基于6E模式的STEM課程開發與實施研究”的課題研究。在項目推進過程中,她也帶來了教學方式的思考。STEM理念的學習,不但豐富了學生的校園生活,還建立了教師的教學成就感。教師的專業是教育,因此,“教育在本質上是實踐的”,這一基本命題也決定了中小學教師專業發展必定是以實踐為獲得被理解和認同的基礎,也由此獲得可以實現的基本途徑。
(二) 傳統“小農田”——各班“種植園”(小花圃)
杜威說:“教育即生活?!碧招兄f:“生活即教育?!绷⒆闵睿陨顬槠瘘c,回歸于生活,在生活中體驗生活道德標準,通過實踐體驗,將僵硬的德育規章變為充滿人情味的行為,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去感悟,用自己的情感去體驗,用自己的頭腦去判斷,是我們開展德育主題活動的宗旨。為了給每個初中部每個班級搭建傳統“小農田”——各班“種植園”(小花圃),學校購買了每個班級3個大花箱,但由于不夠經費購買植物“種子”,只能讓各班自己想辦法解決。因為“沒有必要自欺欺人,我們都知道在教育界特別是公立學校,經費向來都不寬裕,這就逼著我們在學校的創新活動中轉變思考方式,不要在我們無法企及的框架之外尋求創新,而是要把精力放在如何克服經費困難,以及在現有條件下實現創新上。就像布拉德一樣,在有限的條件下發現解決問題的新辦法,這個被教育管理者采用的‘框架內創新模型,其實對所有從教者來說都至關重要?!庇谑?,各班班主任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在花箱中擺放了各種植物花卉,以各班各種管理形式,進行“植物園”的管理和打造并從中收獲成長。每個班級的學生從中認識植物的多樣性、豐富性和差異性。同時,也在照顧植物的過程中學會責任擔當、成果分享,收獲勞動教育的育人功能。
三、立德樹人注重實踐讓學校勞動教育培養可造之材
勞動最光榮,勞動最美麗,勞動最偉大。勞動教育,就是要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勞動觀點和勞動態度,熱愛勞動和勞動人民,養成勞動習慣的教育,是五育并舉全面發展的主要內容之一,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內容,是學生成長的必要途徑,也是立德樹人的重要一環。勞動教育具有樹德、增智、強體、育美的綜合育人價值。學生在學校參與的各種教育活動都是他們成長歷程中需要的“營養”。勞動教育也是其中之一的“營養品”。既然是成長,就意味著勞動過程不一定一帆風順,學生要成長成材必須“接地氣”,必須經風雨才能見彩虹。我們堅信,成長比成功更重要,因為“拋棄了自信和成功聯系在一起的舊觀念,事實上建立在成功基礎上的自信并不牢靠,自信是建立在對自身價值的深刻理解上而不是建立在成功上,因為沒有人能永遠成功而不失敗”。而勞動教育就是讓學生收獲成長的有效途徑,親自參與就是讓勞動教育有效的根本保證,注重實踐就是親自參與的代名詞。為此,我們作為學校勞動教育的組織者、管理者和引領者,要規劃好各種“學習”形式,讓學生參與各種有勞動教育。
讓“學習”在校園勞動實踐小農田的建設中變得真實。在學校里,我們通常通過各種“學習”培養學生成為可造之材。如何讓“學習”變得真實?筆者認為,勞動實踐是其中一個有趣有效的途徑。有這么一段話恰恰說明了這一點:“作為一名教師,我清楚我的專業,學習我的職業之間的相關性,所以,能在學習如何更好教書時體驗到快樂。但我也時常能感受到學校教育的脫節,因為老師能夠感受到自己背后可強烈的目標感,學生感受不到。我覺得學生們需要我們幫助他們去看到課堂學習和現實世界的關聯。我看到當教室里的學習能夠模擬真實世界的學習時,孩子們就更容易理解那些作業的意義所在。讓學習變得真實的目的是想讓孩子們體會到學習的目的,最終給學習者帶來快樂。”如果說德育即培養學生品德的教育,那么,勞動教育就是其中行之有效的途徑和抓手。在讓教育回歸本真,形成以家庭教育為基礎、學校教育為基石、社會教育為補充的一個良性循環和互動的大教育環境下,如何更好地落實“雙減”政策,更好地為國家培養高質人才,實施好勞動教育也許能給我們提供一些啟發和思考。
參考文獻:
[1]826全美.基于課程標準的STEM教學設計[M].林悅,譯.中國青年出版社,2018.
[2]寧虹,王志江.重新理解教育——來自教師發展學校的報告[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0.
[3]廣州市特級教師協會.守望花開[M].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16.
[4](加)喬治·庫羅斯.面向未來的教育[M].劉雅梅,譯.機械工業出版社,2019.
[5]凌志軍.成長比成功更重要[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
[6](美)蒂莫西·D·沃爾克.芬蘭教育現場[M].李紅燕,牛雙紅,譯.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8.
責任編輯? 林百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