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嘉
摘要:隨著社會對學前教育專業畢業生需求量的增大,作為學前專業必修藝術類課程的優質發展已成為十分重要的課題。對于學前專業學生來說,幼兒舞蹈創編和教學能力是成為一名合格幼師的基本能力。本文主要從高等院校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的重要性入手,對舞蹈課程教學過程中所表現出來的現實性問題進行探究,分析學生原本舞蹈基礎情況和學校舞蹈教學中所出現的一些問題,本文旨在加強對學生的舞蹈基本素養和教學實用性能力進行培養,提高舞蹈課程教學質量。
關鍵詞:學前教育;幼兒舞蹈;課程教學
隨著社會經濟水平的日益提高,家長對的孩子的教育愈發看重。根據教育部規定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表現能力,是幼兒教師在實際工作中需要掌握的兩大專業能力,高等院校的學前教育專業課程中舞蹈課程是一門重要的必修課程。所以說舞蹈是幼兒教師必須具備的基本才藝技能之一,也是在教學工作中必須要掌握的技能。
一、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中的問題
1.學生舞蹈基礎薄弱,舞蹈學習興趣相對缺乏
大部分高校學前專業在招收學生時,并沒有對具體的藝術水準提出要求,所以大部分學生都沒有舞蹈方面的基礎。個別學生因運動能力不足等原因,對舞蹈一竅不通,從另一個角度來看,系統學習舞蹈最佳的年齡階段6到10歲,這個年齡階段的孩子各方面能力等都是處于人生的快速發展的階段,如果在成年以后進行這舞蹈方面的訓練,學生的身體的記憶能力、學習能力能力都會大打折扣。這就導致在學前教育的舞蹈課堂上經常會出現教師認真盡責的教學、學生努力的學習,但是教學效果還是不盡人意。
2.專業教學目標不強,教學方法單一
在高師學前教育舞蹈課程中,舞蹈專業院校的課程教學模式影對學前教育舞蹈課堂教學工作的開展有很大的影響,舞蹈專業對舞蹈課程的要求與學前專業對舞蹈課程的要求在本質上是完全不同的。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主要是培養目的是幼兒教師綜合藝術素養。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目標不清晰,致使教學方式不明確、教學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長此以往以來培養幼師的舞蹈技能卻并不適合對幼兒進行開展教學工作。
3.缺乏培養學生的舞蹈創編能力
根據幼兒教學工作的實踐經驗來看,幼兒舞蹈教學中的舞蹈即興創編活動,是對幼兒進行美育的十分有效的方式。在這一教學方式進行過程當中,需要滿足舞蹈的原本的形式和幼兒的身心發展規律,二者結合起來是教師在指導幼兒進行舞蹈活動的過程中不可忽視的問題。學前教育師學生的舞蹈編創能力,在人才進行培養的過程中應該引起學校的關注。在舞蹈課程教學中,幼兒發展相關的舞蹈編創內容相對較少,與之相匹配的相關的教材也相對較少。這就使得學生在舞蹈教學實踐中,對于舞蹈編創教學表現出無所適從的局面。[1]
二、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改革途徑
1.轉變教學思維,提高專業情意
高師學前教育專業的舞蹈課程主要是培養學生藝術審美情趣的素質教育,為了培養具有藝術審美的綜合型教師。僅僅追求技能的刻板訓、缺乏真正的藝術素養教育,是難以應對日益增長社會需求的。在高師學前教育舞蹈課當中應避免單一內容的反復訓練,首先應通過綜合性訓練來增強學生的審美情趣和表現力,在前期使學生獲得較好的舞蹈體驗感,從而促進專業情意的發展。舞蹈課程應堅持以審美為基礎核心,以學生為創作主體,通過師生配合以及生生互動來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從而激發學生的舞蹈創作能力,以此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合作學習的能力。
2.明確職業能力導向,注重幼兒舞蹈教法
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是對幼師藝術領域教育的培養以及進行藝術美育的重要途徑,目標是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綜合性藝術素養,能夠滿足未來幼兒舞蹈活動的要求,為幼兒舞蹈活動教學奠定良好基礎。幼師不僅要教授兒童舞蹈動作,很重要的一點是在教授傳統舞蹈技能時要運用一定的語言賦予兒童愛的關懷,通過富有親和力的教態讓幼兒在學習中感受舞蹈的快樂,在舞蹈呈現中學表達自己的情感。
“藝術是實施美育的主要途徑,應充分發揮藝術的情感教育功能,促進幼兒健全人格的形成。”[2]在教學活動中應當先引導學生模仿來達到學習的品質,進而將模仿的能力轉化為自身獨特的創造力,轉化為學習方法的內驅動力。學前教育的舞蹈課程是一個,需要借助一定的模式練習進行模仿再創造,最終通過自我轉化去理解,完成運用并創造的過程。
3.注重提高審美情感,培養創新思維能力
在滿足素質教育背景下,幼兒舞蹈創編課程在學前教育專業實踐課程領域中占據了重要位置。此課程對幼師舞蹈課程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既是對前期舞蹈基礎掌握以及舞蹈素材積累的檢驗,更是對日后走向工作崗位實現課程教學和面對幼兒進行舞蹈活動的提前演練。幼兒舞蹈創編既要滿足舞蹈創作的共性規律,又要考慮到幼兒柔弱嬌小的年齡特點以及天真爛漫性格特征。優秀教師創編出的作品能夠讓孩童在感受舞蹈之美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汲取舞蹈藝術的養分,在強身健體、陶冶情操的同時塑造良好的思維品質。
幼兒舞蹈創編課程的主體是幼兒,應以幼兒視角為著眼點、以培養幼兒思維創新能力為落腳點。首先應加強學前教育學生優秀舞蹈作品的賞析能力、增強其審美情趣,通過直觀或間接觀看舞蹈作品來感受舞蹈藝術的魅力,從而激發其舞蹈作品創作激情;其次通過實踐幫助學生建立立體的舞蹈形象思維能力,培養其具有聯想性的思維創作意識。最后將藝術文化的傳承、實踐育人的教學理念融入專業教學、校園文化和藝術實踐之中。
三、結語
總而言之,學前教育專業舞蹈課程教學是一項持久而系統的工程,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不但要顧及到學生的專業能力,而且還要為學生在日后實際教學工作中所面臨的問題做長久的考慮。所以科學完備課程標準、合理的教學方法、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才能滿足時代的發展和社會對于幼兒教師的需要。對于學前教育舞蹈課程的發展與探索也是任重而道遠的,需要學校、幼兒園、培訓機構以及幼兒家長的協調配合,才能構筑起日臻完善的幼教藝術體系。
參考文獻:
[1]牟秀萍.關于學前教育專業舞蹈教學模式探析[J/OL].科技資訊,2016(16).
[2]邊霞.兒童的藝術與藝術教育.江蘇教育出版社,2006年版,第186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