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譯行為既要尊重客觀事實,也要帶有主觀見解。受到各種主觀因素的影響,翻譯者會呈現不同的翻譯心理,采用不同的翻譯策略。為了更好地保證最終的翻譯效果,翻譯者要關注個人主觀意愿,合理發揮主觀因素的作用。本文主要圍繞“影響翻譯策略的主觀因素”、“主觀因素下的翻譯策略選擇及其主觀依據”這兩個方面展開論述,重點結合主觀因素,探究科學、有效的翻譯策略,充分發揮主觀因素的積極作用。
【關鍵詞】:主觀因素;主觀依據;翻譯策略;文化素養
在翻譯過程中,有些翻譯者只注重技能,并沒有考慮個人主觀因素。其實,翻譯活動既需要成熟的技能,也需要一些積極的主觀因素。比如說,翻譯情緒、翻譯價值觀、翻譯習慣等,都可能影響翻譯者對語言的判斷、處理,導致不一樣的翻譯結果。為了不斷提升翻譯質量,翻譯者在研究技能的同時,也要密切關注主觀因素,合理運用主觀因素帶來的各項優勢。
一.影響翻譯策略的主觀因素
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需要發揮個人主觀能動性,靈活處理一些特殊情況。因此,不同人翻譯出來的作品,會呈現不同風格。影響翻譯效果的主觀因素有很多,比如說,“文化儲備”、“語言邏輯”、“審美水平”、“思維品質”、“翻譯習慣”等。具體來說,這些主觀因素可以概括為幾個方面:
第一,譯者所處翻譯環境。在不同的翻譯環境下,受到客觀條件、環境氛圍、風俗習慣等影響,翻譯者的翻譯思路可能會不一樣【1】,既可能產生新的思路,發揮較強的翻譯才華,也可能循規蹈矩、發揮失常,展現出比平時更差的翻譯水準。總之,翻譯者所處的具體寫作環境會影響主觀意愿【2】,繼而影響翻譯結果。
第二,譯者所處意識形態。翻譯者身處于社會大環境之中,或多或少都會受到不同意識形態的影響。在翻譯一部作品時,翻譯者內心往往有明確的動機和目標。無論是動機,還是目標,都與社會意識形態有關。這種社會意識形態,通常包含:“政治”、“經濟”、“文化”、“藝術”等不同維度。對于研究者來說,要想深入了解翻譯者的主觀傾向,不能脫離社會意識形態【3】。對于翻譯者個人來說,為了更好地管控個人主觀意愿,要積極關注并思考社會意識形態。
第三,譯者自身文化素養。翻譯者個人的文化素養水平,可以體現在翻譯過程、翻譯結果中。每一位翻譯者的文化積累不同,看待問題的視角不同,最終呈現的翻譯效果也會不同。由此可見,作為一名優秀的翻譯者,不僅要懂翻譯技巧,還要具備比較全面的文化素養,能夠通過個人翻譯,完整地詮釋原文內涵,表達其中蘊含的深刻思想【4】。
二.主觀因素下的翻譯策略選擇及其主觀依據
1.譯者所處翻譯環境
翻譯者所處的翻譯環境,指的是一種抽象的大環境,包含眾多因素。比如說,翻譯環境中通常包含一些約定俗成的概念,這些概念會提示翻譯者,讓翻譯者按照約定俗成的概念,直接進行翻譯。在19世紀末期,關于外國小說的翻譯,中國翻譯者大多采用章回體小說的翻譯形式,在開頭會用到“預知后事如何”、“話說”……這就是翻譯活動的“本土化”現象,充分體現了翻譯者主觀中的約定俗成思想。需要注意的是,翻譯者所處的翻譯環境并非靜止不變,而是一直在變化中。基于此,翻譯者主觀中帶有的約定俗成思想,也會不斷發生變化,呈現出與環境相適應的特點。比如說,進入21世紀,隨著翻譯環境越來越開放、包容,在面對外國小說時,中國翻譯者也不再拘泥于某一種固定形式,會從“本土化”現象中走出來,根據外國小說本身的風格和主題【5】,進行“直譯”,或者“意譯”。當然,在同樣的翻譯環境中,不同翻譯者的個人理解不同,翻譯結果也會不同,并非每一位翻譯者都能及時適應新環境、跟上新環境。
2.譯者所處意識形態
意識形態對翻譯者的影響,既是一種潛移默化、悄無聲息的影響,也是一種極其深刻的影響。舉例來說,關于《安妮日記》這部作品的翻譯,德國翻譯者內莉茨·許茨受到當時社會意識形態的影響,故意削弱了作品中與德國意識形態相沖突的內容。內莉茨·許茨表示:如果希望一部作品有好的銷量,就要充分考慮當時的社會意識形態,不能涉及任何對德國社會的嘲諷、污蔑。從翻譯者的視角來分析,內莉茨·許茨的觀點,其實是很多翻譯者的真實心聲。在20世紀70年代,以色列學者埃文·佐哈爾提出“多元系統理論”,該理論的核心主要探討“各種社會符號現象”,其中也包含“意識形態”,再一次強調意識形態的重要性。由此可見,在翻譯過程中,翻譯者對意識形態的感知、判斷【6】,會直接影響語言處理方式,產生不一樣的翻譯結果。
3.譯者自身文化素養
翻譯者自身的文化素養并非不可考量,可以直接體現在翻譯過程中,影響整體的翻譯質量。舉例來說,《簡愛》是一部非常經典的文學著作,關于這部作品的翻譯,目前存在不同版本。這其中,宋兆霖先生和祝慶英女士的翻譯,顯得更加突出,具有一定代表性。以“She sincerely looked on me as acompound of virulent passions,mean spirit,and dangerous duplicity”為例,宋兆霖先生將其翻譯為:“她當真把我看成是個滿腔惡意、心靈卑鄙、陰險狡詐的角色了。”而祝慶英女士則翻譯為:“她當真把我看成一個脾氣惡毒,心靈卑鄙,狡詐陰險的混合物。”在對比之下,宋兆霖先生考慮更多的是讀者體驗,主要根據中國讀者的閱讀習慣,進行合理的意譯。而祝慶英女士則選擇尊重作品原來的風格,直接進行直譯。雖然是兩種不同的翻譯風格,但都合情合理。對于讀者來說,只是欣賞的視角不同而已。
結語:
綜上所述,人作為翻譯活動的主體,或多或少都會將主觀因素融入翻譯活動。這既會帶來一些翻譯上的優勢,也可能造成一些翻譯上的干擾。為了更好地保證翻譯質量,翻譯者要高度重視這些問題:(1)譯者所處翻譯環境;(2)譯者所處意識形態;(3)譯者自身文化素養。在這個基礎上,每一位翻譯者可以更好地“趨利避害”,合理管控個人主觀因素,將主觀因素恰到好處地發揮出來,提升整體的翻譯效果。
【參考文獻】:
[1] 林萍 . “一帶一路”視域下英語翻譯教學中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路徑[J]. 吉林農業科技學院學報,2018,27(4):82-83.
[2] 鄭曉楓 . 經濟全球化背景下商務英語翻譯教學現狀及提升策略[J]. 高教學刊,2019(1):93-95.
[3] 田薈琳,付麗紅,匡衛,等 . 淺談皮革商貿英語教學中的問題及改革方法[J]. 教育教學論壇,2020(30):196-197.
[4] 衛娜 . 英語翻譯軟件視角下的翻譯改正算法研究[J]. 現代科學儀器,2019(3):15-18.
[5] 馮琳 . 外貿企業發展跨境電商的現狀及轉型升級對策 —— 以皮革制品企業為例[J]. 中國皮革,2020,49(10):64-68.
[6] 崔丹 . 英語翻譯計算機智能校對系統設計[J]. 現代電子技術,2019,42(4):179-182,186.
作者簡介:
閆慧穎,1976.05,女,山東單縣,漢,講師,學歷本科,學位碩士,研究方向:英語語言文學與英語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