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國瑞
(鄭州大學,河南 鄭州 455000)
“小場地足球”具有參與人數少、比賽場地小、競賽時間短等特點,可以作為足球教學的有效方式,在攻防對抗、空間把控、規則掌握、競賽理解等方面全面培養和影響學生,用更加真實的場景培養和鍛煉學生,實現學生足球能力的全面提升。近年來,“小場地足球”廣泛應用于足球教學中,“小場地足球”的價值與作用得到了全面認識,在不同發展階段采用“小場地足球”能得到較好的效果。筆者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對足球教學中“小場地足球”的應用實踐展開分析,以期能為足球教師提供參考。
“小場地足球”通常可以分為7人制、5人制、3人制等比賽方式,根據參與人數與現場情況的差異可以選擇不同的比賽場地。“小場地足球”的特性使其適用于不同場合,為足球教學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小場地足球”在開展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需求調整場地大小與人數,同時還可以根據教學需求適當調整規則,場地不需要嚴格按照足球規則設置。常見的“小場地足球”只需要簡單的場地和2個球門即可,在街頭足球比賽中球門甚至只由固定物體圍成。在教學中,足球教師還可以根據教學重點調整得分規則。例如,為提升學生的控球能力可以設置控球區域,學生只要帶球通過控球區域即可得分;為提升學生的小范圍的配合能力,足球教師可以開展不對等人數對抗賽(4VS5,5VS6),以強化學生之間的配合與對抗。“小場地足球”的教學形式多變,足球教師教學的自由度大大提升,場地器材分配與訓練目標設定較靈活。
常規足球比賽的場地較大,很多學生將大量體力消耗在不停的奔跑中,接觸足球的機會并不多,這很容易導致一些剛剛接觸足球的學生出現厭倦感并喪失運動興趣。“小場地足球”大大縮小了場地面積,相對較少的人數和較小的場地增加了學生接觸球和控球的時間。相關研究表明,“小場地足球”競賽中人均觸球次數是正常足球賽事的2倍以上,傳接球和射門的機會同樣高于常規足球比賽,學生在比賽過程中有更多的機會打出精彩的配合。觸球機會和得分機會的增加能較好地激發學生的足球興趣,學生開始在場地上更積極地奔跑并尋找空位機會,這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運動能力與戰術意識,同時還能提升學生的控球能力。
“小場地足球”的場地較小,比賽雙方需要近距離地接觸,較快的比賽節奏要求學生必須要展開激烈的對抗,攻防雙方的形勢可能會發生快速轉換,學生經常會面對由防轉攻、由攻轉防的局面,學生必須要全面調動自己的技戰術能力以適應比賽環境的變化。激烈的攻防節奏要求學生必須更加積極的跑動,學生的體能面臨的嚴峻考驗,教師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戰術要求對“小場地足球”比賽做出調整,持續提升學生的反應能力。“小場地足球”能為學生提供更加寬闊的射門空間,進攻方往往擺脫防守就可以射門得分,這也對學生的防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小場地足球”教學比賽中,學生面臨著較大的壓力,相對狹小的空間使雙方的拼搶更激烈、身體對抗更強、攻防轉換速度更快,這也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為了更好地擺脫防守并進攻球門,必須要全面提升接球、控球、傳球能力,同時選擇更加合適的跑位路線與傳球路線,充分利用有效的足球場地;同時學生也需要強化單人防守能力與團隊協作能力,確保防守能取得更好的效果。有研究發現,“小場地足球”能幫助學生全面提升比賽適應能力與比賽閱讀能力,豐富學生的比賽經驗并有效提升比賽意識;學生在“小場地足球”比賽中觸球次數大幅度增加,對學生控球能力的提高具有非常積極的作用。另外,“小場地足球”能有效提升學生的技戰術應用能力,不斷提升學生在對抗過程中傳球和控球的能力,同時學生在有限空間內必須要更好地完成配合才能得分,戰術水平也會因此得到明顯提高。
通常情況下,學生的心率控制在187~200 bpm,而“小場地足球”訓練過程中學生的平均心率約為170 bpm,這也是學生能達到的次極限心率,能較好地滿足學生的運動訓練負荷。有學者對三人制“小場地足球”訓練后學生血液乳酸值進行了測量,結果顯示,學生血液乳酸最高值為7.9 mmol/l,而通常情況下足球比賽的血乳酸值為5~8 mmol/l,這說明“小場地足球”的有氧能力訓練效果與常規足球教學強度一致,能滿足學生體能訓練的基本要求。也有研究圍繞“小場地足球”訓練與高強度間歇訓練強度展開對比,結果顯示,二者在學生有氧運動能力與間歇能力方面具有同等的提升作用。筆者在日常教學中選擇了2組學生進行為期2個月的對比研究,分別采用“小場地足球”訓練法和常規體能訓練法,結果顯示,2組學生的攝氧量均得到了明顯提升,“小場地足球”訓練法的提升幅度高于常規體能訓練法。由此可見,“小場地足球”訓練方案的實施能有效促進學生身體素質的提升,為學生運動能力的發展提供支撐。
“小場地足球”能為學生營造出真實的競賽環境。比賽能檢驗訓練成果,并提高訓練效率,比賽也能較好地契合學生渴望對抗的心理。當學生掌握了基本控球、接球、射門技術后,足球教師可以借助比賽環境展開教學,在提升學生積極性的同時實現足球技術水平的全面提升。例如,筆者在教學過程中將停球練習與“小場地足球”訓練結合起來,學生不再是枯燥地重復停球,而是在傳接過程中持續地展開接球和停球訓練,這也帶給學生很好的訓練體驗。“小場地足球”的參與人數少且場地小,學生不僅可以更多地接觸球,還可以不斷重復使用足球技術,學生的足球水平在磨煉過程中能進一步得到強化提升。“小場地足球”為學生提供了更多的實戰機會,學生不僅是簡單重復技術,更能在訓練過程中即興發揮,從而有效避免非對抗訓練帶來的技術應用能力不足問題,學生提前適應真實的比賽場景,能在比賽中自如地發揮自己的技術,避免動作緩慢、反應遲鈍、應對緊逼等不利情況的發生,技術訓練的結果能在實戰中有效發揮作用。足球技術訓練是為了在賽場上發揮作用。“小場地足球”能為學生提供具有對抗性的比賽環境,幫助學生更好地形成空間感、隊友和比賽規則,在實踐中真正有效地發揮自己的技術。
足球戰術與學生的身體、心理、技術等密切相關,將戰術與上述元素有效整合才能獲得更好的效果。學生足球水平的提升必須要從戰術能力的提升入手,確保學生能熟練展開攻防活動,有效完成戰術目標并執行戰術要求。“小場地足球”訓練中,隊友與對手之間的距離較近,雙方經常會發生非常激烈的對抗,攻防轉換的頻率與次數較高,這也為戰術實施與戰術組織提供了充分保障。足球教師在比賽過程中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調整,使得學生能夠更好地適應戰術變化,同時提升比賽閱讀能力,圍繞比賽情況選擇更合適的戰術方案。足球教師在比賽中可以引導學生逐步掌握穿插、跑位、掩護、接應等戰術,同時根據戰術配合需要做出靈活的選擇。另外,在比賽和訓練過程中還可以采用攻防人數差調整改變訓練難度,幫助學生更好地適應戰術。例如,筆者選擇“4VS3”的攻防練習幫助進攻方提高機動跑位和空當制造能力,防守方則以人與區域防守結合能力訓練為主要目標;“5VS5”的攻防練習則能幫助學生更快地適應并掌握不同戰術方式,在跑位接應、戰術配合、攻防節奏把控等方面得到全方位鍛煉。精密而復雜的配合往往是建立于簡單的小范圍合作基礎上的,“2VS1”“3VS2”往往是賽場上最容易出現的情況,足球教師需要幫助學生熟練掌握這些戰術并逐漸形成戰術習慣和戰術意識,學生才能夠更好地實現全隊配合。因此,足球教師要循序漸進地展開訓練,逐漸增加訓練難度,充分利用場地小和隊員密的特點推進戰術訓練,復雜和反復的比賽場景能有效提升隊員的戰術能力,為正式比賽奠定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