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靜 馮 麗
(江蘇省南京市紫東實驗學校 江蘇 南京 210000)
新課改目標要求學生全面發展,老師也要熟悉了解教育深化改革目標,幫助學生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及行為習慣,讓每一位學生都能了解初中教學的意義,并在初中教學過程中熟悉掌握教學知識內容,提高成績的同時形成正確的思想觀念。那么加強校本課程研究教學是當下初中班主任的主要任務,老師,需要積極開發身邊的教育資源,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打造多種多樣的課堂氛圍,積極實現課程的豐富性及靈活性,并將校本課程研究積極融合當下新課改的教學觀念,在課堂教學中凸顯出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氛圍。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利用可以有效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學習觀念,學生在此教學過程中,可以通過主動探索教學知識內容來提高自身這時的掌握程度,不斷強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進而提高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基于此老師應當積極開發課堂教學資源,將課堂教學資源進行相應的整合,并確保課堂資源能夠充分利用到教學中,以此來豐富課堂教學方式,調動課堂教學氛圍。
好的學習習慣不僅可以增強課堂教學效果,也可以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中不斷培養自身綜合實力,而在初中階段學習中老師和家長是學生重要的引導者,其不僅引導學生進行學習,也引導著學生培養正確的價值觀念。因此,在初中教學中積極開展校本課程教學對學生學習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意義。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積極培養學生學習習慣,讓學生通過習慣的培養,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并為以后的學習及發展提供良好基礎。同時在教學課程中,班主任要積極將自己作為教學向導,規范自身行為來為學生提供成長模板,給予學生相應的尊重。并且在校本課程實際開發中,老師應當及時按照學生學習習慣及學生學習進展設立教學目標,通過實踐來彌補學生在學習上的缺失,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要為學生培養正確的成長觀念,相應的展開思想道德教育,避免學生在青春期內迷失自我,培養學生正確的行為舉止,讓學生在初中階段可以健康成長,進而積極學習文化知識,實現校本課程開展的意義。
立德樹人是當下初中教學的主要方向,也是學生應具備基本品質的象征,那么班主任為了培養學生良好思想品德素質,就要從自身角度出發,在日常生活中端正自身行為,在教學過程中的各個角度及方向來引導學生樹立準確的思想觀念,并通過自身行為的展示來影響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發展。同時,班主任在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優秀的品質,通過課本課程的教學及開發,讓學生積極了解到立德樹人的重要性,從而學生的行為習慣可以得到良好的培養。因此對于初中班主任來說,規范學生行為習慣,展開行為教育,就要以立德為教學導向,從培養學生的品質出發,積極提升學生的整體綜合素質,并在教授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思想道德品質的培養,實現立德樹人的目標。
除了立德以外,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注重樹人的教學導向,讓學生清晰明確教學的根本目的,并了解到學生的成長及發展與與其思想道德品質密不可分,從而培養學生綜合能力。老師在校本課程教學中,既要打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也要積極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此種氛圍下積極完善自身不足,并根據現有的教學目標,樹立正確的人生三觀。在校本課程資源開發時,不僅要從提高學習成績,提升學生學習能力出發,也要從培養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思想道德品質出發,并以此讓學生形成敢學習,敢擔當優秀品質。通過以樹人為教學導向的課堂開展,學生可以有效提高自身綜合實力,實現成績與道德的同步發展,為學生日后進入社會做鋪墊。
綜上所述立德樹人的背景下,初中班主任應當積極按照學生的學習情況,培養學生正確的價值觀念,以此來促進學生全面發展。那么老師就需要從開發課堂教學資源,培養學生學習習慣,并以低的樹人為教學導向,規范學生不正確的行為,進而幫助學生更好的進行學習。通過校本課程的研究與實施,可以有效的提升校課堂教學效率,讓學生可以立足于當下,踏踏實實完成初中階段的學習,以此來為社會提供全面人才,同時也為學生日后的學習及發展奠定良好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