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懷顯
摘 要:趣味作為教學成功與否的保障,它對提高學生學習熱情和動力具有主導性作用。從目前的小學數學情況來看,受老師的認知水平與學生年齡的影響,對教學成果造成了很大的影響。對此,數學老師必須充分利用趣味教學法的優勢,提高教學效益。
關鍵詞:趣味教學;小學數學;教學實踐;應用
新《數學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學習活動應該是主動、活潑,并且具有個性的過程。而之所以開展教學活動的根本目的是讓學生利用已學知識,更好地解決生活中的問題。當學生面對問題時,能夠積極、主動地從教學的方面尋求解決問題的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著手,讓學生漸漸喜歡,并且愛上數學,同時這也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有效方式。
一、趣味導入,在故事中學習
故事導入是當前常用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平均分、認識分數中,可以這樣導入:唐僧四人去西天取經,口渴之時八戒剛好找來了一個西瓜,怎樣分西瓜才均勻?因為《西游記》是每個孩子都熟悉的故事,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還能帶動學生發言,然后適時引出“平均分”,以豐富故事情節,將數學知識與故事有機的整合起來,最后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效。
在這期間,故事以它生動可愛的人物、形象、情節,足以幫助學生集中注意力,讓學生在講、聽故事中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這樣教學才能收到寓教于樂的效果,從而讓整個教學過程妙趣橫生。這樣學習過程也不僅是愉悅的,同時也是沒有負擔的。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必須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從網上搜集各種有趣的故事,或者讓學生自己編故事,用各種情節、人物豐富數學知識,讓其更加有血有肉,從而改變數學深奧難懂、枯燥無味的主觀認識。特別是低年級的學生,由于學生對數學沒有太強的學習興趣,在沒有適應學校生活的環境下,乏味、枯燥的教學只會讓學生越來越沒有興趣。例如,在學習數字時,我們可以先讓每個數字都披上可愛的外衣,具體如:海綿寶寶、喜羊羊、灰太狼、熊二、熊大等為學生編制出生動的故事,這樣學生的學習熱情就會快速增加,并且積極參與到故事講述、創編和表演中,整個課堂都會在學生的笑聲中度過。另外,這也是幫助學生形成穩定、持久的興趣,讓其愛上數學學習的有效方法。
二、動手實踐,在操作中學習
從小學生的生活、學習特性來看,他們有著很強的操作與動手能力,如果非要他們在一堂課上保持靜坐的狀態,很難維持,反之讓他們動起來,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幫助學生調整思維狀態與注意力,讓他們解放大腦與雙手,讓其更好地理解知識,提高思維能力。這也是數學教學提倡的方法。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該為學生提供更多的操作機會,通過開辟新的學習平臺,更好地挖掘學生個性與潛能,這樣才能讓他們在做中求知與思考,在動腦與動手有機結合的情況下,鍛煉思維能力。例如,在圖形轉換與旋轉中,它要求學生有一定的空間感,如果老師僅僅依靠有限的模型、多媒體展示和講解,學生得到的將只是有限的經驗,在知識應用、記憶理解與印象上都會存在問題。針對這種情況,我們可以讓學生試著動手,從動手中進行總結歸納、思考與觀察,這樣得到的知識才有助于應用,從而實現動腦與動手的整合。
三、巧設游戲,在游戲中教學
游戲作為小學生的最愛,它能幫助學生構建愉悅、輕松的教學氛圍,帶動學習興趣,滿足其愛玩的天性,從而調動學習興趣,提高學習與參與的主動性與積極性。將游戲教學法滲透到教學中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但是,在教學中,我們還是要找準整合點,用趣味游戲來化解數學知識的枯燥性與抽象性,在寓教于樂的情況下,才能讓學生真正做到主動求知,從玩中得到知識。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有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知識,更有益于身心健康,它是幫助學生成長的重要方式。例如,在學習被3整除的數的特征時,就可以通過激烈的比賽,由雙方出數字判斷能否被3整除。這樣學生在聽到要和老師一起玩游戲時,學生的積極性明顯增高,隨著游戲的推進,很多學生發現:較大的數字,老師也能準確、快速地判斷出能否被3整除。這樣就會激發學生對學習定律與方法的好奇,并且在學習的基礎上努力探索新知。
又如,在元角分的學習與認識中, 利用游戲活動能快速的深化理解過程,通過準備一些水果、錢幣、文具等物品,并且標上價格,這樣學生在購買中,就能真正理解元角分的用途和實用方式,同時也活躍了課堂氛圍,教學效果取得了很大的進步。
四、自編兒歌,增加趣味性
在小學教學中,兒歌具有朗朗上口、語句簡短、記得牢、容易學等特點,一直廣受小學生歡迎。因此,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兒歌形象生動的特點,將枯燥的數學知識制成兒歌,這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調動學習情緒,更加快速地掌握所學知識,并且提高創新能力與興趣。如:在乘除法教學中,我們可以根據“一只青蛙一張嘴,兩個眼睛四條腿……”的方式,編出各種有趣的兒歌,這樣學生就能在愉快輕松的學習環境中掌握所學知識,提升教學效率與效果。
數學技能與技巧作為不斷積累與深化的過程,練習是對相關知識的不斷消化與鞏固。因此,在布置練習題時,我們應該整合學生的實際情況,科學布置習題,將練習題與學生生活實際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生活中就能感受到數學的價值,從而增加數學練習的多樣化,具體如,筆算、口算、板演、速算、競賽等。在數學倍數教學中,可以先讓學生輪流說出指定數字的倍數,或者分組練習,增強小組競爭,這樣不僅增加了學習興趣,同時對鞏固知識,體會教學理念與情境也有很大作用。
五、以生為本,提高教學趣味性
演示法作為數學教學最常見的方法,有實物、多媒體和學生表演之分。實物表演是老師在教學中,講到某個知識點時,通過實物幫助學生理解抽象、枯燥的數學概念。例如,在講到正方體時,可以通過正方體模型,讓學生觀察、分析正方體特征,這樣就能給學生更加直觀的印象。多媒體演示是老師通過圖片、圖形進行輔助教學。學生表演作為最形象、立體、直觀的表演方式,它是以學生為主體,通過表達的形式為大家呈現知識。例如,在講到相遇問題時,讓兩個同學扮演路人,其他同學模擬題中情境,這樣不僅能幫助學生奉送心情,同時還能形象的理解題意。
另外,也有很多人將數學作為抽象的學科,總認為數學沒有用。事實上,數學源于生活,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因此,在數學實踐中,我們應該將數學和生活有機整合起來,這樣才能讓學生感受到親切感。例如,在講到長方體時,可以找鉛筆盒、鞋盒、橡皮等長方體,然后讓學生觀察生活中的長方體,指出哪些是長方體,這樣不僅活躍了課堂氛圍,同時也極大地提高了學習質量。
趣味教學法作為提高小學數學教學質量與效率的有效方法,它能有效提高學習積極性與主動性。因此,在小學數學中,我們必須充分利用所學知識,在深化知識結構的同時,增強探索與研究進程,在活躍思維的同時,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喻志東.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新課程學習(中旬),2013(05):208.
[2]婁喜紅.趣味教學法在小學數學教學實踐中的應用[J].學問,2009(06).
(作者單位:甘肅省榆中縣甘草店鎮錦繡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