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承光
(安徽省定遠縣第一初級中學 安徽 滁州 233200)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實施,以及素質教育的全面普及,對初中語文教學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初中語文教學中,不僅要注重培養學生的知識與技能,同時也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能力與素養,這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在新課改背景下發生了較大的變化,比如教學理念、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都呈現新穎的態勢,雖然創新和改革是尤為重要和必要的,但是就目前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定位來看還存在一些問題。比如有的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把閱讀教學僅僅定位于理解課文所寫的內容和語文技能即可[1]。正是因為這樣不恰當的定位,所以是的閱讀教學不夠深入、細致。還有一些教師對閱讀教學定位又過于奇特,比如追求教學的新鮮、熱鬧、亮點,也正是因為如此,所以使得閱讀教學偏離本真和本位。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閱讀是運用語言文字獲取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教科書編者、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新課改以來,語文教學發生了巨大的改變,無論是在教學方法方面,還是在教學理念方面,都呈現一個“新”字,其中閱讀教學也呈現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態勢[2]。
3.1 以引導學生學會閱讀為目標。在新課程標準中就指出,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如果在閱讀教學中,無法引導學生學會閱讀,那么學生死記硬背再厲害,也無法真正理解閱讀。很多教師在閱讀教學中就存在教學方法定位錯誤的問題,比如以為只要學生能夠掌握閱讀內容就算是完成了閱讀教學,所以在教學方法方面,教師主要是引導學生學會死記硬背即可[3]。然后閱讀教學的本質是基于本文的閱讀、理解、思考,進而在此過程中實現對學生語文能力、語文素養的培養。因此,對于以引導學生死記硬背的閱讀教學方法教師應該深入反思,為了促進閱讀教學回歸本文,教師就必須注重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學會閱讀。
3.2 立足文本讓閱讀教學回歸常態。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教學也呈現出了新的思想、新的理念、新的方法,教師們也開始滿清熱血的構建新的語文教學體系,就閱讀教學而言,就涌現了豐富多樣的教學思想和教學方法,一時之間花樣翻新[4]。閱讀教學應該回歸文本,回到追求文本閱讀的深入、細致,這對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具有重要的意義。
閱讀文本不僅蘊含著語文知識和技能,同時也蘊含著豐富的人文內容,與其開展豐富多樣的課堂教學,不如帶領學生深入文本,體會本文中的精彩與韻味。在新課改背景下,語文閱讀教學往往變成了活潑、有趣的“表演課”,從而忽略了研學文本的重要性[5]。
3.3 以學生為本開展人性化教育。在新課改背景下,雖然強調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但是很多教師為了追求新的語文教學體系,并沒有注重以學生為本開展閱讀教學,比如更的是以構建新的語文教學體系為目標對教學方法、教學模式進行創新,所以整體閱讀教學缺乏人性化,更多的還是功利化的體現。對于閱讀教學定位的偏差,教師就需要不斷的反思,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注重以學生為本開展人性化教育,以此來滿足學生學習、發展所需[6]。
以學生為本的人性化閱讀教學,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學習氛圍,在人性化的學習環境下,學生對學習的態度可以得到更好的轉變,比如會更加積極、主動的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且在人性化的學習環境下,學生會更樂于思考、更愿與探索、更喜愛閱讀,這對于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意義。在以學生為本的人性化閱讀教學中,教師還需要注重尊重學生的思想和意見[7]。閱讀教學是個性化學習的過程,對于閱讀文章,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悟,教師應該允許學生說錯、做錯,允許學生有不一樣的觀點和意見,最大程度保護學生的好奇心和思辨能力。這對于培養學生的主體人格,幫助學生形成自我思想具有重要的意義,也只有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有自己的思考、有自己的感悟。
閱讀教學是一個動態生成的過程,具有一定的復雜性、多樣性,且具有自身的特點和規律,在閱讀教學過程中,只有基于閱讀教學的特點準確做好定位,不斷的調整教學策略,才能夠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的積極性、興趣性、能動性,進而讓學生在閱讀中獲得提升、體會、感悟,這才是回歸閱讀教學的本位,進而更好的培養學生。作為語文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自身教學的模糊定位進行反思,要求真務實,回到語言、文本這一根本,引導學生理解和運用語言,同時注重體現語文教育育人、立人的價值,這對于促進學生發展,提高語文教學水平具有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