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慧
(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第一小學 廣東 龍川 517300)
朗讀是一種目視其文、口發其聲、意會其理的綜合閱讀活動;是從字、詞、句到段、篇,從表層意思到深層含義,使人在反復朗讀中明悟作品的思想感情,體會作品的語言藝術,通達作品的奧妙之處。在小學閱讀教學中融入朗讀訓練,能夠使學生理解文章的能力得到提升,從朗讀中得到靈感和知識。就小學生而言,朗讀最基本要求就是流利朗讀。但是實際教學時,流利朗讀其實是很難的,教師訓練學生流利朗讀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原因主要有以下兩個方面:一方面,學生相對薄弱的拼音基礎,經常分不清楚前后鼻音,拼讀三拼音節較為困難等,特別是低齡段學生和成績較差的學生出現這些問題的幾率較大;另一方面,小學生具有年齡較小,較差的心理素質,容易上課緊張等特點,習慣在朗讀過程中用手指課本,出現錯誤的或與文章內容不符的停頓,從而導致斷斷續續地朗讀情況。因此,教師應采取有效措施鼓勵學生,作出正確的示范,在課堂上進行科學、有效的朗讀訓練,以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小學生剛開始學習朗讀,還在進行探索研究,并未能找到適合自身的朗讀方法。因此,會遇到很多問題。學生對于朗讀的認識不足,對朗讀流程也不清楚,這會導致學生不能規范朗讀,朗讀效率不高。因此,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的朗讀訓練時,應幫助學生對朗讀流程進行梳理和規范,且通過朗讀對作者情感得以體會,理解和把握文章內涵,從而使自身閱讀和朗讀能力同時得到提升。例如,我在教授《登鸛雀樓》、《望廬山瀑布》等古詩詞課文時,通過這樣的方式給學生規范朗讀流程:一是范讀,由于低齡段小學生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范讀這種指導方法非常有效;二是對比兩種不同的讀法;三是結合重點詞語進行對古詩的品讀;四是根據古詩意境來帶感情的讀,讀出本篇古詩應有的味道,同時還會找來吟誦的音頻或視頻放給學生欣賞,學生非常感興趣。和著這種優美的節奏和旋律,學生逐漸體會到詩人或愁苦、或喜悅、或悲憤、或無奈、或閑適、或壯烈的情感,悄悄地,審美趣味得到了躍升,學生品格也得到了提升。
要讀好課文,首先要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打好朗讀基本功。即做到“六不”:不丟字、不添字、不錯字、不重復、不唱讀、不讀破句子。學生讀書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養成良好的讀書習慣。學生能達到正確朗讀,也就初步形成了讀書能力,那么把課文讀流利也就水到渠成了。某著名學家說過“兒童是用色彩、形象、聲音來思維的。”朗讀的教學方式多樣化,其中多媒體教學方式的應用較為廣,教師可以運用先進的多媒體設備,呈現出與眾不同的圖文聲音內容,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朗誦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生朗讀《狐假虎威》這篇課文時,有必要強調狐貍的狡猾和老虎的愚蠢。狐貍問老虎:“你敢吃我嗎?”老師為狐貍設計了一種特殊的語言,使學生能感受到狐貍的狡猾和戲劇性的效果,使學生感受到大聲朗讀的樂趣和興奮,喚起學生大聲朗讀的渴望,并激發學生的興趣。其次,在《狐假虎威》這篇課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競爭性閱讀活動,并為學生分配清晰的閱讀作業。成績好的就可以得到“小紅花”,在這個時候,學生們會為了保衛自己的榮譽不被剝奪而努力,同時感受到語文朗讀學習的樂趣,獲得成功的體驗。
對于小學語文朗讀教學來說,第一步先從讀正確抓起,很多學生有唱讀的習慣也要糾正。教師規范朗讀,讓學生愛聽愛讀。語文朗讀教學過程中,有效的朗讀形式,可以提升學生的感悟能力。重視朗讀、理解和感悟的結合。初次讀,將語句讀正確,整體感知全文;再次讀,將語句讀流利,理解文句中含義;深讀,將文章讀出情感,將語言文字積累在內心。“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在不同層次的閱讀朗誦,對促進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起了重大作用。比如在教學小學二年級下冊《小蝌蚪找媽媽》這篇課文時,這篇課文講述了一群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蝌蚪經歷了錯誤最終找到了媽媽,自己也在期間得到了成長,由小蝌蚪變成了青蛙。對低年級學生來說需要教師結合語境和角色進行朗讀指導,比如小蝌蚪找媽媽心切,他的話就是比較急切的,烏龜媽媽行動緩慢,他的話語速也可以緩慢一些,最后他們找到了媽媽,跟青蛙媽媽一起捉蟲又要讀得慢一些、溫馨一些,讓人感受到溫暖美好,這樣才能讓朗讀變得更富感染力。同時,筆者還通過指導學生有感情地進行朗讀,將自己的情感與作者的情感相融合,以此來達到情感朗讀的目的。同時,教師還需還抓住課文中的關鍵詞語,引導學生讀出強調,通過增加音量的力度,重點展現出內容的重要性。小學生思維正處于具體運算階段,對形象會有具體的深刻理解,對比較抽象語句詞的這些理念,在腦海畫面的構造力還沒有那么豐富。對于閱讀也是如此,學生對課文的朗讀感情不到位,很多時候無法理解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和畫面。因為沒有親自實踐,所以無法產生共鳴,也無法用自己的語言帶著感情去朗讀人物中的心聲。在這時候,我通過采用更加形象的方式讓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輔助他們理解形象,幫助他們在文字上創造腦中的畫面。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訓練朗讀方法,不僅有利于使學生閱讀理解能力得到提升,而且使學生建立自信,從而實現良好的學習效果。閱讀朗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主心,是引導學生走向更深層語言的階梯,能讓學生一生受益。作為語文教師,可以開展多樣式的教學方式,讓學生不僅學會了欣賞與感悟,更主要的是他們會在朗讀中再次雕塑自己心中一個美麗國度。