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西堅增
【摘要】美術是一門藝術創造性的學科。小學生在寫寫畫畫,進行涂鴉游戲的過程中能夠消磨一天的時光,既能夠表達小學生的意愿,又在筆下探索著世界的奇妙。美術從歷史上誕生的那天起,就賦予了本身創造性。開始,它是人們記錄生活、探索世界的工具;今天,人們能夠借助美術這個工具去表達自己的內心世界。在這個新天地里,小學生可以表現自己的精神世界,滋潤自我的心田,為小學較為繁忙的學業生活增添樂趣。美術不僅是一門學科,更是一種文化。美術的學習能為小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遨游在美學的世界中,用美的眼光去看待世界,激發自己的創造力,豐富人生。
【關鍵詞】小學美術小學;創造力;培養
引言
創造力的高低,能夠決定美術作品的好壞。它是美術核心素養的組成部分之一。對小學生而言,思維天馬行空并不是一件壞事,許多老師擔心孩子思維跳躍就對他們加以限制,殊不知這是小學生富有創造力的重要表現,創新性與美術素養具有千絲萬縷的關系,代表著豐富的想象力。對于農牧區的學生們而言,他們沒有更好的條件從小接受美術教育,接觸外界事物的機會與可能性也比較小,對他們而言,美術課堂是培養想象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機會。創造性事關美術教學多元化,更能夠幫助小學生提高綜合素質。
一、小學美術教育中培養孩子創造力的重要性
對于小學生而言創造力的培養對于滿足學生擴展性的思維具有重大的意義。在小學生望向天空的時候,他們能夠在天空中看到一蹦一跳的小兔子。在群星點點的夜空中也能構想出一幅美麗的畫卷。在閱讀到語文古詩詞的時候,腦海里浮現出的是這樣靜謐和諧的畫面:山下是一個農家,古道溪水旁三三兩兩的鴨子在汲水嬉戲,樹上則有喜鵲在嘰嘰喳喳的叫著,好像在為今年的豐收而喜悅。對于小學生而言,擁有創造力就好像擁有了馬良的神筆,在自由的思維里進行美術世界的翱翔,為自己的所見所聞賦予全新的生命力,增加對自然的感悟,對生活百態的想象,觀察生活聯系創造,進而調動小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把小學生天馬行空的想象力與創造力生命化,使小學生的天性得到合理的利用,從而為學生在美術課堂的學習提供至關重要的工具。
二、小學美術課堂培養學生創造力的策略
(一)構建和諧課堂
對于傳統的美術課堂而言,小學生是在學習死板的知識,在老師的帶領下“認認真真”的進行課堂的學習,表面上看學生們是在學習繪畫的技巧和美術理論。實際上這樣的課堂簡直如同一潭死水,因為小學生不能發揮自己的天性,想象力與創造力無處安放。有的只能是對老師的尊敬和傳統的兢兢業業的學習。學生的創造力得不到發揮,就永遠只能被老師牽著鼻子走,永遠遵從老師的想法,“僵尸”式的學習,陷入老師的節奏。實際上,我們說如果小學美術課堂能夠在和諧的氛圍下進行,老師不至于那么嚴肅,學生也能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因為在輕松的氛圍下,學生們能夠使自己的創造力自然而然的流露,想到什么就做什么,不至于被老師扼殺在搖籃里。
之前有一個廣告做得好,一件白白凈凈的衣服上不小心灑了幾點墨水。而富有創造力的人就能夠俯下身吹一吹,讓墨汁順著空氣的方向流動,在他的加工下最后竟然產生了一幅山水的樣子。老師如果能夠把這種有趣的實驗搬進美術教學課堂,可能課堂氛圍就會輕松很多。學生可以在老師的提示下完成這種美術小探究,進而拉近師生關系,讓學生能夠更加關注課堂。其次,學生能夠任性的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在白白凈凈的襯衫上盡情“揮毫灑墨”,通過學生自己富有想象力的大腦去創造,組成自己喜歡的樣子。在輕松愉悅的環境下舒緩了小學生的情緒,使學生們的創造力能夠有效的發揮出來。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學習中,學生是需要依靠老師的指導進行學習工作的。這樣的好處在于學生能夠中規中矩的學到知識,但其實傳統課堂之下學生過度的依賴于老師,無法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自然就不能夠要求學生的創造力能夠得到有效的發揮。所以改革美術教學課堂勢在必得。在眾多有效的課堂教學模式中,翻轉課堂可以說是最成功的一種模式。采用翻轉課堂模式,學生們就可以在生活中發揮自己的想象力與創造力,把美術融入生活,而不至于只能在課堂上進行美術的訓練。這樣一來,學生就能在生活中獲得更多的靈感,從而有效的培養小學生的創造性。其次,在課堂上老師也可以給小學生普及一些課外的知識,可以給小學生觀看歷史上美術大家的作品,進一步的刺激學生創造力的發揮。比如,學生們把美術帶入生活中,去觀察春天。感悟春天的鶯鶯燕燕與草長鶯飛,把自己對于春天的感悟采用奇思妙想的方式記錄下來,既能夠增長美術視野,又能為自己的美術創造積累素材,一舉多得。
結束語
與其倉皇的追趕日落,不如靜待滿天的繁星。在培養孩子美術創造力的時候,一定要讓小學生能夠換一種視角去發現星空點點的美,讓美術與生活聯系起來。畢竟美術出于生活,生活也能夠融入美術中去。
參考文獻:
[1]施亞娟.小學美術教育如何從生活中培養學生的自由創造力[J].小學生(中旬刊),2020,42(0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