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網絡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不僅給人們的社會生活帶來深刻變革,也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產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影響,。而學生干部隊伍不僅是辦學育人的重要對象,也是高校學生工作的重要力量,本文章主要以學生干部群體為切入點,注重發揮其先鋒模范和思想引領的作用,結合網絡信息化時代的新特點,不斷強化和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的建設工作。
關鍵詞:網絡信息化時代;學生干部隊伍;思想政治教育
習總書記在同各界優秀青年代表座談時表示,“青年興則國 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而青年學生干部是老師與學生之間堅固的橋梁與紐帶,持續并加強學生干部隊伍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的重點工作之一,面對網絡環境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形勢新變化,高校需要及時把握學生干部隊伍思想動態變化情況并采取應對措施,把學生干部隊伍組織建設得更加充滿活力,更加堅強有力,使之成為高校學生工作戰線的有力抓手。
1 網絡信息化時代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1.1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有力助手
網絡與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簡單的疊加,而是相互作用的效應,高校學生干部是學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助手和后備軍,其自身的思想境界、政治覺悟、學習能力、人文素養等都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展開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因此,高校必須把培養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作為根本任務,把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作為政治責任,把圍繞中心、服務大局作為工作主線,堅持以立德樹人為中心環節,讓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1.2是網絡思政引領的有力保障
網絡信息化時代,傳統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面臨著新挑戰。據CNNIC《2019年第44次中國互聯網發展狀況統計報告》數據顯示,在我國網民群體中學生占比最多,達到26%,其中受過大學專科、大學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網民占比分別為10.5%、9.7%。由此可見,高校學生群體在互聯網使用上無論是從年齡段還是從職業群體層面都占據了重要位置。互聯網高效、快速、精準等特點為高校學生干部展開學生工作提供了嶄新的平臺、創新了工作方式、提高了工作效率,但互聯網同樣也是一把雙刃劍,由于網絡的多元化與開放性加速了信息的傳播速度,各種思想交相融合、沖突、激蕩,高校大學生的成長成才環境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特別是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了巨大的挑戰,例如一些自控能力和判斷力較差的學生在網上接收到不良信息或者惡意言論的時候,會容易感到迷茫無助,甚至迷失正確的價值取向,因此,需要學校加強對網絡媒體的積極引導,幫助學生避開負面信息,從而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
2 網絡信息化時代高校學生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舉措
2.1遵循基本原則,完善運行機制。
網絡信息化時代下的學生干部隊伍建設是建立在數字信息技術之上,具有形態多、傳播快、信息廣、功能強等特點,學生干部不再局限于傳統線下進行溝通及管理班級事務的模式,但網絡的虛擬性與不可控性要求高校遵循網絡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原則,即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價值導向,以“學生干部接受程度”為前提,多元化開展工作的同時,不可憑學生干部思想無限地自由化,而應加大疏導和管理的強度并在制度建設方面進行完善,強化網絡道德教育,將網絡文化素養作為優秀學生干部評比的考核標準之一,從而增強學生的約束力與責任感,使他們在與各種不用的網絡道德準則發生沖突時能做出正確地判斷和選擇,并最終承擔起維護清新網絡環境的重擔。
2.2加強陣地建設,理論武裝思想。
習總書記強調“高校要成為馬克思主義學習、研究、宣傳的重要陣地”,而堅守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的主陣地,是當代青年人義不容辭的光榮使命。這對網絡信息化時代下加強學生干部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現實意義和指導性作用,面對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嚴峻挑戰高校要不斷增強陣地意識,打造屬于自身的網絡教育陣地,充分發揮輻射性教育功能,實現教育目標。而陣地的駐守需要強大的理論思想支撐,缺乏理論思維,是難以不斷前進的。面對網絡環境下新形勢、新變化、新挑戰,學生干部自身要成長起來,要加強理論學習,以習總書記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思想核心,充分掌握和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掌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以至于在面對大量錯綜復雜的網絡信息時不會迷失方向,并能夠做出正確的判斷和選擇。
2.3開展網絡文化活動,提高學生干部網絡文化素養
高校要充分利用互聯網,堅持積極正確的輿論導向,例如通過“易班網”、“青年大學城”、“學習強國”等線上學習平臺引導學生干部加強“紅色文化”的學習,讓學生干部多多關注國家大事,關注當今社會的熱點問題、焦點問題,建設集思想性、教育性、指導性、服務性于一體的多樣性思想政治網絡,使之成為學生干部鍛煉成長的重要渠道。還可以通過開展一系列的網絡文化活動,營造一種積極健康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氛圍,例如通過舉辦線上主題演講、網絡知識競賽、網絡創意設計大賽等大大小小的活動調動學生干部的積極性,激發其上進心、創造性,這既可以讓讓學生干部在潛移默化中加深對網絡文化的深刻理解,又有利于增強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
2.4結合虛擬現實,形成線上線下聯動協作
“去其糟粕,取其精華”是對待傳統的線下思想政治教育和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態度, 網絡虛擬空間的思想、文化、意識形態很大程度上都來源于現實社會,同時網絡空間產生的現象也會引發現實社會的連鎖反應。現實社會中發生的事件,可以引發網絡空間的熱議和反響,同時,網絡語言的興起也豐富和改變了日常生活的人際交往和文化傳播。在網絡信息化時代下,高校學生干部隊伍的構建同樣需要結合現實和虛擬,要善于甄別信息的真假與優劣,大力促進網絡空間與現實社會的價值觀融合。在新形勢下,高校所開展的學生干部隊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絕不能是單打獨斗,要應網絡時代的要求,大力革新思想政治教育模式,需要形成線下傳統教育與線上網絡教育互相協同,形成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積極合力,從而共同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從平面走向立體、從單色走向多彩,促進思想政治教育的精髓深入到學生干部的心里,從自上而下的單向教育和被動受教,轉變為雙向、多向、全方位的滲透式交流。
結束語:高校是引領社會思潮的重要力量,各種文化和思想在這里匯聚碰撞,而高校學生干部是高校思想引領工作的關鍵角色。因此我們需要認識到高校學生干部隊伍建設具有多重現實意義,在網絡信息化發展給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帶來的嚴峻考驗和巨大挑戰面前,我們唯有堅定不移地緊跟黨的步伐,時刻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思想,并善于運用網絡傳播規律,不斷改進和創新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才能營造出一個氣朗風清的網絡文化范圍,才能建設出一支具有時代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的新時代學生干部隊伍。
參考文獻:
[1]曾云燕.網絡時代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J].遼寧警專學報,2008(5):109-111.
[2]劉家祥.新時代高校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識定位[J].江蘇高教,2020(4):100-104.
[3]張偉強.探索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J].湖南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報,2006,5(5):76-78.
[4]萬玲曦.新時代高校學生干部群體思想政治教育現狀研究及對策分析[J].教書育人(高教論壇),2019,000(008):54-56.
作者簡介:
夏子涵,(1993-), 女, 漢, 學歷 :本科 ,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8年湖南省大學生思想道德素質提升工程網絡文化精品項目“基于易班網絡平臺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研究與實踐”的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8WL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