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小慧 任偉
【摘要】學生的生命安全事關家庭幸福、校園平安、社會穩定。生命不保,何談教育。學生日常安全常識、自護自救知識、應急避險技能,珍愛生命規避風險的意識,來源于社會的引導關注、學校的日常教育和家長的言傳身教,縣域應構建完善社會、學校、家庭“三位一體”的生命教育體系。
【關鍵詞】分層落實;生命教育;安全教育
縣域部門制度建設層面。健全學校安全防控管理行業、科室、學校“三級制度”。構建職責明晰、層級分明、協調互動的安全管理體系。行業管理上,出臺了《學校安全專項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建立一把手主體責任、分管領導一崗雙責、安全工作“一票否決”的工作制度,夯實安全責任,發揮政府網站、媒體的力量,營造安全宣傳氛圍。部門管理上,實行教育部門班子包片、股室包點、校領導包年級、班主任包班的“四包”責任體系,與學校、教師層層簽訂安全目標責任書,織密責任網格。學校管理上,樹立“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堅持“一崗雙責,黨政同責”的制度,加強學校安全防控研判,落實信息報送制度,強化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安全管理30個工作流程、40項崗位安全職責、27項管理制度、5個安全責任書范本、18項校內外安全工作預案及處理措施的六部分《學校安全管理制度》,實現管理規范化、制度化。
縣域學校安全防控層面。實施安全教育課程化、常態化、專業化“三化教育”。安全教育課程化。全縣中小學校開設生命安全教育課,運用滲透式教育,將生命安全教育融入課堂中、課程中,免費發放《安全教材》,配備生命安全課教研員和專兼職教師,做到生命安全教學計劃、教材、課時、師資“四落實”,運用臨汾安全教育平臺,兩周開展一節生命安全課,對學生進行預防火災、溺水、地震、欺凌、危化品、交通事故等安全教育,提升師生防范意識。專題教育常態化。結合“全國安全教育日”“4.15國家安全日”“5.12防震減災日”“11.9消防安全日”“12.2交通安全日”等時間節點,聯合職能部門開展“平安護學”“安全守護”“一帶一盔·安全常在”等專題教育,提高師生安全素養。應急演練專業化。在參加全縣應急綜合演練的同時,各學校成立了應急工作機構,修訂完善各項突發事件應急預案,將“一月一主題”應急疏散演練納入學校安全常規,定期邀請消防、地震等部門開展踩踏、地震、暴恐、火災、防拐騙、防欺凌、校園傷害等演練,提高師生自救自護和應急避險能力。
縣域家校共建共育層面。五方面落實家校共育,強化家長的安全責任,一是隱患排查。學校堅持安全隱患“日排查、周匯總、月上報”的排查制度,發現安全隱患立即整改,對一時不能整改的,要求做到“五個落實”,同時及時將校園、周邊設施及環境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隱患告知家長,如,上下學路上的施工場所、交通安全等可能存在的隱患等;二是運用家長會、家長開放日,把學校安全管理方面的制度、辦法等告知每一位學生家長,最大限度地爭取學生家長的理解、支持和配合。教育引導家長要善于利用生活中的各種場景,隨時隨地對孩子進行直接或間接的安全教育。如,過馬路,遵守交通規則。生活中,正確使用電器;離家前,檢查水電、煤氣;空閑時,引導孩子正確逃生等。三是根據季節變化、學生年齡特點,寒暑假、節假日,印發以安全為主題的《致全縣中小學生(幼兒)家長一封信》《告家長書》、安全教育宣傳單,網絡平安寒暑假專項作業等,要求家長加強周日、節假日和寒暑期對孩子的監管和教育。四是通過家訪、班級微信、美篇、學校公眾號等方式,開展“一周一安全溫馨提示”,提醒家長強化避免孩子意外事故的安全意識和監管責任意識。五是關注特異體質學生。加強對留守、殘疾、各類疾病等特異體質學生的教育和管理,與特異體質學生監護人簽訂校外監管責任書。
學生生命安全教育是一個永恒的主題,著力構建縣域政府牽頭、部門配合、家校聯系的長效保障機制,推進生命與安全教育,讓師生及家長形成生命與安全意識,讓“關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愛生命、敬畏生命”成為常態,促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山西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課題(課題批準號GH-16359)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
李小慧,1986.02,女,漢族,山西洪洞,中教一級,研究生,山西省蒲縣城關小學,中小學教育。
任偉,1984.12,男,漢族,山西大同,中教一級,本科,山西省蒲縣古縣中心校,中小學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