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迎春
(河南物流職業學院,河南 鄭州 453514)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特別是物聯網相關技術的迅猛發展,硬件智能化趨勢逐漸打破了傳統的行業壁壘,傳統制造業格局發生了深刻變化,用戶的需求也隨之變化,這對傳統制造業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跟不上這一趨勢的企業將被市場競爭淘汰。
高校生物聯網專業學生應立足服務地方經濟發展。通過對鄭州物聯網企業的調查研究了解到,產業涵蓋面寬,邊界難以界定;物聯網技術屬新型產業,知識體系不清晰。通過分析物聯網行業發展的趨勢,明確了就業方向是智能家居、智慧校園、智慧園區、智慧城市等方面的產品應用與維護[1]。
(1)通過產教融合,來自企業的專家與學校一起開展專業建設,根據物聯網行業需求的調研,結合企業崗位,分析典型的工作任務,制訂適合高校學生的課程內容。
(2)依托專業鏈的課程體系建設,課程中一般涉及專業基礎課程、專業核心課程和專業拓展課程。物聯網專業基礎課程一般包括“電工技術”“電子技術”“C語言程序設計”“物聯網概論”“單片機技術”“嵌入式技術”等。專業核心課程一般包括“傳感器應用技術”“自動識別技術”“無線組網技術”“JAVA 程序設計”“物聯網項目規劃與實施”“物聯網應用程序設計”等。專業拓展課程有“電子商務”“營銷”“物流”等。
建立校內課程學習、校內專業社團實踐、技能大賽和定崗實習四級教育培訓體系。
2.2.1 校內課堂學習
通過完善的課程體系,學生了解物聯網的行業發展,掌握基礎軟件的理解和開發能力,比如互聯網有關方面知識、智能家居、移動客戶端開發等,學生了解基本的理論及概念,能完整地操作校內實訓設備,能夠開展項目需求研討、項目分解、項目開發、項目管理等,做到基本的應知應會。
2.2.2 建設物聯網創業社團,提升學生實踐能力
專注于智能家居。以校企實踐合作為例,鄭州零和壹公司為供貨方,公司承接企業物聯網設備銷售、安裝及維修,并為企業提供培訓工作。企業通過新媒體賬號與客戶建立關系,建立流量池,形成賬號矩陣。瞄準新樓盤開發推廣智能家居,通過制作短視頻,展示產品性能,維系社群與客戶關系。疫情下,通過直播間帶貨功能逐步推動創新創業,幫助學生創業就業。
2.2.3 技能大賽
校內各專業開展課程技能比武,學生參加全省和全國物聯網職業技能大賽、各類社團活動、文體活動和素質拓展活動等,營造出你追我趕的學習氛圍。
2.2.4 頂崗實習
依托產教融合,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認崗過程,為學生走向社會,適應社會提供技能保障。
基礎教育有高考,職業教育有競賽。鼓勵學生積極參加各種競賽,在實踐中提高學習的能力,比如挑戰杯、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等。堅持推進技能競賽,建立“以賽促教、以賽促學、賽教并行”的全面人才培養發展方式。聘請企業人才與校內專業教師一起組成教練組,立足崗位與專業對接,企業員工與學生對接,有效促進競賽活動開展。建立校內競賽常態化機制,每年開展一次校內競賽,強化課程學習,提升實戰經驗。引進合作企業的項目、技術作為競賽培訓內容,企業考核標準與競賽規則對接,一起研讀大賽規則,更好地解讀大賽。對接競賽培訓與日常教學,以賽促教,把培養競賽的經驗推廣到日常教學中,促進職業教育改革發展。技能競賽活動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還培養學生堅韌不拔,刻苦學習的精神,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2]。
高校物聯網的學生就業方向重產品應用、銷售安裝和維修。所以,物聯網與電子商務、營銷、物流專業應共同開展專業鏈建設。物聯網專業鏈師資中一部分老師擅長互聯網、C語言,以及軟件開發技術在物聯網中的應用;一部分老師擅長營銷管理、電子商務。應鼓勵企業更多地參與到學校管理和學生培養,校企共同制定教學計劃,共同組建教師團隊,共享教學資源,共同管理培養,一起推出“1+X證書”認證。在培訓方法上,開展企業專家進學校教學和講座,學校教師進企業掛職實踐,增強專業教師對物聯網行業產業發展、技術發展狀況和最新產品應用等物聯網課程了解,為物聯網人才培養提供優質師資保障,發展適合中國國情的職業教育“雙元”育人模式。
實行校內實訓室建設和校外實訓基地建設并舉,采購物聯網設備,建設物聯網實訓室,進行理實一體化教學,培養在校學生動手能力。加強校內實訓基地和校外頂崗實習基地建設是關鍵。企業也可以為在校生提供一定勤工儉學崗位。在校生去企業實踐不僅提高了經濟收入,還了解了最新科技發展,并且在實踐中掌握了技能。實踐性教學工作有力地幫助了學生校內理論知識的吸收,增強了學生動手能力。實訓基地建設能夠保證培養出物聯網實用型人才,保障了學生、學校、企業“三贏”局面。
國家實施1+X證書制度是深化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培訓模式、評價模式改革和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重大制度創新。物聯網“1+X證書”的試點工作,必須通過產教融合的方式,才能實現專業教育和企業工程師培訓的有效對接,幫助他們實現學生和企業認證工程師的雙重身份,完善統一規范的教育教學標準。為企業培養出來了就能上崗的員工,也為企業節省了大量培訓時間和成本。產教融合打通了物聯網的產業鏈、技術鏈、人才鏈和創新鏈[3]。
構建起高校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相互溝通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是實現職業能力終身學習理念的有效途徑。技能培養必須在實踐中學習、磨煉,更多的是靠產教融合。高校學生職業能力的提高,技術的熟練,產品應用的好,可以逐級提升到產品設計層面。這就需要學生到高職院校系統學習開發、設計等方面的課程。職業教育應把產教融合、工學結合作為辦學基本模式,改革教學教法,建好用好各類實訓基地,讓學生在實際勞動中增長才智、提升技能。伴隨著我國將建立職教高考制度,健全國家資歷框架制度,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將進一步完善。
產教融合可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有效地提升學生素養,建立終身學習理念。高職院校必須樹立培養具有創意意識和創新方法新時代人才新理念,啟發和挖掘學生的創新創業潛能,通過專業融合、專業鏈建設、校企合作產教融合,創新創業教育、團隊訓練、崗位見習、創業實踐等實踐活動,提升高校學生創新創業的整體水平,逐步培養符合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合格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