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斌 王淇蔚
摘 要:圖表作為一種相對直接的視覺符號,具有輔助語言表達的功能。在日常文章中,圖表不僅能夠將抽象的文字內容轉化為具體的圖形信息,讓語言表達更為直觀(如柱狀圖、數據列表等),還能將一些無法簡單、明確表達的語言內容或邏輯關系以一種更加直接的形式表達出來(如邏輯關系圖、流程圖等)。因此,我們不難發現,在語言表達過程中,表達者如果能夠把握好圖文轉化的正確方法,不僅有利于更好地表達自己的思想,還有利于降低文章的閱讀難度。因此,高中語文教師要幫助學生學習如何通過圖文轉化的方式做好信息的可視化處理,進而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關鍵詞:圖表;視覺語言;高中語文;表達能力
中圖分類號:G420?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2095-9192(2021)29-0010-02
引 言
學生從小學開始學習漢字,面臨著兩個問題,一是如何高效理解文字背后的含義,二是如何高效表達自己的思想。不僅是語文課程,任何語言類課程學習,似乎都不能逃避這兩個問題。除引導學生熟悉字詞句、段篇章的語言結構,幫助學生找到更加適合自身的表達方式外,教師還應關注學生的理解效率。在日常教學中,學生雖然處于同樣的教學環境中,但對同一段文字的理解速度有很大的差別,對同樣內容的表達也是如此。這種差異出現的原因往往是學生使用的語言技巧不同。其中,圖表作為一種信息可視化處理手段,是學生在日常學習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便捷手段之一。因此,引導學生合理利用圖表進行信息可視化轉換,從而提高綜合表達能力,是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的捷徑之一。
一、筑穩根基,腳踏實地
一個人如果沒有良好的語言文字功底,就不能寫出一篇優美的文章;一個人如果無法把握視覺表達語言,就不能做好一幅圖表。因此,穩固的根基對表達技巧的掌握是十分重要的。
在語文表達能力的體現上,文字功底是十分重要的,其強弱直接體現了學生語文綜合素質的高低。同樣,視覺表達能力的強弱也決定著圖表的最終質量。
(一)提升語文基礎素養,加強文化知識積累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明確指出,通過高中語文教學,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要達到“能憑借語感和對語言運用規律的把握,根據具體的語言情境和不同的對象,運用口頭和書面語言文明得體地進行表達與交流”的水平[1]。倘若學生沒有足夠的日常語言、文化積累,這一教學目標便是一紙空談。因此,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除教材內容外,教師還應主動引導學生閱讀課外書籍,加大閱讀量,讓學生的視野和學識不局限在教材中,而是主動拓寬自己的視野,廣泛攝取不同領域的知識,防止出現“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尷尬局面。
(二)提升學生的視覺表達能力
很多人將視覺表達與繪畫、雕塑、建筑等視覺藝術畫等號,如此理解視覺表達著實有些片面。視覺表達并不局限在對視覺藝術的追求上,而是廣泛分布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大到法律文書的合理排版布局,小到日常繪制的教學流程圖,都是一種文字信息的視覺表達。若要學生做好圖表,對其視覺表達能力的培養是必不可少的。視覺表達能力的培養并不局限于文字表達能力培養上,還要著重培養學生的圖文轉化能力。
首先,教師要引導學生充分分析自身所需的信息表達能力,對信息內容形成十分清晰的認識。
其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不同內容之間的邏輯關系,進而幫助其選擇合理的圖表形式進行表達,如柱狀對比圖、餅狀圖、流程圖、包含關系圖、數據表格等。
最后,教師還要培養學生自我推敲的能力,讓學生從讀者角度審視自己所繪制的圖表,發現漏洞并及時補正。
二、探索合理的方式方法
俗話說:“一圖勝千言”。圖表是一種視覺語言,是通過數字技術實現的語音、文字、聲像、圖示的及時生成、轉化,并通過網絡通信等傳播手段來及時、實時傳播的一種新形態[2]。它可以超越國界,消除語言障礙,進入各種領域與人交流和溝通,是人類的通用視覺符號。它作為一種承載信息的內容載體,同樣需要合理的方式方法進行最優配置。因此,在日常教學中,幫助學生找尋最為有效的表達方式成為教師的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
(一)針對閱讀對象選擇合理的表達方式
正如上文所述,圖表可以超越國界,消除語言障礙,進入各種領域與人交流和溝通,因此,學生在進行語言表達前需要確認閱讀對象。由于不同的人群對圖像的敏感度不同,這項工作雖然看似簡單,但是對內容的高效表達有巨大貢獻。
例如,在撰寫面向財務人員的文章時,數字表格能夠起到最好的表達效果。它不僅能夠直觀地呈現出數字關系,還能夠提高讀者的數字敏感度,進而起到優化表達效果的作用。而針對不同語種的交流,一些文字較少、圖形性較強的表達方式,如餅狀圖、柱狀圖等能起到很好的表達效果,讓讀者即使不能百分之百地看懂文字內容,也能大致了解不同對象之間的量級關系。
(二)要將所要表達的內容最大化地融入圖表中
在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在繪制圖表時經常會出現“漏項”的問題,出現這種情況往往有兩種原因:一種是學生自身的疏忽,在繪制圖表的過程中沒有考慮全面,導致寫完文章后才發現圖表內容存在缺失;另一種是內容本身無法放置到圖表中,如學生在對某一年級的某一學科下的不同內容進行比較研究時,繪制了一張柱狀圖,但是在描述過程中還包含了一些其他學科的內容對比,顯然,將其同樣繪入圖中是不合理的。這兩種情況看似均為內容缺失,但是其本質原因大不相同。第一種情況的出現大多是由于學生考慮不周,而第二種情況的出現則是由于學生選用的方法不當。因此,針對不同的情況,教師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來應對,以幫助學生將所要表達的內容最大化地融入圖表中。這樣不僅能夠保證語言表達的順利進行,還能夠增加圖表的信息量,讓讀者快速從圖表中提取有效信息。
三、與表達邏輯相互關聯
文字的表達、內容的撰寫都與邏輯息息相關,通過圖解,學生可以將思考過程以圖表的形式“視覺”化。學生在進行語言表達前會有一個十分明確的思考過程,在這個構思環節中往往會靈感乍現,但是真正進入文字書寫環節,需要經歷一個較長的寫作過程,而在此過程中,這乍現的靈感很可能已經被遺忘了。
學生在進行視覺信息傳達的過程中,如果將圖表內容置于其中,不僅能夠記錄自己的思想邏輯結構,使文字表達更加嚴謹,邏輯更加縝密,還能將邏輯結構的圖表以一種形象的形式呈現在紙面上,更直觀地展示自己的思考過程。
四、合理規劃圖像設計
閱讀效果好的圖像設計可以準確傳達主題思想,將讀者的注意力引向文本,使讀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文本傳達的信息。因此,合理規劃圖像設計對內容表達有促進作用,這種外在力量的輔助雖然看似與表達能力無關,但是不可否認的是,良好的視覺感受對幫助讀者理解文章的作用不可忽視。因此,在信息可視化訓練過程中,教師要讓學生關注對圖形本身的設計。
結? 語
總而言之,信息可視化訓練有利于提升學生圖文轉換時篩選信息、提取信息、整合信息、表達信息的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人文素養,這將對學生的學習、生活產生深遠影響。
[參考文獻]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7.
鄭新蓉.在讀圖時代重新理解教育[J].新課程評論,2018(10):7-13.
基金項目:本文系福建省中青年教師教育科研項目(基礎教育研究專項)“新課標背景下基于圖表情境提升學生語言表達能力研究”(項目編號:JSZJ20094)(福建教育學院資助)的研究成果之一。
作者簡介:王貴斌(1976.2-),男,福建泉州人,本科學歷,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泉州市名優教育工作者,泉州市中學語文教學專業委員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泉州市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福建省中學語文學科教學帶頭人培養對象。
王淇蔚(2005.1-),男,福建泉州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